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滑竿师傅的最好方式是让其“劳有所得”- 时评

文/毕舸

近日一旅游博主在网络上发视频称,自己在重庆武隆天坑游玩时,选择了坐轿子(当地叫滑竿)上山,不料遭遇网暴。有网友指责:“大家都生而为人,你凭什么花钱践踏他的尊严。”

网络截图

但媒体调查发现,滑竿师傅每月抬滑竿一般能挣三四千元,他们更希望游客能乘坐滑竿,从而换取相应的收入,滑竿师傅老赵就靠抬滑竿供养两个子女上了大学。可以说,抬滑竿服务的市场化运作,为滑竿师傅、游客以及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多重益处:滑竿师傅以此为职业换取劳动报酬;游客则能获得更加便利的上山服务,尤其是对于身体不便的游客或者老年游客,滑竿作用更为明显;当地也通过这一特色服务带动了更多就业岗位,让民众实现增收。

某些网友认为游客获取滑竿服务是对滑竿师傅的不尊重,显然是对劳动尊严及价值的认知不够全面。劳动尊严一方面来自他人的评价,也来自于从事该项劳动的劳动者的自我评价。当年的掏粪工人时传祥之所以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从未将这项职业视为低人一等,反而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其中,为城市清洁整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

与此同理,滑竿师傅从事这项职业,是基于自身劳动技能、滑竿服务在游客爬山时能够提供的服务价值等多重因素考量下做出的自主选择,并且也获得了游客的认可。滑竿师傅与导游、餐馆服务员等一起,共同构成当地完整的旅游服务产业链,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前往,他们是当地经济发展的参与者、创造者,其职业尊严和价值也就彰显其中。

也因此,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有学者明确指出,只要是参与物质产品生产的,包括教育、科研、文艺、服务等行业的劳动,都属于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国家也通过全国劳动模范评选等形式,鼓励人们积极投身于各行各业,让劳动模范这一荣誉引领各界形成“劳动不分贵贱”的价值观。就此观之,滑竿师傅以一种认真专注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通过自身努力去争取更多游客的认可,理应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可。网友对于滑竿师傅的工作赞一句“劳有所得”,而不是以片面解读来网暴游客、影响滑竿师傅的正常工作,才是对其劳动价值的尊重。

当然,对于滑竿师傅的劳动付出,我们还应提供更完善的人文关怀。比如,游客对滑竿师傅的付出也要持平等观念,在师傅提供服务后多一声“谢谢”,就能让滑竿师傅感受到更多的温情。再比如,滑竿师傅作为自由职业者,每天在山里爬上爬下,当地政府是否能从其职业安全及人生保障的角度出发,联动保险公司为其提供意外险、健康险等,同时鼓励滑竿师傅参缴社保,让其未来能有更多保障。

如今,学习劳模精神、热爱劳动已经写入中小学教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会催生出更多新的职业,而人们如何理解职业和其服务的价值核心所在,对于劳动精神的认知呈现更多的开放性、包容性,围绕“滑竿服务就是劳有所得”这一课,或许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启迪和思考。

(作者是资深媒体人)

(羊城晚报时评投稿邮箱:wbsp@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网络截图

责编 | 张齐 姜雪媛

校对 | 何绮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滑竿   武隆   师傅   羊城晚报   时评   所得   尊严   游客   价值   方式   职业   网友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