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外向,就不会得抑郁症了吗?丨我们都误解了“抑郁症”

我是小怪兽之家,点击右上方关注,每天为你分享育儿知识和成长干货。

提到“抑郁症”,你脑中首先浮现出的是什么?

是电视剧《小欢喜》中内敛成熟,却因为母亲的高压政策,被“逼”成重度抑郁的乔英子?

还是那个英俊忧郁、惊才艳绝,最后却纵身一跃,震惊世人的传奇巨星“哥哥”张国荣?

亦或是你身边某个内向、安静的“林黛玉”式朋友?

不管你脑海中浮现的是谁,在大众的普遍认识中,抑郁症似乎总与内向、安静、话语少、不开心等词汇联系在一起,仿佛乐观外向的人就不会患上抑郁症一样,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因为东京奥运会上一张“欲吹又止”的表情包而出圈的国乒运动员许昕,被大家一致冠上了“喜剧人”“人民艺术家”的称号,甚至有网友笑言“不开心的时候看看许昕,就会忍不住哈哈笑起来。”

但就是这样的许昕,在纪录片中坦言自己曾在赛前抑郁,找不到状态的时候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很不好。

表面上看,许昕在赛场上状态不错,每次露面也总是表现出一副笑嘻嘻的模样;可很少有人知道,他内心承担的压力、负面情绪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也许上一秒他还一切如常,下一秒便默不作声地崩溃。

抑郁症,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普遍,它可能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无论这个人平时有多乐观、多坚强、多看得开。


外向的人也会抑郁


内向还是外向,只是心理学上对人格的一种划分。

心理学家基于问卷研究,提出了一个“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用神经质(N)、外倾性(E)、经验开放性(O)、宜人性(A)、负责性(C)五个维度来区分人格。

其中,在“外倾性”维度量表上,高得分者的特征为好社交、活跃、健谈、乐观等,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外向性格;

低得分者的特征为谨慎、冷静、冷淡、话少等,即通常所说的内向性格。

实际上,区分“外向”还是“内向”的关键因素是获取能量的方式,内向的人会把更多的精力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沉浸在自己的想法、观点和情绪中,通过安静和独处恢复精力;

而外向的人会把更多的精力指向外部世界,愿意在人多、事多、活动多的环境中工作,通过与外界的联系恢复精力。

这种区分是中性的,和体验到的情绪并没有必然联系,外向的人同样会有压力和烦恼,也会因为时常情绪低落,感到悲伤而逐渐抑郁。

我们得明白,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迄今为止,我们仍未能找到准确的病因,但毫无疑问的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以交互形式作用于抑郁症的发病。

临床上,性格开朗、家庭幸福的人患上抑郁症的例子并不鲜见。


微笑着,抑郁着


都说“成年人的崩溃只在一瞬间”,事实上,每个人在崩溃前,内心早已默默排演了无数遍。

或碍于工作,或社会角色赋予的压力,又或者是太在意别人的想法,于是,明明已经感到了身体的不适和内心的痛苦,却依然说着“我没事”,戴着微笑的面具掩饰自己,结果却是把自己推入了抑郁的包围圈。

一边微笑,一边抑郁,导致了不少人在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旁人还觉得毫无征兆。

这样的人,我们通常认为他们患上了微笑抑郁症。

高隐蔽性、强迷惑性,使得“微笑抑郁症”群体极易被忽视,也无法及时得到帮助,因而延误治疗,于是,成为了危害性比较高的一个抑郁症类型。


不论是微笑抑郁,还是外向的人抑郁,其实,都是走入了“标签内化、泛化”和“忽视负面情绪”的误区。

外向和微笑不应该成为一种另类的“有色眼镜”。他人用外向以偏概全,我们用微笑麻痹自己,这些做法都不会让抑郁消失,反而愈演愈烈,让抑郁变本加厉。

还是那句话,不论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它们都是必须也应该存在的

我们要看见它们,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然后,不逃避、不遮掩,打破以往的认知偏见,敢于表达真实的自我,抑郁才会慢慢消失不见。

没有一条规定是告诉我们“不开心的时候也必须微笑”,也没有一条规定明文写着“外向的人就不会情绪抑郁”。

所以,请允许自己悲伤,也允许自己软弱。我们值得真正的快乐。


往期干货文章:

那些得了抑郁症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生为女人,要经历多少个抑郁时刻?

这一生,做好这三件事,足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乐观   干货   维度   负面   误解   抑郁   人格   精力   安静   内心   情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