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益唐:宁可留在美国洗碗,也不回国当教授,58岁破解世界难题

前言:

2013年,美籍华人科学家攻克了一个人们困扰了200年的世界难题。

人们都认为他会在取得成绩后回归祖国,但他却表示,宁愿在美国洗盘子也不愿回国。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说出了这样的话?他解决的世界难题是什么?

一、孪生素数猜想

张益唐58岁的时候,终于解开了一个困扰人们200多年的难题——孪生素数猜想。

对于这一难题,很多年前就有许多科学家进行了实验,但始终没有一个很好的结果。

1900年的时候,德国数学家就将这一猜想提出,与之可以相提并论的,就是哥德巴赫猜想和黎曼猜想,这些都是世界公认的难题。

但是这一难题却让一位曾经在美国留过学的华裔博士破解。

张益唐对孪生素数猜想进行了将近10年的研究,终于在58岁的时候,完成了研究,并且还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

论文的发表,让许多记者纷纷对他进行采访,并且询问他有没有回国的意愿。

他面对记者的问题,是这样回答的:

“如果我当时回国,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这段采访一出,就引起了许多人们的不满,认为他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应该说出这样的话。

对此张益唐有自己的解释,他认为当时国内的环境并不利于他的学术研究,所以他宁愿自己在美国打工、刷盘子,也不愿回到国内。

为了专心做研究,张益唐彻底和家里断绝了联系。

甚至1993年父亲去世他都不知道,也没有回家了,家里只剩下妹妹在不断地寻找他的下落。

终于在2001年的时候,妹妹在美国的一所大学网站上发现了他的联系方式。

但在这之后,他也仅仅是母亲病重的时候回国了一次,且并没有长时间停留,只是匆匆见了一面就立刻返回美国。

事实上,在美国期间,他曾有好几次机会可以回国。

但是他面对曾经导师的邀请,选择了直接拒绝,理由是自己在美国还没有一定的成绩,在取得一定成就之后就会回国。

但是在张益唐取得一定成就之后,他却改成了美国国籍,彻底成为了美籍华人。

他在美国研究期间,和同在北大的师弟一起破解了一个困扰许久的难题,并且还获得了专利,之后就给他申请了到了一个大学的编外讲师,这让他重新回到了学术界。

张益唐在大学里,自身的才华开始慢慢展现出来,很快就成为了正式讲师,有了很好的外部条件,他在空闲时间全都在做研究。

终于在他58岁的时候,破解了一个困扰人们200年的世界难题,他通过实验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

论文一经发出就震惊了世界,因为他很好地推动了孪生素数的发展,可谓是里程碑式的成就,这也让他一夜成名,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

事实上,在2018年的时候,张益唐还是回到了祖国,在山东大学潘承洞数学研究所担任所长,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张益唐能有这样的成就,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和家庭的教育。

那么,他成长的环境是怎样的呢?

二、张益唐的背景

1955年,张益唐出生在上海,他的父亲是电气工程系教授,母亲是机关干部。

从小他的父母就没有抹杀他的天性,并且还在不断对他进行一个正向的引导,这让小小年纪的张益唐特别喜欢读书。

在他5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背出地图上所有国家的首都,邻居见到之后都会夸他,说他以后一定有出息。

张益唐在小学的时候就一经学完了初中的知识,顺利升到初中之后,本应该继续学习,但是家里却发生了变故。

父亲被下放到农村,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之后,张益唐也从初中辍学,开始加入到工作的队伍中。

在他打工之余,他依旧会偷偷地学习,在他好不容易攒够钱之后,就去买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正是因为这本书,让他开始对数学感兴趣。

1977年,高考恢复,这也成为了张益唐唯一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好在这些年里他并没有放弃学习,在他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立刻参加高考。

他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系,他在大学期间,一直虚心请教,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学校里的老师也十分欣赏他,在这里,张益唐对数学有了新的看法和见解,他开始深入探索数学的奥秘。

