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道的知网终于要栽了

从去年12月份开始,中国知网一直处于舆论争议之中。先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诉知网案,知网败诉,知网虽然赔款却很小气地下架了老教授的全部论文;后又被各大媒体曝出曾有多所大学因续订费用过高而宣布终止与知网的合作。

今年5月份,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知网实施了反垄断调查,知网表面回应积极配合,似乎是为了应对检查而开放了个人查重功能,但因开放时间已过了大部分高校的论文截稿日期而被再次诟病做表面文章。

目前反垄断调查结果还未出,知网又于今年6月底被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约谈。细心的网友们发现,原来知网凭借自己在学术圈的不可替代性一直在“行使霸权”,要知道知网作为中国学术界使用最广泛的学术工具网站,成立之初,是本着服务学者为目的。但是如今离初心越来越远的知网,到底做了哪些事情成了众矢之的?

温馨提示 | 本文约4000字,读完大约需要10分钟


知网到底是一张什么样的网?

90年代初期,信息的互通并不便利,学术资源基本靠各个高校的师生彼此沟通获得。1996年,清华大学牵头推出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项目,此项目可以将全国性的学术资源进行收集和共享,极大地方便了当时的学者。

项目一经推出就成为重点项目,得到了有关部门、各期刊和高校的全力配合。而这也为之后知网的诞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恰好在1998年,世界银行提出建设国家知识基础设施(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NKI)的概念。

基于此前学术资料的收集和积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项目的带头人将光盘传播介质转化为互联网传播介质,随后清华大学和清华同方发起了“中国期刊网”的网络服务,它正是中国知网的雏形,在经过一系列精准化、系统化、完备化升级后,中国知网建设完成。

中国知网同时也被称为CNKI工程,百度百科对此工程的介绍内容为:“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

简而言之,中国知网是为了整合收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为中国学者们提供足够多的文献资料,以满足他们的学术研究与论文书写诉求而成立的,它并不生产知识内容,更多的是对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和收集,并“搬运”给需要的人。

然而时过境迁,知网面对各大高校的订阅费连年涨价,一些高校甚至因为订阅费用过高而被迫与知网停止合作。“搬运工”早已没有谦虚恭敬的态度,横行霸道、随意涨价成了知网的新标签,到底为何知网变成了六亲不认的“白眼狼”?

通过低廉价格与众多期刊签订独家授权

21世纪初,互联网才刚刚兴起,大众对于互联网的使用还在初级阶段,而学术资源电子数据库的使用群体比较小众,所以那时的知网并不赚钱,自然也不会给到高校期刊供稿方太多的版权费用。

2006年的数据显示,各高校期刊数字化后收到的版权费极低,每年最多几千元。基于这种现状,十几家高校学报与知网达成合作,同意独家授权,价格为第1年3万,第2年3.5万,第3年4万,5万封顶。

知网因为在成立初期用如此低廉之价格获得各个大学的权威期刊学报的独家学术资源,自然成为几家数字平台中资料最全的一家,有了知名度和影响力,自然就奠定了“排他性”的基础。

然而,为了打开版权局面的高校期刊们并不会想到,未来的知网竟然会将压倒性的学术资源优势视作自己提高订阅费用的筹码。

2009年,知网高层透露有653家重要学术期刊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签订了期刊数字版权的独家授权协议,正处于洽谈阶段的期刊有500多家。

目前知网收录了95% 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学术资源,涵盖了2亿多篇中文文献,收录自1994年以来11215种期刊,其中核心期刊就有1978种,核心期刊收录率高达99%。与超过60个国家及地区650余家出版社进行了版权合作,共计收录2亿余条外文文献。

这庞大的期刊数量是另两家数据库平台维普和万方所远远不及的。根据2019年的数据统计,知网包括了6000多种期刊来源,而维普只有5000多种,而万方仅有3000多种。在引文数量方面,知网有790多万篇,维普仅有140多万篇,而万方也只有490多万篇,维普和万方的引文数量之和亦不敌知网。

硕博论文独家收录成为另一大学术资源

学术资料的另一来源则是硕博论文,而知网作为被国家重点扶持的工程项目成了中国唯一拥有国家批准标准刊号、正式全文出版的国家级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

所以我国65%的博士培养单位和56%的硕士培养单位对知网进行了硕博论文的独家授权,各高校学生在提交毕业论文的同时就签订了《论文使用授权书》。

在采访中风姐发现一些硕士、博士学生根本没有太在意签订授权书的内容,只把它当作是提交毕业论文稿件的一个环节,而另一些学生虽然留意到此环节,但也会怀着复杂的心情签署授权书。

因为“虽然仅用几百元的知网阅读卡就获得了我论文的使用权,确实不太公平,但是至少我的研究成果有了被看见、被传播和被引用的可能。”就是这种可悲又无奈的心态,让知网一次次用低廉的价格获取高价值资源。

