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新能源电池壳,斯莱克:开启第二增长曲线,打开百亿市场空间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浙商证券 邱世梁 王华君

1. 易拉罐设备龙头,切入新能源电池壳业务打开第二成长曲线

1.1. 深耕易拉罐设备制造领域,凭借超薄金属成型技术切入电池壳赛道

公司成立逾 15 年,历经成长期、发展期与转型期三个阶段。

公司主营易拉罐、易拉盖设备制造,在立足现有业务的,凭借在超薄金属成型加工领域的领先优势,应用 DWI 工艺,将业务延伸至新能源汽车结构件领域,现已有投产成型电池壳制造线,后续随着切入大圆柱及方形电池壳领域,打开百亿成长空间。

公司成长期(2004年-2007年),打磨升级技术,成为完整易拉盖设备提供商。

公司成立于 2004 年,向全球提供易拉盖、罐生产设备。初期公司未能提供完整的成套设备,后期可生产低速成套的生产设备,此时公司技术虽未成熟,但改变了以来进口设备的局 面。2005年-2007年,公司自主研发设计迈上新台阶,为国内外企业提供完整的易拉盖高速组合盖生产设备。

公司发展期(2007年-2015年),市占率进一步提升,登录创业板 IPO。

该阶段公司已能生产高速易拉盖(组合盖+基础盖)完整成套生产设备,产能最高达到3,000 盖分钟,其中基础盖生产设备产能最高达到 6,000 盖/分。出口海外且进一步扩大产品的销售区域,进入波兰、哥斯达黎加、俄罗斯、墨西哥、印度尼西亚、泰国、阿联酋、越南、韩国、保加利亚等国家。并在2014年登录创业板。

公司转型期(2015年-至今),凭借技术优势切入光伏与新能源电池壳业务。

2015年以来,公司孙公司中金江鼎与吉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签署了光伏发电站承包合同,发展光伏发电业务。并且随着电动汽车渗透率的提升,公司将现有的制罐技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壳的制造,研发出与市场现有工艺不同的电池壳高速自动化生产方式,生产电池壳一致性更好,且能降低人员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未来新能源电池壳业务有望成为业务第二 大支柱。

1.2. 公司实控人持股超 50%,各类子公司协同发展

公司股权结构集中,实控人工程师出身,持股比例超50%。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安旭,通过科莱思有限公司持有公司50.5%的股份。公司下属 8 家主要全资子公司、9 家控股子公司,分工明确,协同发展。董事长技术出身,曾为全球铝业制造设备龙头公司 stolle 研发工程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辛辛那提大学。2004年创办公司,一直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西安斯莱克、苏州莱思、海南斯莱克负责公司主营业务研发、生产、销售。子公司有山东明佳负责检测设备等的生产销售;芜湖康驰负责各类金属包装设备的开发。公司生产设备销售的海外子公司布局美国、意大利以及英国,各自拥有控股子公司。

苏州先莱与新乡盛达以及安徽斯翔主要负责公司新能源电池精密结构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其中苏州先莱为母公司 100%持股,通过新乡盛达持股70%,安徽斯翔持股51%。

苏州斯莱克能源发展和白城江鼎合作实施光伏发电业务。该业务为2015年白城江鼎投资建设白城市牧光互补立体开发光伏电站一期项目,自2016年并网发电以来,为公司带来稳定盈利以及现金流。子公司斯莱克国际主要负责公司的销售网络。公司有自己的客户服务部,以及负责销售的子公司,主要为直销的形式,直接与客户洽谈销售。

1.3. 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提升员工积极性,彰显公司信心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已授予,授予价格 18 元/股。2022年3月10日,公司激励计划授予日向中层管理及业务骨干人员授予限制性股票227.01万股,占公司当期股本的0.39%,授予价格为 18 元/股。该计划授予限制性股票归属安排分为两个归属期,各归属50%。

第一个归属期,业绩考核目标为“以2021年为基数,2022年度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5%”;第二个归属期,业绩考核目标为“2021年为基数,2023年度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30%”。

第五期员工持股计划激励议案已通过。2022年 1 月公布第五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员工持股计划受让公司回购股票的价格为 5 元/股,计划筹集资金总额上限为 1376.04 万元,涉及公司回购股份 2,752,080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 0.47%。第五期员工持股激励计划分为四个解锁期。

