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通胀是结构性还是周期性?

摘 要

美联储加息与缩表“来势汹汹”,此次量化紧缩(QT)的根源就在于历史少见的通货膨胀,而此次通货膨胀的定性也将决定未来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执行。

在当前的形势下,对于宏观经济的把控可以更好地完成自上而下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日常投资决策的执行。

基于此,笔者将以自己浅显的观察,对于美联储通胀进行定性,以期帮助阅读者更好把控美联储政策动向。

1.低通胀的秘密

自2008年以来,伯南克(Ben Bernanke)为首的美联储开启了长达6年、为期三轮的量化宽松(QE)政策,此次量化宽松向市场投放了大量的流动性,帮助美国经济在“次贷危机”下迅速复苏。而令人惊奇的是,此次长期的量化宽松并没有造成令人瞩目的通货膨胀,美国也一直维持略低于利率中性水平,与现在的高通胀天差地别。

由此可见,单一的量化宽松并非是造成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且在扭转操作、利率曲线控制等政策的控制下,美联储也并未因为结束量化宽松,实行量化紧缩而出现经济衰退的情况。

那么,我们不禁要发问:维持低通胀的主要因素到底是什么?是需求减弱还是供给改善?

我们结合当前形势下的日本进行深入分析。2022年日本预期通货膨胀率仅为2.3%,这还是在黑田东彦所引领的日本央行长期实际负利率下的结果,这也再次印证了,仅仅是货币的超发不足以引起通货膨胀率的大幅上升。

结合东亚、欧洲和北美的通货膨胀表现,我个人认为,长期以来的低通胀秘密实际来源于廉价劳动力、改善的供给端以及需求倾向。

这三点并不难理解,廉价劳动力是因为东亚囊括了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自由贸易背景下为全球注入了价格低廉的劳动力;改善的供给端则是因为中国、越南、印尼等国家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低端产业的专业化生产,供给端有所改善;需求倾向则是因为欧洲、北美以消费驱动为主,东亚则以生产驱动为主,二者的天然差别造成了通货膨胀的输入与输出大相径庭。

2.高通胀的原因

上文通过对比分析2008-2014年美国以及现在日本的通货膨胀情况,梳理出了维持低通胀的主要原因,货币政策在其中并未起到关键作用。那么,我们就需要进行深入探究,造成此次高通胀的原因到底为何?基于个人理解,我认为此次美国、欧洲所展现出的高通胀主要源于三个因素:新冠疫情、经济热战以及俄乌战争。

3.美联储未来政策前瞻

7月中旬,美国银行的首席利率策略师、前纽约联储分析师马克·卡巴纳(Marc Cabana)发表了重磅文章,开启了联储最快明年下半年降息的预期,市场也开始转向。自7月中旬以来,对利率最敏感的科技股实现了一定的V形反转,一扫“熊市”阴云。

但是,纵观此次加息与缩表的时间,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美联储的整体脉络从最开始的“低加息+慢缩表”预期逐渐转向“快加息+急缩表”新组合,美联储也开始对待此次通胀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个人偏向认为,此次通胀主要是基于结构性因素,其次才是基于周期性因素。在此判断基础上,未来美联储将会做出那些行为以达到其“利率中性”目标呢?

首先,我认为美联储加息空间不只局限于75-100bps,最终联邦利率可能会高于3.25%-3.5%这一水平,基于此,不应当预期其过早降息行为。

其次,鲍威尔维护通胀水平及充分就业这一目标的“优先度”高于资产下跌和经济衰退,因此不应过早评判政策转向。

最后,随着“台海危机”发酵,未来中国和美国将在更多领域产生竞争,经济热战局势会更加复杂,这也不利于通货膨胀的解决。

基于上述判断,也提醒大家关注局势变化,在复杂的政治、经济背景下为保护自身的资产做出更多的努力。

此乃一家之言,仅供大家娱乐。


参 考

[1]Zoltan Pozsar:战争、利率与新世界秩序

[2]Ray Dalio: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

[3]Marc Cabana:B of A Global Research,Bloomberg


原创不易,欢迎点赞/评论/转发~

关注微信公众号【荒野上的黑鸟】,了解更多经济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通胀   热战   东亚   周期性   结构性   通货膨胀   日本   美国   宽松   中国   利率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