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轻微碰擦维修1.9万,一个雷达就要9千,智能汽车你修的起吗?

事实证明,先人一步的科技享受,是要付出代价的。

如果稍稍细分一下这种消费者高支出的来源,大抵可以由两方面组成:其一,是OEM付出的开发和生产成本,当然最终羊毛还是嫁接到客户这边;其二,则是产品在生命周期内的维修成本,毕竟,没人能保证小磕碰这种事一直不会发生。



不过,这种成本增加在传统汽车时代还有所收敛,机械部件大多数还是材料和工艺成本占主导,但从智能上车伊始,就开始有些超出预料之外了……


轻微碰擦,修掉1.9万

激光雷达我用不起


开篇所提论点的最好支撑莫过于最近一辆发生小剐蹭的小鹏P5。


众所周知,Lidar激光雷达在量产车上的首发是其“闪亮”的卖点之一,虽说最开始确实比其余版本上市时间稍稍晚了一点,但也是市面上为数不多搭载高精度智能驾驶传感器的产品之一,识别精度相比毫米波雷达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而这台搭载Lidar激光雷达的小鹏P5在发生了小剐蹭之后的维修费可确实让坊间热闹了起来,根据网传的车损评估单,这场小剐蹭的价格损失直接来到了1.9万元


其中,除了大灯以及前保险杠等常规部件的更换维修之外,一颗激光雷达的维修费用就占到了接近9000元的价格,如果不是有保险买单,估计主责的车主就要哭晕在厕所里。



而或是考虑到维修成本的问题,同样搭载激光雷达传感器的蔚来ES7以及理想L9等车型选择将激光雷达放在了车顶的位置,这样做,确实能降低不少如小鹏P5这般的小磕碰就需要较高维修成本的概率。但这种布置形式又不可避免地在视觉上有一定的违和,成本和颜值间的取舍,成了OEM最头痛的事。



激光雷达,只是“刺客”之一


本着发散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的这一基本理论,再看一众主打智能化和科技感的产品,超高维修成本的“刺客”,在智能汽车上可不单有一个激光雷达而已。


小鹏激光雷达


就比如现在车内搭载、有着全贴合、2k分辨率、广色域等技术加持的中控屏幕,稍稍进水+硬物磕碰,更换屏幕的维修费用不用想肯定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其次比如搭载高通8155、英伟达Xavier等高端芯片的集成处理器,一旦出现故障或者碰撞损坏,更换下来的费用也绝对比激光雷达低到哪去。


这么大的屏幕要是坏了维修价格要多少?


除此之外,即便是被看作是铁疙瘩的车身部件的成本也在技术的加持下瞬间变得“金贵”起来。特斯拉的一体成型后桥就是最好的典型,维修更换一下可能就要大半台车的价值往里填。


看到这里,似乎也就明白为什么保险公司要针对性地提升保费了?



也正是如此一来,倒是显得万把块钱的驱动总成和千把块钱的DCDC/OBC价格相对良心了不少,相比发动机+变速箱在一台传统汽车上的成本占比,这些负责驱动的部件除了电池之外,简直是“不值一提”。


新技术=新烦恼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上述这个等式在大多数的常规搭载新技术的新能源车主这边,显然是成立的。


比如如上提及的超出常规燃油车一大截的保险费用、技术过于先进经常出现的宕机和故障、碰撞后让人胆战心惊地等待车损报价等等,都让不少新技术的享受者付出比其他车主更多的烦恼,这点的确让人又爱又恨。



不过,对于新技术的这种“副作用”,长期来看还是体验上的“既得利益者”所必须要承受的。


毕竟任何一项新应用的产生总是有着从生疏到成熟的迭代期,最终换来的是汽车这个产品总体体验的不断进阶,N个世纪之前的人都知道不能因噎废食,到现在的新能源汽车一样适用,对吧?



写在最后

对于汽车这一产品现在所经历的“阵痛”时间,其实与十年前智能手机的时代转换如出一辙,从当初诺基亚的“砸核桃”到现在的智能手机“娇滴滴”,这种落差着实让人纠结了蛮长的一段时间,现在的汽车市场,基本就处在这个变革当中。不过,凡事都要向前看,现在的这些弊端总是在未来通过设计优化去改变、去弥补,这才是汽车的发展之道,变革之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汽车   车主   轻微   部件   常规   激光   新技术   费用   成本   智能   价格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