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态度在变化!德国车企如果撤离中国,谁更吃亏?

最近,德国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随着德国经济遇到越来越大的困难,他们发现,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远大于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在这种情况下,态度自然软化了下来。

为此德国外交部甚至表示,涉及主权的7个人都不可能跟中国台湾进行接触。

1,经济困境

在过去这些年,德国作为欧元区的龙头,经济发展非常不错。但是现在他们同样陷入了经济的困境。

最新的数据表明,今年7月,德国的能源价格继续大幅度的上涨,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达到35%;因为受到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食品价格也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4.8%。

今年的5月和6月,德国的CPI已经达到了7.9%和7.6%,今年7月依然高达7.5%,连续位于7%以上的高位,说明目前德国采取的各项经济措施,暂时还看不到明显的效果。

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德国的股市近期虽然略有反弹,但比起去年12月的高位,已经下跌了很多。

今年1月5日,德国的股指还有16,285点,如今仅略超13000,目前依然下跌15%,前段时间最差的时候12,390点,跌幅将近25%。

这本身就是经济出现问题的重要信号。

2,德国的汽车

汽车是德国的主要工业,德国的汽车销售其实很依赖于中国的市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优质的生活有了更大的追求。许多家庭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私家车。在这些人当中,最受欢迎的便是德系和日系的车。

面对大量的需求,德国的汽车企业便纷纷在国内建立了自己的工厂。

但是,近年来,德国时不时的制造话题,甚至威胁,把汽车工厂撤离中国市场。

在不久前,一家德国的媒体发布了一篇报道,表示“德国并不需要中国市场”,这篇报道让诸多网友议论纷纷。

如果德国的汽车企业走了,谁会吃亏?

首先,针对这篇报道的标题,大多人认为,正好相反,德国不能离开中国市场,如果真的撤离,吃亏的一定是德国而不是我们。

因为这些企业一旦失去了我国的市场,经济上一定会出现困难。

例如澳大利亚,在其随着美国大哥的脚步,对我国发起挑衅后,面对我国采取了反制措施,该国的葡萄酒、小龙虾、铁矿等诸多产品纷纷受到影响。在失去如此大的市场之后,澳大利亚的诸多企业损失惨重,并且国际上也很难找到像中国一样的市场代替。

对此,澳大利亚的政府多次表示,希望中国方面可以取消对其的限制,然而当澳大利亚的产品退出中国市场后,其原本的份额即刻便被其他国家的企业瓜分殆尽,即使中澳恢复贸易,也很难像过去一样。

我们有信心,中国的市场对于其他国家的企业是十分重要的。

3,双方贸易

从数据上来看,目前中国和德国的贸易不断扩大,占比持续上升,中国是德国最大的贸易合作方,一旦两国停止贸易,德国的GDP就会下降1%。

在去年,中德贸易的总额超过了1.7万亿人民币,和2020年相比增长了50%,这还是在受到疫情的影响下,同时德国作为欧盟的领导国家,在美国与中国贸易摩擦时,德国也并未受其影响,两国间的贸易仍然持续增加。

仅看汽车行业,也是这样。

从2021年德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数据来看,大众的销量高达330万,是总销量的45%。因此,德国是不会放弃中国市场的,甚至还要更进一步的投资,加强和中国市场间的联系。

当然,合则两利。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也愿意保持与德国的贸易往来。

第一, 德国在中国的企业带来大量工作岗位。

第二, 德国企业在中国的工厂,产业链是与我们相连的。

第三, 我国目前正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这些技术成熟的汽车企业的支持。

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德国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德国   中国   澳大利亚   中国市场   吃亏   汽车企业   态度   贸易   经济   汽车   市场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