公司 2021 年总营收为 10 亿元,归母净利润约 1.1 亿元,净利润约 0.9 亿元。根据 2021 年公司业绩作为考核基数,我们测算第一个解锁期的业绩考核为 2022 年公司总营收达约 20 亿元;第二个解锁期的业绩考核为 2023 年公司总营收达到约 34 亿元;第三个解锁期的业绩考核为 2024 年公司总营收达到 85 亿元;第四个解锁期的业绩考核为 2025 年公司总营收达到约 136 亿元。

1.4. 上游为机械钢材等原材料,下游覆盖金属包装行业以及锂电池生产商

公司上游为机械行业、钢材行业、以及电气元件行业。

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及外购设备为冲床、外购机械加工件、电气元器件、配套辅助设备、合金工具钢等。因此,上游行业主要包括机械行业、电气元器件行业、钢材行业。

公司易拉盖、易拉罐整线制造业务下游客户是金属包装制造企业,业务具有周期性。由于下游金属包装制造企业通常年初制定采购计划,年末执行验收,所以公司的易拉罐、盖线生产业务收入通常具有季度性差异。

公司新能源电池壳业务下游为汽车锂电池生产厂商,周期性、区域性特征明显。

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周期通常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旺季集中在 下半年,因此需求也集中在下半年,所以公司该业务也有周期性。同时,公司的下游客户—锂电池生产厂家集中于珠三角、长三角、渤海等精密加工业发达地区,公司的业务区域特征明显。

1.5. 主营业务包括设备制造业务、光伏发电业务以及锂电池结构件业务

公司传统业务为易拉罐线的生产(两片罐),拥有四大类型产品,高速易拉盖生产线、高速易拉两片罐生产线、检测设备以及辅助设备。易拉盖生产线包括基础盖生产设备和组合盖生产设备。

公司易拉罐生产线主要生产二片罐易拉罐整线设备,二片罐制品比传统三片罐制品对于生产技术的要求更高,公司在该领域拥有一系列自主研发技术,目前此领域的生产开发水平已达世界领先水平,为亚洲该领域生产设备龙头厂商。

配套智能检测设备为高速易拉罐、盖线提供质量保障,辅助设备为生产线的核心零部件的自研自产。公司智能检测设备检测内容包括产品外观、规格、密封性以及漏光性等。

智能检测设备作为制盖整线、制罐整线重要组成部件之一,公司已实现自研自产,并开发成立单独的智能检测设备业务线。同样,由于制盖、制罐生产系统需要高强度作业,关键精密部件有固定的损耗率,需要经常更换,公司对此引进优质模具,实现生产设备零部件的自研自产。

公司横向拓展新能源电池壳业务,现已落地小圆柱电池壳。

公司通过新乡盛达和安徽斯翔对圆柱形电池壳业务进行布局。新乡盛达主要生产小圆柱钢壳,包括 18650/21700 型号;安徽斯翔生产圆柱铝壳,主要为 34 系圆柱铝壳。

公司募投常州项目,建设自有方形壳生产线;同时收购东莞阿李布局方形壳。

公司与东莞阿李签订收购方壳业务的收购协议,且推进常州莱胜方壳生产厂的落地,目前方壳相较于圆柱壳市占率也更高,公司从自建生产线与收购阿李业务并行推进切入方壳市场。

光伏发电业务现金流稳定。

公司通过苏州斯莱克光伏电力有限公司,间接持有白城江鼎 100%股权。白城江鼎目前主要从事光伏发电业务。自 2016 年并网发电以来,光伏业务带来稳定盈利,以及现金流。目前光伏电站已开展一期项目,工程峰值总容量为 15MWp,占地面积 40 万平方米。

1.6. 疫情后净利水平回升至 11%,电池壳业务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公司 2021 年营收 10 亿元,2018-2021 年 CAGR 为 11%;其中 2021 年电池壳收入 0.78 亿元,同比增长 17%。

近三年公司营收规模从 7 亿元增长至 10 亿元,三年分别同比增长 7%、11%及 14%;公司营收分三大板块,专用设备制造板块同比增长 2%、7%、10%;光伏业务及其他板块同比增长 110%、-38%、68%;电池壳业务同比增长 17%,后续伴随前期已经投产的生产线产能逐渐爬坡,公司电池壳业务有望放量。

