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低谷的时候,要学会这样过

《人民日报》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我知道你很累,是那种看不见身体上精神上的,以及面对未来的那种无力感,一定要坚持下去,要知道路虽远行则可至,事虽难做则可成。”

若人生长河无垠,那我们的一生,就如同水边之树,前半生肆意生长,紧抓地面;后半生化作了枯木,就只能说着河流,越行越远。

有人说这无异于生活的幻灭,其实不然,最起码我们一直在远行,一直在以另一种状态,过好自己的生活。

漂泊也好,低谷时的挣扎也罢,都是生活中简短而又充满回忆的缩影,我们可以时不时拿出来缅怀,但不能局限其中,孤芳自赏。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文人适时的伤感,有利于文章创作,而普通人的伤感,反而会影响身心健康。”


当你身处低谷的时候,不妨摆正自己的心态,多做一些积极的事情,扭转颓势,才能逆风而上。

特别是处在“衔接期”的人,或是从学堂到社会中,过渡的年轻人,或是身处家庭,而又苍白无力的中年人,都有自己的困扰和忧虑。

年轻人的低谷,在于“高不成低不就”,所以困囿;中年人的低谷,在于进退两难,担子就那么重,自己不挑,苦的是家人,所以跋胡疐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至暗时刻,谁都希望自己能在晦暗孤独的时候,忽逢桃花林,过上舒心日子。

多挺一会,生活豁然开朗,和困难握手言和并不难,难就难在不能正视。


01、放下执着于结果的心态,多些纯粹的享受

有人说,一切求不得之后的哀怨,无非是残缺过后,总觉得的遗憾。

就像新月一般,朦胧之中,少了几分纯粹,残缺之余,又多了一份无法团圆的美感。

所以我们很难分得清,到底是月不圆,还是人未团圆。

这样的心态慢慢积累,就变成了孤月自赏,郁结难解就变成了满腔的愤懑。

我们会抱怨自己为什么不是闪光的那个人,会无缘由地对优秀的人产生距离,这都是身处低谷时期的我们,要面对的问题。

所有的所有一积累,就变成了执念。人要学会适当转化,从“为什么不是自己”,再到“为什么是自己”,这一条路你还要走很久。

当你发现豁然开朗,不再一叶障目的时候,你就走出了困囿,走出了低谷,走向了希望的来处。

就像电影《爆裂鼓手》一般,虽是再寻常不过的励志片,但却教会了人一个道理:做一个天才,就要在时不时变成疯子的时候,保持清醒的理智。

你可以为了目的争取一些,但不要走入穷巷,多一些享受,也就少一些困惑。

以结果为导向,人生往往太功利,以经历为导向,生活往往才能于淤泥中不染,于风尘中不妖。


02、行得慢的不是日行跬步,而是你踱步徘徊

古语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人生最怕的,就是看不惯日积跬步的慢慢收获,而转头奔向一条风险更高,人走得更少更危险的路。

就像我们总想着实现财务自由,实现自己的经济独立,但却在本该积累经验的时候,选择做白日梦,甚至全盘否定自己的过往。

就像电视剧《欢迎光临》中的陈精典一般,普通三本毕业,独自一人来到北京,成为了一名“京漂”。

本想着白天做门童,晚上考研的计划,却在日复一日的失败中,逐渐黯淡无光。

于是他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到底有没有出错,是继续一点一点追求自己的梦想,还是就此打住,做一个没有多大抱负的佛系青年,他选择了后者。

后来在女友和兄弟的点醒后,他才开始奋发图强,一战成硕。

或许那段徘徊的经历,就是他的低谷期,那一本本被他尘封的考研资料,或许就是他不愿面对本心的真实写照。

人都需要成长,你可以短暂的停留,甚至是休养,但你不能就此一蹶不振。


03、多接触些正能量的人,去尝试,去学习

在节目《看见》中,柴静说过这么一句话:“做一个能够知道世界不完美,但仍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别在生活中找你想要的,要去感受生活中发生的东西。”

我们一次一次地探索,哪里是安全区,哪里是不能触碰的地方,所以一点点丧失自己的领域,不敢去接触新鲜事物。

这样的心态,才是一个人最大的障碍。我们总要出去看看,去见识新人,去了解新鲜事,有些事不尝试,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是“原来自己还有这样的能力。”

多去学习,多去感受,低谷期只是让人心绪变得更敏感,而非让人情绪变得更糟糕。

及时转变,才能及时蜕变。

作者:青衫说情

关注我的文章,打开你的心绪。

文中配图皆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低谷   跬步   目的   豁然开朗   中年人   心绪   团圆   导向   心态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