在大学顺利毕业之后,他跟着北大数学系教授潘承彪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张益唐在大学里学到了很多知识,他也十分享受学习的过程,但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他就迎来了人生的分岔口。

由于我国在代数几何方面还处于空白领域,当时担任北大校长的丁石孙和张益唐商量,让他到美国跟着莫宗坚导师学习。

张益唐出国留学的消息,家里很快就知道了,一家人都十分高兴,周围的街坊邻居纷纷前来祝贺。

父亲却对他说:

“国家派你出国留学不是让你享受,是为了让你学到知识后回来报效祖国的。”

张益唐听了父亲的话之后连连点头,表示自己知道。

学校和美国的莫宗坚导师联系好之后,很快就确定了出国的时间。

1985年,张益唐和家人告别之后,去到了美国普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在莫宗坚导师的帮助下,他开始研究代数几何,他本来十分期待自己的留学生活,刚开始的时候,师生二人相处得十分融洽,莫宗坚也十分欣赏这个学生。

张益唐凭借着自身强大的学习能力,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拿下了博士学位,此时距离毕业就只差一个毕业证。

本应顺利毕业的张益唐,却怎么也等不来自己的毕业证,他发现自己曾经和导师一同发表的论文出现了一出错误,这让导师认为都是他的错,就将他的毕业证扣留。

面对这样的情况,张益唐和导师也彻底闹掰,现在他只好自己外出打零工,维持自己正常的生活。

张益唐在打工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怎样的机会,让他再次回到了学术界?

三、机遇

张益唐在美国找了许多工作,最终能让他留下的就是餐馆的零工。

他每天一边在餐馆打零工,一边在想办法要出来自己的毕业证,在这期间,他曾经联系过丁石孙校长,希望可以尽快拿到毕业证。

校长在了解到情况后,和莫宗坚导师取得了联系,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之后,张益唐终于得到了自己迟来的毕业证。

毕业证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推荐信,在美国,没有导师的推荐信依旧没法找到工作。

莫宗坚清楚知道这样的情况,依旧坚持不给他写推荐信,当时的张益唐在美国寸步难行,只好再次回到餐馆打零工,开始了他的漂泊生活。

北大的教授和同学在知道张益唐的情况之后,纷纷向他伸出援手,表示欢迎他回国一起做科研。

面对这些邀请,张益唐全都拒绝,并且表示自己宁愿在美国刷盘子,住地下室也不愿回到国内。

即便如此,张益唐对于数学的热情依旧没有减少,他在打工之余会继续对数学进行研究。

1999年,同为北大在美国留学的唐朴祁找到了他,邀请他帮助自己研究一个困扰很久的难题。

张益唐在接到邀请后很快就投入了研究当中,不到两周的时间,他就成功将这一难题破解。

唐朴祁不敢相信,张益唐洗盘子7年,竟然还可以有如此强的能力,他不忍心这样的人才流失,就托人给他安排到了新罕布什尔大学数学系担任编外讲师。

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机会,让张益唐重新回到了学术界,虽然编外讲师的工资很低,但是相比于之前,这一经让他十分满足。

他在学校里继续开始有关数学方面的研究,每天下课后,就会到实验室里进行研究,他看着实验室里的器材,仿佛又回到了上学的时候。

在2001年,张益唐成功发表了关于黎曼猜想的论文,很快学校的一位教授注意到了他,发现了他身上的才华,将他提升为正式讲师。

这样的改变,是张益唐始终没有想到的,有了正式讲师的身份,他对于研究就更加方便。

每天他都是教师和实验室两点一线,将全部的热情都投入到实验当中。

他曾经告诉过学生:

“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为了理想就要忍受孤独。”

事实证明,张益唐做到了这一点,在他专心投入研究的这段时间,自己的终身大事一直没有进展。

直到他48岁的时候,遇到了在纽约餐厅打工的海伦,张益唐在空闲的时候就经常会去纽约看望他,一来二去两人就熟悉起来。

张益唐十分欣赏海伦的心地善良和好强自立,在2003年的时候,两人在加州圣何塞结婚,在一家中餐厅举办了婚礼。

结婚之后,张益唐再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正是在这一年,他开始投入到孪生素数的研究当中。

那么,他在证明这一猜想的道路上,遇到了什么困难?