2021 年实现归母净利 1.1 亿元,同比增长 68%,归母净利率 11%。

公司境内外业务同步发展,公司疫情前境外业务占比略高,受疫情应该先境外业务占比由 2018 年 57%下降至 2021 年 42%,伴随海外疫情回暖及公司电池壳业务出海,有望迎来海内外订单同步增长。

公司整体毛利率约 40%,其中易拉罐线业务毛利率38%,易拉盖线业务毛利率 48%。

2019-2021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40.4%、34.1%、37.3%,2020年公司由于疫情,公司交付 生产效率降低,营业成本变高,导致海外业务毛利率下降较多,2021年公司毛利率回升至 37%。根据公司定增报告测算,预计电池壳业务毛利率为 26%。

公司费用率常年稳定在20%,研发费用稳中有升,助力新业务拓展。

公司研发投入除传统设备制造业务的冲床、易拉罐、易拉盖智能生产线的研发以外,还有针对动力电池的方形铝壳以及动力电池的圆柱壳的生产线研发项目。

铝制方形壳项目已完成项目设计工作,目标是建设自动化的生产线;圆柱电池壳生产线目前已经完成产线的最终调试,目的是提升一致性以及原料利用率。

应收账款周转速度逐步提升,存货周转速度较为稳定,未来电池壳产品提升有望加速存货周转速度。公司主营设备制造业务,交付周期较长,为一年左右,周转速度较为稳定。未来业务转型电池壳交付速度快于生产设备交付速度,有望提升周转周期。

2016年-2018年公司 ROE 水平稳定在 13%,2019-2020年由于公司销售净利率的下降导致公司 ROE 水平降低。

2019年公司盈利水平下降主要是罐线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公司提升服务成本以及让利所导致,2020年公司盈利水平下降主要是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公司设备安装等需要现场实施业务受到影响。

2021年受益疫情回暖,以及罐化率带来的罐线市场扩展,公司盈利水平得以回升,以及公司扩展新能源电池壳体制造业务,公司 ROE 水平回升至 8%。

2. 传统设备业务:“限塑令”+啤酒罐化率+市占率提升驱动订单高增

2.1. 行业空间:预计 2025 年国内两片罐市场规模达到 270 亿元

食品饮料行业中软饮料包装与啤酒包装是金属包装行业最大的下游市场。

食品饮料行业包括软饮料行业与啤酒行业,是最大的金属包装需求方,在全球各主要国家“限塑令”实施的背景下,易拉罐等金属包装物由于具备可以同级循环再生、环境友好等特性,是塑料包装物较好的替代品之一,金属包装制品生产设备市场也将进一步扩张。

因此随着软饮料市场与啤酒包装市场的稳定增长,对于公司所处的上游金属包装行业以及金属包装制造行业有拉动作用。

目前两片罐凭借其性价比优势(密封性好、生产效率高、节省原材料),逐步代替三片罐成为主流金属密封包装罐的包装方式。公司目前主要以生产制造两片罐/盖设备为主。

两片罐主要是用两片材料结合而成的易拉罐,包括罐身和易拉盖。三片罐主要是用三片材料结合而成的易拉罐,包括罐身、底盖和易拉盖。

预计两片罐市场规模 2025 年达到 270 亿元,2019 年到 2025 年行业复合增速约为 5%。

根据中国包装联合会金属容器委员会的预计,到 2022 年,我国食品饮料金属包装行 业将实现 1190 亿只的总产量,其中两片罐将实现 560 亿只的产量。

易拉罐作为配套产品,预计到 2022 年我国产量将达到 1100 亿只。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 年中国铝制包装行业营销渠道现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国内的铝制二片罐市场规模将不断增长,凭借其性价比优势,正在大量替代三片罐,这也是全球金属饮料包装发展的大趋势,2019-2025年两片罐饮料市场规模将不断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 270 亿元左右。

啤酒罐装化率提升在望,带来中国每年新增两片罐需求约 40 亿罐。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19 年中国的啤酒罐化率仅在 21%左右,欧美及东南亚其它国家的罐化率均在 40%-70%以上,日本的啤酒罐化率高达 90%。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啤酒罐化率将进一步提至 40%,推动行业增长。

