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燃,从不是新能源汽车的专利


入夏以来,全国部分地区被高温笼罩,伴随着炎热的天气,不少车辆也跟着“上火”


7月22日,据相关媒体报道,林志颖因未注意车前状况,不慎撞上汽机车分隔岛,其驾驶的特斯拉Model X在事故发生后起火。特斯拉客服就这一事件表示:“暂时不能确定起火原因。”


(图片来源:相关视频截图)

4天后,有媒体发文,一台位于郑州的宝马i3在试驾过程中电池底盘位置突然起火,所幸处理及时,并无人员受伤。通过主流搜索引擎检索,仅在7月31日-8月2日之间,约有数十起车辆起火类事件,涵盖新能源汽车及燃油车,起火原因大致分为车辆自燃与事故起火两大类。


由此,车辆起火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而起火原因则引发公众的大讨论。

01

事故率远低于燃油车 电动车起火源自共性

自新能源汽车进入高速发展轨道后,部分从业者已经习惯性将新能源汽车起火的原因本能地归结于自身的产品缺陷,进而忽视了问题的本质,进而“武断”传播,从而形成一种行业偏见。


AC汽车曾于2019年9月披露了两组数据,相对客观地反映了那一时期电动车与燃油车起火事件的概率:根据彼时汽车保有量估算,燃油车起火概率约为3.16 ‱;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纯电车型起火概率约为1 ‱


按照车质网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期间关于“自燃”的150条有效信息中,149条指向燃油车型,仅1条涉及新能源纯电车型。按照2018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261万台、传统燃油车保有量2.033亿台加权统计,燃油车自燃概率约为7.33‰,同一时期电动车约为3.83‰

据AutoInsuranceEZ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美汽车起火事件约为20万宗,燃油车起火超10万宗、混动车型1.6万宗、纯电车型仅有52宗。按照每10万辆汽车中发生火灾的车辆来算,燃油车为1529辆,纯电动车仅有25辆,起火率远低于燃油车。GoLight出行曾发文表示,2021年电动车事故率从2014年的0.0063%降至0.0039%,远低于燃油车0.01%-0.02%的事故率。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表示:“2018至2019年,相关部委开展了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的专门调查,发现我国每万辆新能源汽车发生火灾事故约0.8起,但连续几年,每万辆传统燃油车发生火灾事故在2.2起至4起之间。”


无论从媒体估算,机构测算,还是相关专业组织计算,上述一系列数据均体现出了电动车乃至新能源车“起火”事件发生的概率远低于燃油车。曾有过特斯拉专修工作经历的洪文辉(化名)告诉《汽车通讯社》:


燃油车起火高发部位是发动机、油路、电路、尾气净化设备、连接处缺陷等;纯电车型起火高发部位是动力电池、电路、连接处缺陷等,起火事由低于燃油车。而新能源车尤其是电动车起火多是由于交通事故、充电事故等导致电池结构受损,内部正负极短接、短时间电流增大温度升高等使其起火。


所以,起火绝非电动车某个具体品牌的问题,而是电动车的本身结构所致的普遍共性。而电动车起火率高于燃油车的传言,亦被上述数据加以否定。

02

新能源起火 为何总成舆论焦点

事实上,燃油车起火故障率高于新能源车,但从部分舆论来看,新能源车起火总能博得更多关注。



8月1日,《汽车通讯社》尝试以“车起火”为关键字分别在两家权威搜索引擎尝试搜索,引擎A给出的推荐搜索信息中,新能源车与燃油车起火事件比约为2:3;引擎B的搜索类目中,新能源车与燃油车起火事件比约为2:1。即便前文已对“新能源车起火事故率低于燃油车”进行相对详实的论述,但SEO(搜索权重)的表现两者仍相持不下。


对于这一现象,某车企一位市场部门人士胡涛认为:新能源车与起燃油车相比,属于新生事物,更容易受到公众舆论的评价与监督,某些搜索引擎有着“大数据”机制,会根据用户既往流量历史,相对“个性化”地为其推荐内容。例如某些用户对于“新能源起火”等词条有着高频浏览行为,可能看到“新能源起火”的相关新闻就会多一些。


