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大的石雕佛像-房山白水兴隆寺

《日下旧闻考》记“白水寺俗名大佛寺,在县西北十二里,上元游人甚众。白水寺又名兴隆寺,成化元年重修,僧道深撰文,住持淨广立石”。白水寺,位于燕山车站附近的西虎岭山阳。

西虎岭,古称老虎山。《房山县志》在山脉一篇记:“老虎山在羊耳峪村西南台白水寺之间,其脉自石槽沟东南分布者也。白水寺遗址尚存,白水異漿八景之一也”。

咸丰八年九月,房山人李伯敷随父祭奠先祖,顺便巡游白水寺。我们先随着李伯敷先生的视野,了解白水寺。“家严携予及诸弟辈敬陈,薄奠祭于先祖妣之墓时,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因南上寻白水寺”。

“未里许,得石涧宽可数十步。水流清细,虽季秋下旬,岸草犹碧。

随涧西行数武,古石嶙峋,幽林蓊鬱,遂不知有尘世间也”。

“已而泉流奔響,树尽橋横,仰视山腰,古寺在焉”。

“拨荆榛,援腾葛盘转而上,但见寺荒僧去,只余碑老苔生,自神像微存数字。而殿宇甚雄,自神像以及窗棂门限俱属石成,盖亦今时之庙所罕有者也”。

“礼佛毕,欲登南岭採黄精,至石桥足疲,遂不果”。

“往扶欄俯视细流涓涓出石罅中,鱼小如秧针,千百为群,泳游可爱”。

“下坐涧石阴,古树可饮,清泉香凉,入夜则聽野鸟琴筑宛然。因思佳山雅水,筑室于兹,不亦世远而尘清乎”。

白水寺是一座花岗岩构筑的仿亭阁式无梁建筑,石阁南向,平面呈正方形,其外观为两重方阁。

阁门南开,两侧开两孔对称的卷形石牖,石牖恰与阁内释迦石佛头顶齐。光线从三个不同方向透进阁内,三尊巨大的石佛轮廓清晰。卷形门牖的设置,既突出了佛寺建筑的特征,又增添了建筑的装饰性,同时获得了理想的采光效果,可谓匠心独具。

《房山区志》记:“白水寺石佛,又名兴隆寺。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寺庙为明成化(公元1465年)重修。寺面南背北,重檐庑顶,砖石结构。平面为正方形,穹窿顶,中央雕有龙头藻井。殿内有三尊石雕佛像,石质为花岗岩。雕像站立,中为释迦牟尼,高5.8米,螺伐,面部丰满,两耳垂肩,身披袈裟,脚踏椭圆形莲花座。左右两侧为阿难、迦叶二胁侍雕像,均着袈裟立于椭圆形莲花座上,前者双手合一,后者合掌弯指。三尊石雕佛像线条清晰,衣纹流畅,雕法古朴,凝重大方,是目前北京地区最大石像”。

《房山县志》载有明代房山人郑民悅所撰,《重修白水兴隆寺记》碑铭。

“邑城之西北十里许曰白水寺,僻居山谷杳乏人踪。谷中秀石屹立,昔人因之为大觉。像高逾寻丈,覆之华宇。其下寒泉飞瀑,触石而鸣。挹之盂,湛湛焉若玉液。兹寺之以白水名也,创建之年莫不能识。景泰中智蓮辈再造之,迄今百祀有奇,焚修久废。原构之三阁,燔于樵火,风雨日侵之。万历丙子,北邱常緣过之。恻然曰:世尊而石肖之,即金刚不坏体也。侵之非所患矣,顾杂之荆棘,亵之芻牧攻浮屠者,能恝然乎哉?乃以身自矢愿为之募缘。遐迩乐善者,翕然响应。赀镪之助,罔恤李君世强。李君善皆大檀越也。復思结木为祠,美矣而未必持久。乃采石于山,甃之为阁,工役之庶琢磨之艰弗计也。阁成,金其像,绘其壁,丹雘兢妍,瞻者肃然起敬。次建弥勒殿,次襌堂、次山门,顏其门曰兴龙,袭以故也。

钟楼有虡厨,灶有舍鉅。織器用靡有不周,寺以上有嵒秀峙,曲徑縈紆,“”。登眺者赫然一勝慨也。丙戌夏事竣,里人郗君、佃刘君、徹辈恳予记之。夫儒释之道,不同臂若方圆之,不入也,予何言哉?虽然佛者觉也,所以呼寐者而使之。寤也,世之穎慧之士,顿悟迷途于善也,脱然而先登之岸。若彼大千之众,泯泯棼棼溺于爱水而莫之识,虽欲自善孰示之觉路之津乎。故服缁者流崇梵宇,诵灵文五体投地,求日跻于上乘。虽本来之性未必乎,辄见而一念济恶之非庶乎。其少遏若常圆辈,庶几祝釐,圣寿摄济,群蒙法演灵台,利周贤劫,斯无愧于募缘之初心。则凡啖白水者,吐青莲矣。苟偈其舌,妄其心于五戒也。恬不为畏,虽寄跡龙城,怡神象岭,竟何意哉。若邑之民,敬之而从善可也。滔滔而邀福不可也,勉之慎之。”。

郑民悅,号肖泉,明代房山朱各庄人。郑民悅为明代隆庆举人,博学能文。初任山西告阳县尹、后改任河南闵乡为州牧、再调河南归德知州,继迁汝宁,颇有政声。

郑民悅所撰碑文未见落款年代,但碑文所记可知,明代景泰、万历丙子先后两次维修。

白水寺所在老虎山顶,立有一石柱。郑民悅碑文中谈到“华表树之巓”,应该是指这个石柱。石柱为方形,宽不盈尺,高约两米。柱身以上为四级下大上小棱状体。现代人多称其“经幢”,实际即非经幢也不是华表,是十分少见的宗教石柱。

郑民悅曾作《白水寺和李孝廉》诗:“云护高峰石磴斜,翠微隐隐梵王家。雨余烟暝苔径风,静萍开水见沙飞。錫璇空垂谈法像,谈经金界雨天花。夕阳啼鸟催行急,丈里徘徊兴未赊”。

康熙三年房山县尹、拔贡,佟有年曾作《白水異漿》诗:“玉洁波光信異漿,旃檀林外尽閒香。甘芳可夺金莖露,色味兼优选佛场。不有琼瑶难共姤,袛应鷗鷺渾相忘。兼葭若许盟秋水,不放红尘度野航”。

清选容城县宣导、房山人齐推,和《白水異漿》前题:“白水涓涓噴玉漿,东风散作百花香。平桥接岸通莲社,曲徑通林入稻场。鹿饮溪频苔鲜破,狐参禅久俗尘忘。昔年杨子棲真地,曠代犹堪渡苇航”。

清宣统元年警董、房山人高書官,曾作《白水寺前韻》:“清溪环抱玉山斜,不是仙家是梵家。云絮遮山僧补衲,银鱼戏水浪淗沙。一尊石佛庄严像,两岸秋风芦荻花。六十衰翁犹健步,游情诗思两无赊”。

刘应作《重游·白水寺》:“几年不到次禅游,昔日风光逈不侔。老树半山无岁月,荒芜一院自春秋。石掀桥上人踪少,苔满碑间鸟篆幽。古殿云封僧化去,清溪空对寺门流”。

1984年,白水寺石佛成为北京市级文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房山   白水   兴隆   石佛   景泰   华表   县志   袈裟   碑文   石雕   佛像   明代   北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