预计中国啤酒产量 2025 年将达 3585 万吨,啤酒罐装化率提升带来 2022-2025 年中国合计新增两片罐需求约 140 亿罐,新增两片罐设备市场约 8 亿元。

关键假设:预计 2022-2025 年中国啤酒产量增速分别为 2%/-1%/-1%/1%,2022-2025 年啤酒产量将为 3635 万吨、3593 万吨、3550 万吨和 3585 万吨;参考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 年中国啤酒罐化率为 21%左右,欧及东南亚平均罐化率超 40%,我们判断中国罐化率将逐步向成熟市场发展,2022-2025 年中国啤酒罐化率分别提升至 31%/34%/37%/40%。

根据国内啤酒罐化率提升假设测算,预计 2022-2025 年国内罐装啤酒总量为 1109 万吨、1210 万吨、1308 万吨和 1434 万吨,带来啤酒两片罐需求 336 亿罐、367 亿罐、396 亿罐和 435 亿罐,增速 14%/9%/8%/10%。2022 年到 2025 年每年分别带来两片罐新增需求 41 亿罐、31 亿罐、30 亿罐和 38 亿罐,合计带来 2022-2025 年两片罐新增需求 140 亿罐,合计带来两片罐设备市场新增需求 8 亿元。

预计中国两片罐总体市场规模 2025 年将达 55 亿元,年两片罐需求市场 11 亿元,其中新增设备市场 5 亿元,更新设备市场 6 亿元。

根据啤酒罐占两片罐的比例假设测算,预测中国 2022-2025 年两片罐需求 672 亿罐、756 亿罐、843 亿罐以及 935 亿罐,带来总体中国两片罐设备市场规模 40 亿元、45 亿元、50 亿元和 55 亿元。

由此中国 2022-2025 年两片罐设备新增市场各自为 5 亿元;易拉罐设备一般每 10 年更新一次,假设两片罐设备更新比例为 10%,得到中国 2022-2025 年两片罐设备更新市场分别为 4 亿元、4 亿元、5 亿元和 6 亿元。综合得到中国 2022-2025 年两片罐设备需求市场分别为 9 亿元、9 亿元、10 亿元和 11 亿元。

金属包装供给短缺,出海市场持续扩大。

美国据全球第二大铝业公司,全球铝压延产品制造龙头诺贝丽斯公司(Novelis)统计,2020 年在美国,食品饮料包装行业短缺约 100 亿罐,进口量约为 85 亿罐,仍有 15-20 亿罐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其预测,未来 5 10 年内,北美市场对铝饮料瓶罐的需求将持续。

2.2. 竞争格局:国产饮料崛起助力公司成为亚洲头部易拉罐设备企业

公司为国内易拉罐/盖生产设备龙头公司,行业地位稳固。

公司是国内专业提供高速易拉罐/盖设备的生产商,近 20 年来,易拉罐盖制造设备行业基本稳定集中,头部玩家国内除公司以外,主要为欧美的 STOLLE、DRT、BELVAC、CMB ENGINEERING,基本没有新竞争者进入市场。其中 STOLLE 在综合实力及市场占有率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国产饮料品牌崛起,易拉罐/盖设备下游客户广泛。

随着近十年国内饮料品牌如加多宝凉茶、娃哈哈八宝粥、银鹭八宝粥、旺仔牛奶、露露杏仁露、椰树椰汁等的崛起以及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红牛以及各啤酒品牌等易拉罐消费量的增加,带动了广东柏华、太仓仲英、中粮集团、福建鼎立、太仓兴达、浙江明旺、福建恒兴等一批国内或台资制罐厂的发展,绝大部分国产制罐厂是公司易拉罐、盖设备生产线的下游客户。

公司占据国内增量市场主要份额,逐步在存量市场进行国产替代。

目前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老牌国际饮料品牌的易拉罐大部分由 BALL、CROWN 等厂商购买的 STOLLE 或 DRT 设备生产,小部分由广东柏华、中粮集团、太仓兴达等厂家购买的公司设备生产;加多宝、娃哈哈八宝粥、银鹭八宝粥、旺仔牛奶、椰树椰汁等新兴国内品牌,则大部分使用公司设备生产。