四、困难

孪生素数猜想被称为灾难性的难题,这个问题整整困扰了人们200多年,在这期间有无数的科学家投入到研究当中。

孪生素数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黎曼猜想是世界上公认的难题,许多科学家都在这一猜想上花了很大的功夫。

但无论他们怎么研究,始终都没有结论,他们就是为了证明孪生素数是否有无穷多个,但是想要证明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

这一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无数的科学家,张益唐在2003年的时候,决定跟随前人的步伐,投入到这一研究当中。

之前对于孪生素数最好的结果就是陈景润基于哥德巴赫猜想的“1+2”,但是他认为这之中一定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他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开始了相关的实验,每天基本都会在实验室里待到凌晨,他的妻子对他十分支持。

在实验遇到瓶颈期的时候,会给予他一定的鼓励,并且告诉他安心做实验,家里不用他操心。

经过张益唐的潜心研究,终于在2013年发表了《素数间的有界距离》,论文刚一发表,就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张益唐在不依赖未经证明推论的前提下,发现存在无穷多差小于7000万的素数对。

他的这一发现,解决了困扰人们200多年的难题,并且还很好地推动了孪生素数猜想的实质性发展。

此时的张益唐一经58岁,历经半生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这也让他直接一夜成名,许多人认为在他取得成绩之后一定会回到国内继续发展。

但他并没有这样做,反而将国籍改为了美国,在美国的一所大学数学系担任终身教授。

甚至在一次采访中,他直接说:“如果我当时回国,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这段采访一出,就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认为他这样的行为就是“忘恩负义”。

并且还有人发现了他之前曾拒绝过北大的邀请,网上对于他的骂声越来越大,他只好做出回应,将在美国留学那段时间的经历说了出来。

一时间,网上的骂声减小了许多,但是还有一部分人坚持认为张益唐的行为是不对的。

其实张益唐在取得成绩之后,还是会和国内相关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并且在他之后的采访中,曾经透露过想要回国的想法。

终于在2018年8月10日的时候,张益唐回到了国内,成为国内一所大学研究所的所长。

如今,他依旧从事着自己所热爱的事业,经常会和学生进行交流,虽然他当时不认可中国的学术环境,自己坚持留在了美国。

随着中国不断的发展,国内的学术环境越来越好,相信在我国一定能顾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为中国的发展出一份力。

五、结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虽然张益唐选择留在了国外,但他在有所成就之后并没有切断和国内的联系。

在他处于低谷的那几年,每天在餐厅刷盘子也没有放弃自己心中的梦想,说明他心里清楚自己所要追寻的目标是什么。

张益唐认为国内的学术氛围没有国外好,因为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移民最大的国家,他们吸引了许多高端人才,这也让美国的技术在不断的发展。

有了技术的支持,自然可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但这并不会影响中国的发展。

随着我国科技不断的进步,越来越多优秀人才开始浮现出来,虽然他们依旧会到国外进行深造,但有一点不同的是,他们会将自己的研究成功带回国内,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虽然许多人对于张益唐当年的做法表示十分不解,但是他做出这样的决定一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我们只能说希望越来越多优秀的人才留在国内,在这个人才稀缺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希望人才的流失。

相信在以后的发展中,中国可以越来越吸引外来人才,而国内的优秀人才也会选择留在国内,为中国的发展尽一份力。

如今张益唐一经在教育行业坚持了很多年,他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全都传授给自己的学生,不仅如此,他依然对一些事物保持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张益唐身上那种对于梦想的坚持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在追梦的过程中,虽然会遇到困难,但只要始终不忘初心,终究会取得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哥德巴赫   美国   难题   素数   毕业证   讲师   导师   困扰   教授   国内   大学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