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热淘宝记

杜热的路牌

这是五年前,在新疆随朋友去北疆淘“戈壁玉”时写的游记。献给我的朋友及当年捡石头的友友们,以此怀念那痴迷捡石的快乐时光。

——题记

从乌鲁木齐出发,沿河滩路过米东区,向东、向北沿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边缘,车行约五百公里,来到一个名叫“杜热”的小镇。这是我们一行旅友当天的旅行目的地。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新疆准噶尔盆地的主要地貌,杜热是这沙海边缘的一枚明珠。杜热镇位于富蕴县西南136公里的乌伦古河河谷,东接库尔特尔,西连福海县,南邻阜康县。“杜热”为蒙语,意为“马蹬”,据说是因该镇南面山头的形状而得名。

来杜热,我已是三四次了。多年来,随着“石友团”捡石头,跑遍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四周。杜热虽然是后来才发现的石源处女地,但是,随着那每周十几、几十的“石友团”光顾,杜热已成了捡石的热点地区,谁不想来分杯羹呢?况且,杜热以戈壁海蓝、宝石光、戈壁彩玉而闻名,一个地方有这么多的宝贝,再加上“石友团”组织人的推荐、石友们的热捧,捡石人是很难自持的。所以,杜热这个小镇,就和我的石友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我的心里,杜热就是珠宝的代名词。随笔写下了:

戈壁遥遥杜热远,谁抛珠宝在莽原?

拾玉捡珠莫为市,养目润体怡心田。

清晨出发,到达杜热已是下午,匆匆地吃过饭,安排好住宿,就奔向石头市场。石头市场偏镇子的西侧,是个小十字路口。在路口的北侧、东侧有成排的石头摊点。由于近年来,戈壁上石头愈加难捡,所以,大家都知道“捡石头不如买石头”的理。想想看,除了刻意地利用捡石头而锻炼身体,辛辛苦苦地在戈壁滩上寻觅一天,也许还不抵在石摊上淘上百元的石头。况且,目前的好东西大都在行家手里,而非在戈壁滩上。自然,在这僻壤的小镇上淘石头要比乌鲁木齐的大市场上便宜些。真是:

红玉蓝宝散荒原,相识定是亿年缘。

石料市场淘稀罕,携回宝石心舒坦。

杜热镇上的石头市场

夕阳下的石头市,一些摊位已经收摊了,尽管买卖人已不多,人气已不旺,但那市场的规模依旧可以看得出来。一排排宽、高两尺许的简易摊位,零零散散的买卖人,问问市场行情,查查当地货源,转转市场旁的石头加工店还是可以的。

市场上以哈萨克族卖主为多,那坐在石头摊后的哈萨克族妇女或汉子就是这市场的真正主人。其次,还有汉族或其他民族的摊主。有在摊位上售石的,也有提着刚从戈壁上捡来、挖来,带有碱土的石头在一旁叫卖的。

据说,这镇子附近的人,过去是以放牧为生的,现在则多以捡石头、卖石头为职业了。男的骑着摩托车或开着皮卡车整天捡石头、挖石头,女的就主要卖石头。过去是以放牧为主,放牧时捡点石头;现在是以捡石头为主,放牧是为自家食用而已。杜热是新疆阿勒泰大尾羊的故乡,难怪近来有领导来视察工作后提出:石头的资源已不多了,需要尽快调整产业方向。那就是,该种粮的种粮,该放羊的放羊。据说,那著名的“杜热红”石头湾,要是下劲地刨,也许只能挖掘一年时间,资源就枯竭了,杜热红石头将不再重现。唉!这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最后的一方石源地也就要消失了。

也有手掂石头的汉子说,沙漠里的路谁能走完?戈壁上的石头谁能摸遍?冬天下了雪,来春雪一融,沙流石现,戈壁上就又有红宝蓝宝了。随着一位卖石头的去几家镇上牧民家里看看,家家院子都有石头堆,户户家里都能拿出几袋要出售的石头。这是个出产宝石的地方,也是远离交通要道,比较偏僻的角落。前几次来这儿,走的还是土路,住的还是小店,而今的杜热,已通柏油马路,已有了上档次的宾馆。这一切,不仅加速了这儿的人流,也加速了这儿的“羊流”和“石流”。