目前以 STOLLE 为代表的国外设备虽仍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比例在逐步下降。

2.3. 成长逻辑:技术优势驱动国产替代,扩产满足下游需求

2.3.1. 连续高速冲压进模具、高速减薄拉伸等核心技术助力国产替代

竞争格局:易拉罐/盖线设备行业经过优胜劣汰,目前亚洲仅剩公司一家。

行业经过几十年的竞争目前仅剩公司以及美国两家、英国一家。公司已获取授权专利共 200 余项,其中发明专利 55 项,相较于其他公司的代代经验相传,公司在设备生产线生产制造方面的优势是自主研发设计,拥有一系列注册专利技术,受到专利保护。

核心技术:连续高速冲压进模具技术、高速减薄拉伸技术是公司核心优势。

公司首创将易拉盖系统从模具四通道扩展到六通道,冲压速度达到 4500 盖/分钟,远高于目前市场上易拉盖系统普遍的最高速度 3000 盖/分钟。同时能够继续保持易拉盖金属材料厚度在最薄可以达到 0.203mm,冲压成型精度控制在 0.005mm。公司的双向双冲拉伸机是传统拉伸机的又一技术革新,降低设备能耗 15%以上。

2.3.2. 公司传统业务在手订单 9.5 亿,同比增长 27%,业绩增长充分保障

公司截止 2022 年 4 月,传统易拉罐/盖设备业务在手订单 9.5 亿,较 2020 年同期 7.5 亿的金额同比增长 27%,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在手订单高增长为公司未来传统业务业绩提供充足保障。

公司传统业务销售稳步增长,2021 年实现易拉盖线相关产品销售 146 套,易拉罐线相关产品销售 90 套。

公司设备生产业务产品为定制非标类产品,都是以销定产,以接到的订单组织生产,产量与订单严格对应,公司产销率为 100%。2019 年至 2021 年公司易拉盖及易拉罐高速生产设备以及系统改造业务产量稳步提升。

定制化设备产品差异大,产品价格区间大。

公司产品属于定制化设备,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研发生产,产品差异较大,客户可以仅选购满足基本生产需要的主要部件,也可以选购完整的易拉盖生产线,同时主要部件冲床也可能是由客户自己提供,因此即使是同一类产品,各产品之间价格差异也很大。

2.3.3. 定增扩产满足下游需求,同步布局铝瓶业务新趋势

公司当前核心生产人员产能利用率破 1,亟待扩大现有产能。标准生产工时=生产核心人员人数 每天标准工作小时数 每年正常工作日天数;实际生产工时=生产核心人员人数 每天实际工作小时数 每年实际工作日天数,代表公司的实际产量。产能利用率=实际生产工时/标准生产工时。

苏州铝瓶项目将实现年营收增长 1.6 亿元,年产铝瓶高速生产线 1 条、改造线 1 条的生产能力。据公司定增报告披露,苏州铝瓶项目预计建设期 2 年,第二年开始投产,第三年进入业绩稳定期,拟贡献年营业收入达 1.6 亿元,满负荷运转毛利率约 42.6%,贡献年净利润约 4,000 万元。其中铝瓶设备生产线 1.2 亿元/条,铝瓶生产线改造项目 4,000 万元/条。

泰安设备生产线基地项目达产后拟实现年营收增长 2.5 亿元,形成易拉罐高速自动化生产线与改造线各一条,易拉盖高速生产线一条、改造线两条。

公司目前产能利用率情况较为饱和,产能主要集中在苏州太湖地区,生产排期紧张。募投泰安项目将扩展产能,服务客户新增订单需求。

预计泰安项目建设期 2 年,三年进入业绩稳定期,预计贡献年营业收入达 2.5 亿元,满负荷运转毛利率约 41.9%,年贡献净利润约 6000 万元。

海南高端设备制造及研发中心项目达产后拟实现年营收增长 1.21 亿元,净利润 2000 万元。公司海南设备制造以及研发项目将提升公司关键部件供应能力。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电磁加热烘干线 5 套、易拉罐输送线 2 套、底涂机 5 台、码垛拆垛机 5 台、AI 分拣系统 5 套、专用缩颈机 5 套、检测系统 10 套的生产能力。

