记忆中的大明宫

大明宫,在历史的坐标里,它是昔日盛唐的皇宫;在西安人的眼前,它是有名的的国家遗址公园;而在我的记忆深处,它是如影相随的履历,又是不能忘却的记忆。

上学读书的很多年里,所有的履历表里家庭住址一栏,填的都是“未央区大明宫乡炕底寨村42号”。


村子外,三清殿和麟德殿之间的一条小路

它今日的美丽与繁荣和昔日开发前的荒芜与萧凌,都深深地印留在我的脑海中。


未开发前的麟德殿遗址,荒草丛生,无人问津

遥想儿时,村子外100米处的“将台”(三清殿遗址)就是我们的乐土。整日与小伙伴穿梭于“将台”比赛爬坡速度,从坡度较缓的一面上去,胜利的人挥动着自己的双手,骄傲地叉着腰等待着同伴匍匐上前。


春天来临时,在屋后田野放风筝

接着大家会一溜烟儿地排好队从我们认为的另一条陡坡滑滑梯样地 滑下去。那条小路被我们的小屁gu滑得没有一个可以踩的坑。


这就是我们滑滑梯的坡道

由于快滑到底部时有一处拐弯,所以我们下行的时候注意力总紧张地注意在如何减速,再调整滑行的方向上。


上学的时候,麟德殿遗址的高台门可罗雀

早春,在空气还有点儿寒冷的早春,我们成群结队地人人拿个铲子,挎个篮子,弯着腰如获至宝般的挖芨芨菜。


嫩嫩的芨芨菜藏在扒在地上的麦苗中,眼尖的人看到目标就会扑过去,哇!那个成就感啊,就别提了。


如今,雪后,远眺大明宫遗址公园

挖得 多了,就渐渐地总结出了许多经验,什么样的麦苗里会藏着连成片的芨芨菜,是干的土还是湿的土中挖到的菜会更肥美,这一切经验直接指导我们,站直身子时就先扫视一下,选定大致目标。否则,不停地 弯腰、蹲起,定会很快就累的。


最 带劲儿的就是收工时,每人装满筐的芨芨菜,就只等着妈妈用我们的战利品包饺子了。


原先在村子中间的大福殿,如今拍照很好看

至今,芨芨菜饺子的香味儿还留存在我的记忆中,没吃过的人我是无法向他言说其中的美味了。就像没见过雪的人,你是没法向他说下雪有多美一样?


当夏天渐渐来临的时候,又是所有孩子疯狂的日子。


家周围 的三清殿遗址,大福殿遗址,还有麟德殿的高坡上,盛开的野酸枣又开始吸引着我们。


每次带孩子去父母家,我们依然很喜欢进公园转转

放学的时候,太阳还老高,我们会爬遍这几个盛产野酸枣的地方,摘下的果子核大果肉少,塞到嘴里能酸掉牙,但我们还是很享受这摘的快乐和爬上溜下的痛快。


胳膊上、腿上经常留下枣刺的划痕,衣服、裤子偶尔也会被枣刺挂扯,但书包里沉甸甸的喜悦至今都让我追忆和难忘。


多年以后,当他走入我的生活,我们再次来到我家的房前屋后,看那处处遗迹,他也被这有故事的地方深深地吸引了,便用镜头记录下了许多土夯和田野。


开发前,儿时记忆里的小道

2010年的10月1日,当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盛大开园,我带着忐忑与期盼的心情,我们一家三口故地重游。特别激动的是每走一处,我都能准确地想起哪儿是原来的哪儿,物是人非,我的心情实在是说不清楚。


住进高楼,父母依然怀念从前的小院

有兴奋地追述,有沉默的凝思,不知是感慨还是惊奇。在三清殿遗址西边偏南方向100米处,我也能比较准确地找到我家的房子的地基处。


这个我生活了多年 的地方,它的变化我不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


直到孩子的一句话,才将我从记忆中拉回:“妈妈,你说过我小时候就在这住过吗?”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开园时,我们来寻找记忆

“嗯!你刚一出生就和妈妈在这儿住过一段时间,而且等你大一些了,每个周末都会回到这儿看姥姥和姥爷呀!”


“那姥姥和姥爷现在不用住这儿了吗?”


“对呀,因为这儿变成公园了。以后你到姥姥家里来,就可以常常逛公园了。”


看着那流动起来的太液池,想起爸爸总给儿时的我讲起的传说,说那湖心的小岛就是孙思邈给唐太宗治病的地方,各种故事云云。


遗址公园里总有大片的空旷地,儿子备战全国航模比赛,训练中

小时候的我很大的享受就是夏天的夜晚,一家人在屋顶支起床,一边纳凉一边听爸爸讲故事了。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存有我人生初始 的记忆。


而今,再到大明宫遗址公园,我身边的男孩,由一个稚童,整天在我在身边一蹦一跳踢来跑去,到现在的翩翩少年,需要我仰头去凝望,真的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雪后的大明宫遗址公园

我好像同时处于两个时空,思想里是儿时的自己在自家的房后,身体又站在现实的公园里,眼前的宝贝儿又让我回望了自己的童年。


时光留不住,记忆犹可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麦苗   酸枣   滑梯   姥爷   村子   遗址   儿时   公园   记忆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