杜热镇石头市场上的“宝石光”


石摊上的宝石光


石摊上的宝石光


杜热石头市上的“杜热红”


第二日,从杜热向西南去福海县城。沿途不时看到出售石头的摊点,它们大多在村旁或哈萨克的帐房旁。一路走去,依然可见戈壁上捡石的车辆和石友。五月,是捡石人的季节。而我们已无心再去经历那种体验,乘车沿途淘石成为我们的新宠。也许这已是曾经的捡石者们的共同选择,因为有开车淘石者,才有了这一路的石头市场,消费和生产在路边才得以完成商品的交换。

然而淘石也是有条件的,它是建立在一定的识石基础之上的游戏。一个生手捡石者,是必须“缴学费”的。多年前,我们刚捡石时,还不知道“杜热”,只知道“乌尔禾”、“福海”和“和布克塞尔县”。那时,比较活跃的“石友团”有石苑、狼、骆驼、五湖四海等,我们管石友团的领队就叫石友团的名字“ ”或“ 队”,于是,就有了“石苑”、“骆驼”、“狼队”……

骆驼说,这戈壁“金丝玉”既具备宝石共有的高贵品质,同时,与和田白玉、寿山田黄一样,兼备六德:细:是质地细密,结:是内在分子紧结,温:是玉石之蕴,润:则如露之欲滴,凝:则如透或半透的冻状,腻:有如油之外溢。

狼队说,大凡石头,只要具有大(体积大)、亮(色彩亮)、细(质地细腻)、透(质地透光),四者之中两点,即可收藏。

石苑说,石头最好的形状就是不用雕琢、打磨的天然俊俏。

而今,那众多的“石友团”在横扫乌尔禾、福海、和布克塞尔县、杜热、托克逊、雅满苏、罗布泊、玛纳斯,甚至向东越过星星峡之后,大都沉寂了。还有一些“石友团”,打起了捡石与旅游相结合的旗帜,其实已不能把捡石放在主要位置了。本世纪10—20年代,随着戈壁、沙漠公路建设加快和私家汽车的发展,在新疆北疆、东疆地区兴起的捡石热,如阵阵秋风,将这些地方旷古以来地表存在的宝石一扫而光。如今,这些宝物大都在那些捡石者、收藏家的手里,市场上的流通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份。而杜热依然能有石捡,有石卖,只是由于它地处偏僻、由于牧民中收藏家少、由于杜热的石头不仅地表有,地表层下也有的缘故。这也是杜热还能吸引捡石者、淘石者的原因所在。

第三日,又回杜热。淘石,宝石光还是杜热便宜。晚餐在一家青海回民饭店吃凉面,味佳、做工好,问店主为啥不去城里开店铺,答曰:此间乐,习惯了。

第四日晨,在镇上的河南饭馆吃早点。一客人竟然能品出其豆腐脑的配料榨菜换牌子了,真是老店常客!

饭后,离杜热返乌鲁木齐市。

出镇三五公里,有一排石铺,均系哈萨克族卖主,下车各淘得石、宝若干。另有一石店,为一六旬汉族男子所开,曾相识,原是当地学校教师,家属开店,今已退休,乃为店主。购其石一块,获赠石一块。

开店卖石头的退休教师

又行几公里,戈壁空旷无人,全体下车再体验捡石头。五月的骄阳下,晒了约二十分钟,均未有收获。上车行三分钟,因要补拍捡石照又停车。推开车门,瞭见一方带透的黄石竟在路边,拾石而拍照,恰似上天在导演了一幕。

回首杜热,手抚捡来的、带有碱土味的石头,回想自己将要离开杜热,那是万里之遥,或许,这就是与它的诀别。这石头就是杜热送别我的礼物呀!


路边的那块石头

打开车窗,阵阵热风伴着戈壁的草香、伴着路边的沙枣花香,一齐涌了进来。我的眼睛湿润了——

别了,可爱的小镇!别了,杜热!

二0一七年六月


杜热风光


杜热风光


沙枣花


路旁成排的沙枣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哈萨克族   福海   碱土   沙枣   新疆   戈壁   镇上   淘宝   沙漠   石头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