3. 电池壳业务:“卖铲人”到“卖水人”,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3.1. 行业空间:预计2025年中国锂电池结构件市场规模达391亿元,四 年行业CAGR35%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猛,国内渗透率由2021年的13%提升到2022年上半年的22%,预计 2022-2025年每年将保持35%的行业复合增长率。

根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 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超过 600 万辆,其中中国市场销量超过一半,约 352 万辆。BNEF 预测到 2040 年,新能源汽车在全球乘用车销量中的占比将达到 57%。 2020 年 11 月公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到 202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将达 25%左右。

受益新能源车渗透率加速提升,动力电池装机需求迎来增长,2025年有望全球装机量突破 1000GWh。

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IAPS)统计,2020 年全球锂电池装机量达 260GWh,其中动力/消费/储能占比分别为 74%/19%/7%。预计到 2025 年,动力锂电、消费锂电以及储能的装机量分别将达到 874/94/168GWh ,合计装机量将有望超过 1000GWh。2022-2025 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需求复合增速 34%,保持较快增长。预计中国 2025 年动力电池装机量达 722GWh。

锂电池壳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行业装机量提升,带来上游动力电池结构件 2022-2025 年复合增速 36%(具体测算方式参考下文)。

锂电池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及精密结构件组成,其中结构件主要是铝/钢壳、盖板、连接片和安全结构件等,直接影响电池的密封性、能量密度等。

锂电池成本结构中,精密结构件壳体占比约 16%。

动力电池系统壳体(电池壳)作为电池模块的承载体,对电池模块的稳定工作和安全防护起着关键作用,除保证强度、刚度和碰撞安全性要求以外,还能满足电气设备外壳 IP67 防护等级设计要求,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之一。

预计中国锂电池结构件 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 391 亿元,2022-2025年复合增速 35%,其中动力电池结构件、储能电池结构件、消费电子电池结构件市场规模分别为 274 亿元、68 亿元、49 亿元,占比分别为 70%/17%/13%。

动力电池结构件市场规模中:预计方壳市场规模 178 亿元,圆柱壳市场规模 74 亿元。参考中汽协有关国内汽车销量数据,我们预计中国汽车销量在 2022-2025 年以 3%的增速稳定增长。伴随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步提升,我们预计 2022-2025 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分别为 22%/28%/33%/39%。

假设新能源汽车单车带电量 2022-2025 年提升至 51/53/56/58 KWh,则 2022-2025 年中国动力锂电池装机量分别为 298GWh、417GWh、569GWh 和 722GWh。假设伴随效率提升、规模效应及产品标准化程度提高,单 GWH 结构件价值量由 0.5 亿元/GWh 降至 0.4 亿元/GWh,则 2022-2025 年应用于动力锂电池的结构件市场规模分别为 142 亿元、185 亿元、234 亿元和 274 亿元,行业四年复合增速 36%。

储能是锂电池应用新赛道,具有寿命长、能量密度高、效率高等一系列优势,随着技术的改进、锂电池储能安全性的提升、成本的降低,应用于储能锂电池规模将会逐步提升。

我们假设 2022-2025 年储能电池增速分别为 114%/92%/48%/32%,得到中国储能锂电池装 机量 2022-2025 年分别为 48GWh、92GWh、136GWh 和 180GWh。

假设结构件价值量从 0.5 亿元/GWh 降至 0.4 亿元/GWh,则 2022-2025 年应用于储能锂电池的结构件市场规模分别为 23 亿元、41 亿元、56 亿元和 68 亿元。

伴随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的成熟,消费类锂电池装机规模增速随之减缓。

我们假设消费类锂电池装机量 2022-2025 年增速分别为 46%/28%/25%/10%,由此得到中国消费电池装机量 2022-2025 年分别为 74GWh、95GWh、118 GWh 和 130GWh。

假设结构件价值量 从 0.5 亿元/GWh 降至 0.4 亿元/GWh,则 2022-2025 年应用于消费锂电池的结构件市场规 模分别为 35 亿元、42 亿元、49 亿元和 49 亿元。

电池壳技术主要有有方形、软包、圆柱三种技术路线,目前方形壳稳占市场,大直径圆柱壳有望抢占市场。圆柱电池的生产工艺成熟、能量密度优势明显,但由于单体电芯的容量很小,故相同容量大小的电池需要更多的电芯。

