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是大人能给孩子最好的善待

在电梯里碰到一对母子,妈妈对孩子说:“你长得都快有我这么高了。”

孩子说:“那怎么了?”

妈妈叹了一口气说:“该懂事了”。

电梯到了,孩子哼了一声,快步走出电梯,妈妈紧跟在后面。

父母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苦口婆心讲了半天道理,孩子不仅不买账,还不高兴;就是希望孩子懂事点,让我少操点心,怎么就那么难。

针对这个问题,杨杰老师在《精准回应》一书中主张:从微观上入手,打磨好每一次回应,把我们的理解、尊重、鼓励乃至要求和拒绝,用温柔、准确、充满人情味的方式传递给孩子,孩子会给你回报的。


杨杰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从事家庭教育咨询工作。《精准回应》从日常场景中的琐事入手,手把手教家长如何看清孩子的真实需求,并做出精准回应,改善亲子沟通的模式,并构建亲子沟通中双赢的沟通模式,培养自主自律的懂事孩子。


01 对孩子生气的背后是自己情绪的映射


相信很多父母都觉得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绪很难,特别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

例如孩子说作业很多,却一直拖着不写作业,一点作业写到深夜。

你通常是怎么做的?

强制孩子写作业,盯着孩子写作业。结果孩子学习效率还是很低,你更恼火,觉得自己花时间陪伴,孩子不知好歹。孩子压力也大,可能采取自己的方式抵抗,严重一点甚至爆发亲子冲突。

暴力沟通的本质是没有抓住事情的重点,纠缠于某个细节。这时候家长不妨先丢开写作业本身,想想自己为什么会那么生气。


我们生气一定是有原因的,所以生气时不如回到事情本分,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或者困境。

从整件事来说,你是不是希望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就认真完成作业,再做其他的事情。希望孩子高质量地完成作业。

但是你想过没有,那只是你的希望,不是事实。孩子可能有自己的节奏,也可能是不会写,也不知道怎么办。而你却因为自己的希望落空,给孩子贴一个“不懂事”的标签来强化自己对孩子的负面判断。

还有一件事,写作业是孩子的事,不是你的事情。干预太多会让孩子觉得,是为父母写作业,为父母读书的。

你情绪的来源是,你的希望没有得到满足,你把监督孩子写作业看成是你的任务。对孩子生气,其实是自己内心情绪的映射。你的情绪会传递给孩子,孩子承受了你的情绪和他自己情绪,在这样的压力下孩子能专注于写作业才怪。


明白了这点,对孩子的怒气也就消了大半。解决了情绪,才能平静地解决问题。

家庭教育中有一点很容易被忽略的就是:家长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所以我们当我们生气时不妨先分清楚自己的情绪的来源。成年人一天下来,也积压了不少情绪,有时候就是自己上班时间积压的负面情绪,映射到孩子身上。

不要把自己的情绪,施加在孩子身上。在遭遇亲子沟通冲突时,可以在心中先确立一个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的原则。

有时候你控制了自己的情绪,用平和的语气给孩子建议,孩子是会听的。孩子对抗的也许不是事情本身,而是父母的强制命令。

就像《精准回应》里说的“如果剥离情绪问题,就事论事地解决家庭教育问题,亲子沟通其实非常简单。”


还是拿写作业来说,也许你平静温和地建议孩子先写作业,再玩。孩子虽然听话地先去写作业,可是效率很低,或者注意力不集中。那么先要解决注意力集中的问题。所以发现了吗?从整体看问题,不纠结于某件事或者某句话,才能发现孩子的真正需求。

《精准回应》中强调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感受,而非用理性分析。我们要的是一个孩子,而不是一个听话的机器人。

在亲子教育中我们家长要做的是了解孩子心里在想什么,再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要求、命令孩子、甚至把自己的情绪强加到孩子身上。


02 教孩子坦然面对未知


孩子遇事喜欢推卸责任,狡辩怎么办?