目前中国知网官方称,其收录了自1984年以来的来自470家博士授予单位的38万余篇博士论文,来自753家硕士培养单位的367万余篇硕士论文

将知识共享变成了稳赚不赔的中介生意

资料丰富性帮助知网建立了数据平台的权威性,但这也助长了其“一家独大”“蛮横涨价”的气焰。

尤其是2009年,当毕业生知网查重成为硬性要求后,知网初心也渐渐远去了。

由于论文知网查重要求,各大高校每年知网订阅成为必需。知网忘记了建设初期,正是仰仗各大高校学报期刊的帮助,才积累起了强大的数据资源。

之后几年内,知网对各所高校不但没有感恩之心,反而一路价格飙涨。

2012年底,南京师范大学就曾宣布因“CNKI中国知网数据商家涨价过高,无法达成协议”而选择在2013年对知网暂停使用。

2016年武汉理工大学也暂停使用知网,并表示从2010年到2016年,知网的报价涨了132.86%,年平均涨幅高达18.98%,直到现在一年以百万计的订阅费用,“学校已无力承担”。

2021年,中科院集团因中国知网数据库订购总费用已达到千万级别,实在不堪重负而发停用通告。

知网不止对高校订阅费用定价连年增长,还不放过任何一个学术研究者,论文一旦上传知网,即使是作者本人下载自己写的文章,也要收费。

根据“中国知网会员流量计费标准表”,期刊全文的常规数字出版(指在印刷版出版后,由中国知网同步数字出版的文献)下载,计费标准为0.5元/页;期刊全文的独家数字出版(新产品)(指依著作权人授权,由中国知网独家数字出版的文献)下载,计费标准为1元/页。如果下载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的下载费用为15元/本,博士学位论文的下载费用为25元/本。

更令人气愤的是,知网还屡次在未经学者授权的情况下擅自收录学者的学术成果。

2021年末,年过九旬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就因知网擅自收录其100余篇文章进行了维权,知网败诉后,将赵德馨教授的文章全部下架,引发巨大舆论不满,知网只好向赵德馨教授道歉并将其文章重新上架。

知网下架的做法实在有失企业风范。

既然知网面对高校和学者个人下载学术文章时,如此标榜“知识的价值”,那它到底给了学术成果真正的生产者们多少版权费用呢?

首先,赵德馨教授向知网维权的100多篇文章,结合文章版权费用、原告相应经济损失和维权合理开支费用,一共仅70万元。

而赵德馨教授胜诉后,其妻学者周秀鸾也选择起诉知网,法院一审判决知网单篇文章赔偿周秀鸾 2100元到2400元不等,知网却依然认为赔偿金过高而选择上诉,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二审认为其上诉缺乏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不予支持,驳回知网上诉,终审判决维持原判。

这如同跳梁小丑般的折腾,不仅没有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还更快败坏了知网在大众心中的好感。

知网给学术专家的酬劳已经如此吝啬,硕博论文的酬劳可想而知,则更是少得可怜。

根据知网定价,2008 年以后,博士论文著作权人可获得价值 400 元的“CNKI 网络数据库通用检索阅读卡”和 100 元现金稿酬。硕士论文著作权人可获得价值 300 元的“CNKI 网络数据库通用检索阅读卡”和 60 元现金稿酬。

根据高校的规定,大多数硕士生论文字数标准不少于3万字, 而博士论文则不少于5万字或8万字,但硕博士论文往往会超过这个最低标准。若将400元面值的阅读卡也视作是现金酬劳,以5万字的博士论文为例,知网报酬为每千字10元。

根据2014年国家版权局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简称《办法》),原创作品的基本稿酬标准为每千字80至300元。

知网的酬劳定价仅是《办法》规定最低标准的8分之1。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知网以其垄断地位在向每一位莘莘学子行使霸王条款。

根据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知网)公布的2021年财报,同方知网上年营收12.89亿元,同比上涨9%;归母净利润1.94亿元,同比增长0.3%;毛利率为53.35%,总资产27.55亿元。

一面是几十年寒窗苦读却只能收到微薄稿酬的学子,一面是靠着“两头赚”和“霸王条款”方式获得暴利的知网,相信很多人都会露出鄙视之情。

如今知网翻车,被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进行反垄断调查,可谓是自食其果。

知网为何会被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约谈?

除了被反垄断调查,知网还被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启动了网络安全审查。为何知网会被网络安全审查办约谈?

对此风姐采访了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为瀚律师。王为瀚律师表示,这或许与知网的母公司知网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有关。知网的运行主体同方知网,由知网国际控股有限公司100%控股。

而知网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注册在境外的公司,这会增加我国重要信息泄露的风险。联想到滴滴海外上市泄露国内个人信息而被巨额罚款的先例,知网背后是否也涉及更危险的问题我们不得而知。

根据网信中国的发文内容,“据悉,知网掌握着大量个人信息和涉及国防、工业、电信、交通运输、自然资源、卫生健康、金融等重点行业领域重要数据,以及我重大项目、重要科技成果及关键技术动态等敏感信息。”

虽然知网一再澄清自己的行为合规,但若其未守住底线,将会给国家带来严重损失。

希望知网在涉及国家安全与机密的问题上安分守己,能够守住底线,更希望它能够找回初心,重拾大众的信任。


紧跟行业前沿趋势,深度洞察行业价值,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媒朝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同方   知网   网络安全   霸道   中国   期刊   费用   学术   高校   论文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