圆柱电池因能量密度高且硬壳导致内压大,需要解决安全隐患问题。方形电池的结构较为简单,整体附件重量更轻,相对能量密度较高。方形电池的可塑性更强,可以根据搭载的产品具体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但也导致了尺寸型号较多,制造上没有明确的标准。

特斯拉在电池日推出 4680 电池比 21700 电池提高 54%续航并降低 56%的成本,有望引领未来圆柱电池市场。

方形动力电池为目前主流,占比近 80%。

预计随着圆柱、软包电池比例逐步提升,方形电池占比略有下滑,预计 2022-2025 年方形电池装机量占比为 77%/75%/73%/71%。

参考比亚迪刀片电池,2020 年推出 1.0 版本的刀片电池 140Wh/Kg, 预计 2025 年可以实现能量密度可达到大于 180Wh/kg 的版本,据此我们估计方形电池能量密度年增速为 5%, 我们预计方形电池能量密度从 2022-2025 年由 155Wh/Kg 上升至 180Wh/Kg。

假设单电池重量约 2Kg,单电池壳价格由 2022 年 11 元上升至 2025 年 12.5 元。则 2022-2025 年方形动力电池壳市场规模为 96 亿元、123 亿元、153 亿元和 178 亿元。

随着特斯拉发布 46800 电池,圆柱形电池型号由 18650 到 21700 再到 46800 型电池,直径不断增大,能量密度不断提升,单电芯的重量也随之提升。

结合《中国制造 2025》中明确的动力电池的发展规划,我们预计 2022-2025 年圆柱形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分别为 245Wh/Kg、260 Wh/Kg、270 Wh/Kg、280 Wh/Kg,单电池重量将由 2022 年 0.16Kg 提升 至 2025 年 0.35Kg。

假设由于大直径电池壳的占比增大,单电池壳价格上升,2022-2025 年分别为 2.68 元/只,3.12 元/只,3.56 元/只,4.00 元/只。则 2022-2025 年圆柱动力电池壳市场规模为 21 亿元、37 亿元、61 亿元和 74 亿元。

3.2. 竞争格局:双寡头局面,公司有望成为第三极,市占率持续提升

新能源电池结构件领域目前国内主要厂商为科达利与震裕科技。全球范围内,锂电池结构供应商分布在中国以及日韩等国家,中国占据主要份额。

在电池结构件市场与公司形成竞争的企业主要分为两类:1)精密结构件企业;2)凭借易拉罐设备制造领域的技优势拓展动力电池结构件业务的企业。

精密结构件领域主要的竞争对手是科达利与震裕科技。

目前科达利为电池结构件行业龙头,全球市占率约 40%,中国市占率近 60%。震裕科技为行业第二,国内市占率超 20%。科达利作为锂电池结构件制造领域龙头,占据全球 40%的市占率,其结构件业务 2021 年营收 43 亿元,年产电池壳约 25 亿只,主要下游客户包括宁德时代、中创新航、LG 化学、三星等电池厂商。震裕科技为行业第二,结构件业务2021年营收17亿元,90%以上供货宁德时代,其方形壳占宁德时代供货量的 40%。

3.3. 成长逻辑:凭借技术优势横向拓展,有望成为电池结构件新势力

3.3.1. 技术优势:公司超薄金属成型技术较传统冲床方式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公司通过易拉罐、盖设备制造优势技术已成功研发并且批量供货小直径钢壳、铝壳。

公司采用易拉罐生产线特有的生产核心工艺,DWI(Draw Wall Ironing)技术实现壳体的减薄拉伸过程。公司将易拉罐 DWI 工艺移植到电池壳生产过程,现已能量产小直径钢壳产品。

公司 slim 罐生产线与大圆柱电池壳生产线相似程度高。公司原本制罐设备生产 slim 罐与 46800 型号极为相似,公司需要在原本产线参数进行调整的范围小,研发成本较低,公司目前生产线已准备商业化生产大直径钢制电池壳 46800 系列。

全流程自动化助力打造标准精密结构件质量一致性。锂电池精密结构的应用场景对锂电池提出了高安全性、低故障率以及高一致率的需求。

公司认为未来锂电池标准结构件要实现人工干预减少,一致性提高,就需要全流程自动化控制与全自动化智能制造。

公司目前提供的自动化产线速度可以实现 1200PPM,相比进口旭精机的 150PPM 以及国产冲床的 50PPM,公司的自动化产线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可以实现规模化降本生产。