一位妈妈让孩子去开一下车位上的锁。孩子怎么也打不开,就开始埋怨妈妈,“这就不是我应该干的事情”,最后母子俩就为”这是不是孩子应该做的事情”争论起来了。


其实这件事的重点在于:孩子面对不会的事情应该怎么办不会是需要学习的。很多事情在大人看来很简单,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从来没见过、没做过所以有点难。

我们很容易因为一点事情责怪孩子,甚至给孩子贴上,推卸责任,笨孩子的标签。然后针对孩子某句推卸责任的话语进行反驳,最终演变成争吵。

孩子害怕错误,在不会时不承认和推卸责任的逻辑可能是:承认不会就是承认我是个失败的孩子、坏孩子、笨小孩,所以不能承认;我不会做这件事,会被责怪,为了不被责怪,会本能地回避。

为什么孩子会养成这样的逻辑,当然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可能以前犯错了妈妈骂他,责怪他,让他觉得那时候的自己是个坏孩子、笨孩子。

我们要教孩子当发生错误时,坦然面对,并把注意力放在修正错误,吸取经验教训上,而不是自我责备上。错误已然发生,责怪谁都没有用。教会孩子如何应对人生中的错误,才是父母应该做的。

这位妈妈可以说:打开停车位的锁这件事应该是我做的,我没有考虑到这件事没有教过你,妈妈因为没有教过你的事情而责怪你是妈妈的错。不过你下次遇到不会的事情,可以想办法比如请大人帮忙,我们每个人都有不会的事情,学了就会了。


家长对错误的态度,决定孩子对错误的态度。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正确引导孩子教孩子学会“对事不对人”,把错误和能力分开。

这件事你没做好,就是没做好,不代表你这个人没用,更不代表你是个失败的人。你只是现在不会,只是需要学习。学习的过程中也请给孩子一点时间,一遍不会多学几遍就会了。

放弃简单粗暴的沟通的方式,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每一次和孩子互动,都是很好的教育契机。

03 给孩子营造和社会规则接轨的家庭规则

二胎家庭里,父母很喜欢教大的要让着小的。两个孩子发生矛盾了,很容易不问青红皂白先批评大的。

从孩子的角度很难理解,大的为什么要让着小的?我也是家里的老大,小时候家里也经常要我让着弟弟。一旦我和弟弟之间发生冲突,被责骂的就是我一个人。理由是,你比弟弟大好几岁。

我就很郁闷了,大好几岁我也是孩子啊,大家都是孩子,凭什么我多出生几年就得让着弟弟,而不是弟弟听我的。

想要让大的让着小的,靠灌输这种观念和命令是没有用的。小的会认为,我小大家就应该让着我。一旦出门了,别人可不会因为你小就让着你。大的因为被不公平地对待,心里也会失衡。


为什么有的孩子到了社会上没办法处理好社会关系。因为家里的那套规则运用到社会上来,与社会规则相矛盾,自然会受挫。家里人都会让着你,外面可没有那么都惯着你的人。

在孩子们之间制定公平原则,并且维护孩子之间的公平原则。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了,先去了解事情的全貌,是谁的问题就是谁承担责任。不过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讲道理。

例如弟弟告状说哥哥打他。弟弟陈述的可能是事实,但他绝对会捡对他有利的事实陈述而隐瞒对他不利的信息。可能哥哥打人是有理由的,是弟弟做了什么,哥哥提醒未果才会打的。

这时候我们可以告诉他们,弟弟这样做是不对的,哥哥打人虽然动机是希望弟弟好,但是用打人的方式欠妥。让孩子们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很重要。


不要低估孩子的理解能力,耐心地解释,孩子是听得进去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判断。

正确地对待孩子们,兄弟姐妹之间自然能够相亲相爱。兄弟姐妹之间的纠纷,一般不就是父母偏心的结果吗。

《精准回应》让我们知道每一次解决冲突都是重新认识自己和孩子的契机。孩子的成长是在和大人的互动中进行的。大人通过镜像大人的言行学习社会规则。

家长用发脾气的方式解决问题,孩子也会作为参照,学习用发脾气的方式解决问题;家长在犯错误时,否认、恼羞成怒,孩子也会采取这样的态度。所以想要养成好孩子,我们就要成为更好的大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孩子   作业   精准   亲子   弟弟   大人   情绪   家长   父母   事情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