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多喝茶,秋燥不用慌”,进入立秋,建议饮6茶,滋补又润燥

“入秋多喝茶,秋天笑哈哈”,常喝6种“润燥茶”,补水生津过“福秋”

立秋过后,秋天渐渐进来,但是夏季的高温闷热还在,因此秋老虎发威了。虽然说秋高气爽,但是秋天多风且干燥吃的特点,更加突出。秋初养生,更加重要。

处在夏秋换季的时节,很多人经常会出现口干、眼睛干、鼻子干、喉咙干等症状,这些是人体上火,秋燥的表现。这个时刻,大家要注意为身体补充水分,跟随时节适度改善饮食,润燥补水是初秋时节养生的重点。

秋季喝茶就是一个不错的养生方法。喝茶不仅可以补水,还可以清理肠胃,还可以预防和缓解“秋燥”,好处极大。

今天给大家推荐几种好的茶饮,不仅好喝,还具有很好的养生功效,生津去燥,清爽又滋润,助你安稳度金秋!一起学习一下,帮你更好的适应秋天。

第一种茶:菊花茶

生活中,菊花茶最常见,大家喝得比较多。秋季天气干燥,常喝菊花茶,可以清肝明目,养阴润燥、补水下火,为“秋老虎”必备之茶饮。

泡好的菊花茶,菊花绽开,似绣球大小适中,精美圆润,特别漂亮。茶的香气逼人,清淡芬芳。喝一口,柔嫩爽滑。

喝完菊花茶,是无尽的鲜甜,齿颊留香,补水润燥,舒爽至极!

关于泡饮菊花茶的注意事情,告诉大家一下:

1秋季出现上火,早晚各一杯最好,菊花茶帮助清热降火,不要喝过多。

2菊花性凉,是不宜多喝的,特别是脾胃虚弱的人群

3秋季喝菊花茶,最好选择杭白菊或是贡菊。杭白菊更有利于清肝明目;而贡菊则是有效的散风热。

4在泡菊花茶的时候,用透明杯子最好,用沸水来泡。重复冲泡5-7遍就可以了。

5低血压朋友不要喝菊花茶。伤寒感冒者、阳虚体质者是不宜喝菊花茶的。

第二种茶;青茶

老话说“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秋季最适合喝青茶。此茶不寒不热,能消除体内的余热,恢复津液。

青茶又称乌龙茶,介于绿、红茶之间。“夏饮绿,冬饮红,一年到头喝乌龙”。秋季最适合喝乌龙茶。乌龙茶香气淡雅,口感清新,对于秋季的天气干燥,人易乏力,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再则乌龙茶清香温和,属于半发酵茶,为中性茶,秋季饮用,可以补水润燥,生津、清除体内积热。

泡好的乌龙茶,叶片中间呈青色,叶缘呈红色,特别漂亮。喝一口,既有绿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红茶醇厚的滋味,不寒不热,很适合秋季来喝。

喝一口,气味为兰花香,滋味醇正鲜美,解渴润燥之必备!

在冲饮乌龙茶的时候,需100 沸水,倒入茶杯里,品时香气浓郁,齿颊留香。

第三种茶: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既有茉莉花馥郁鲜灵的芳香,又具有绿茶的清爽滋味。泡好的茶饮,香气逼人,好喝美味,闻着就令人心旷神怡了。

夏末秋初的季节里,喝上一杯茉莉花茶,可以提神醒脑,健脾理气,提高免疫力,清凉爽口,消暑解热。

第四种茶:玫瑰花茶

浓郁的花香特别好喝,还漂亮。秋初时节适当饮用,可以提神,清口气,补水,还可以去秋燥。

当然了,准备秋季减肥的朋友们,喝一些玫瑰花茶,还可以助消化、消脂肪,美容养颜。

第种五茶:普洱茶

普洱茶,滋补又温和,秋季来喝,最为适宜。建议喝熟普洱,以暖身暖胃为主。

熟普洱,色泽褐红、滋味醇和,香味浓郁。对于秋季的秋燥,口干,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提醒一点,冲饮普洱茶的时候,最好是90度的热水,不宜用沸水来冲。防止把茶里面的营养成分烫坏。

第六种茶;胖大海茶

胖大海茶有秋日“保健佳品”之称的美誉。对于秋季的干燥,嗓子疼痛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生津润燥,降火还补水。

泡好的茶饮,喝起来有清凉感,滋味清甜,去燥去火。

提醒一点,胖大海性味甘寒,不宜长期饮服。脾胃虚寒的人群也要少饮用。

介绍几种胖大海茶的搭配,味道不同,养生好处极大。

1胖大海冰糖茶。清热解毒、利咽止痛,秋燥咳嗽。

2胖大海绞股蓝茶。清热疏肝,爱护三高。

上面这6种茶饮,大家在初秋时节,可以多喝一些,对身体的爱护极好。

喝茶养生,但是也要喝对。关于喝茶的一些注意问题,给大家最后说一下;

1饭前不要喝茶。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导致食欲下降。

2饭后不要立刻喝茶。

3喝茶要适量不要贪多,贪浓。

4泡茶用热水,但是喝茶喝温茶。不要喝多烫的茶。

5不要喝冷茶。茶叶不要泡太多次。

最后祝愿大家健康饮茶,合理养生,少生病,健康每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普洱   胖大海   茉莉花茶   菊花茶   入秋   立秋   生津   乌龙茶   香气   时节   秋季   滋味   建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