如果搜索引擎的某些推荐机制是大数据技术加持下不可避免的客观因素,那么某些非专业媒体的失当评价或加大了这一误解的传播。


以文章开头的“林志颖”车祸事件为例,一位专注于本地餐饮推荐服务的自媒体发文表示,“林志颖可是专业赛车手,那驾驶技术绝对不是一般的人比得上的。”从而将尚未被官方确定的事故原因向车辆品质问题加以诱导。


“这种评价首先缺乏专业知识储备,其次存在断章取义的嫌疑。” 洪文辉认为,该媒体将“专业车手与专业维修人员的认知范畴”进行混淆。专业车手仅具备车辆操作的判断与执行能力,但当事故发生,鉴定与评估的权威解读应为相关专业部门、主机厂、险企及维修机构。至于理由,因为这些机构具备检测与评估的专业设备与人员。


对于此次事件,一位专注于情感八卦类微博用户引用了林志颖发布于“2021年2月”的相关信息。该信息与本次事故时隔超18个月,仅从时间维度加以区分,显然有些失实。翻阅该博主发文记录,在其数以百计的微博发文历史中仅此一条与汽车行业相关,而该条“林志颖交通事故”的微博评价竟出现了“观点相似、同一时段集中发布”的情形。而这样的观点罗列,在胡涛看来更像是有意为之。


大数据检索的偏差、非专业事实的错配、疑似有意针对,使得原本“新能源车起火事故率低于燃油车”这样的事实在坊间的声音越来越小。当人们摒弃“无深究,不发言”的评价原则后,或将对行业带来更为深远的负面影响。

03

没有由头的压力

舆论失当导向,最终企业承压。


(ES8部分月销量 图片来源:车主之家)


2019年4月,蔚来一台停放在合作维修厂的待修事故车发生起火。经调查后查证,该车系底盘曾经受过严重撞击,导致动力电池包左后部外壳与冷却板大面积变形导致短路起火。本因新能源产品共性导致的起火问题,经某些缺乏事实依据的修饰后,为公众带来了误判。最终,ES8销量从当月1508台,降至次月(2019年5月)935台,直至2020年6月,才重新站上月销千台的关口。


2020年8月11日上午11时许,小鹏G3于旗下充电站内发生自燃。后经品牌方初步查明,起火原因同样由于电池箱磕碰变形所致。而该事件,亦未能逃脱某些评论人士缺乏专业的评价。最终,G3车型未能搭乘“金九银十”的东风,9月-10月销量分别为853台、815台。


起火引起公众负面情绪提升最终导致销量下滑。在这个事件链路中,车企或多或少确有其自身产品或应急处置原因造成的“利空”局面,但部分评论却将此类不利因素扩大,使得终端销售工作平添多一层困难。


“新能源比燃油车话题热点大,它(观点)会放大好的,也会放大不好的。”某新势力品牌投资人杜远表示,起火类事件似乎已经成为公众对新势力品牌的思维定式,无论作何解释,公众总会觉得“新能源就是起火概率高。”


在日常工作中,为了挽回此类订单,杜远与同事只能采取降价策略。即便如此,一些消费者仍会抛出诸如“要不是看在打折,谁会买这玩意(新能源车)”的片面论调。杜远表示,新能源车企价格把控能力高于传统燃油车品牌。因此,经销商实际经营中,新能源汽车车交易利润略低于燃油车。而这样的论调,又为正常经营活动平添了无端的成本。


维修方面,新能源事故车维修的价格比起同价位燃油车要高出10%-20%左右。其中的原因,除相关零配件定损价格高之外,还蕴藏着此类舆论成本。洪文辉表示:“新能源车起火事件集中暴发期间,车主维修检测的频次就会增加。这部分利润是恒定的,但平摊到每个车主的日常用车上就会多出一次检测费用。就维修企业而言,检测次数的增多不会带来整体利润的上涨,因为检测需要占用工位,检测利润又不及事故车维修。”其导致的结果,就是维修企业苦恼,消费者不满。


至于新能源是否安全隐患高于燃油车?杜远总结道:“他们(指某些失实言论)都说新能源不好,但新能源车每个月都是百分之几十,甚至是百分之百的同比增长率。产品的好坏不是嘴巴讲的,消费者会用自己的钞票为产品投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新能源   特斯拉   汽车   电动车   燃油   概率   公众   事故   专利   原因   事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