公司先后布局新乡盛达、安徽斯翔、东莞阿李以及常州莱胜承接小圆柱钢壳、铝壳,大圆柱钢壳及方壳等不同类型电池壳的生产制造,目前拥有三大生产基地(不包含常州)。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苏州先莱与常州莱胜新能源布局新能源电池壳业务。通过苏州先莱持有 70%新乡盛达股份、35.7%安徽斯翔股份以及 70%常州莱胜股份。另外公司通过子公司苏州斯莱克能源发展持有 30%常州莱胜股份。

新乡盛达目前负责小圆柱电池壳的研发、生产与制造,主要为 18/21 系列。安徽斯翔目前负责 34/46 系列大圆柱电池壳的研发、生产与制造。常州莱胜为公司自建方形电池壳业务的实施主体。

3.3.2. 圆柱电池壳:小圆柱电池壳已实现商业化量产,大圆柱电池壳量产在即

公司小圆柱电池壳已贡献近亿收入,即将迎来规模化生产。

公司 2021 年度已实现收入的为 21700 和 18650 系列小直径圆柱钢壳。公司 34 系铝圆柱壳,目前在合肥运行一条产线,预计三季度末产能爬坡至顶,第二、三条产线正在安装调试,预计四季度将实现三条产线同步运行。公司目前生产小圆柱钢壳售价为 0.25-0.45 元左右,售价略低于市场价格,具备价格优势。

公司布局主流 4680 大圆柱电池壳,22 年四季度实现商业化量产在即。

公司 4680 等大直径圆柱壳研发、生产方面,在结合自身研发优势的基础上与多家客户进行了联合研发,目前大圆柱钢壳研发完成了样品试生产,量产需要的核心主机已投入制造,预计 2022 三季度可以实现首条验证线的生产、四季度实现商业化生产。

公司电池壳生产效率较传统生产方式提升 4-5 倍。

公司小圆柱钢壳设计产能为 1200 个/分钟;大圆柱钢壳的设计为 200-500 个/分钟;34 系列小圆柱铝壳目前日产能 20 万只,预计三季度实现批量商业化,产能爬坡至 80w 只/天;对于市场上目前采用最多的方壳,公司加入柔性化的设计因此速度较行业平均水平有所提升,目前公司方壳生产速度为 20- 40 只/分钟,预计后续产能爬坡后将达到 50-60 只/分钟,明年有望突破 100 只/分钟。

3.3.1. 方壳业务:整合并表东莞阿李,自建常州基地,放量在即

根据我们测算,预计 2022-2025 年中国方形动力电池壳市场规模为 96 亿元、123 亿 元、153 亿元和 178 亿元,复合增长率 33%。

方形壳作为动力电池壳的主流趋势,目前公司通过自建与收购两种方式进行布局,预计 2022 年东莞阿李方形壳业务整合完成,实现年度并表;常州方壳项目预计年底投产出货。方形电池壳种类较多,预计公司量产方形电池壳均价在 5.2 元/只,同类公司电池壳体销售价格约为 7 元/只,定价极具竞争力。

拆分重组东莞阿李方形电池壳业务资产,快速进军方形电池壳市场。公司采用收购重组方式快速切入方形电池壳业务,2021 年公司披露与东莞阿李拟签订协议,东莞阿李拟将其电池壳业务重组至宜春骏智。阿李拥有成熟的产业经验以及客户渠道,公司在此基础上嫁接公司 DWI 技术,改造原有生产线,实现高效生产。

预计技术改造生产线后可将 阿李原本生产效率提升数倍。

公司定向增发募资 8 亿元,其中 3.8 亿元用于常州方形电池壳生产项目。方形壳作为公司重点项目,预计常州电池壳项目建设期 1-2 年,第三年开始进入业绩稳定期,产能利用率 100%情况下可贡献营业收入约 6 亿元,预估毛利率水平达到 25.9%,每年贡献净利润约 8000 万元。

4. 行业景气高增长打开成长空间,业务加速兑现助力份额提升

4.1. 转型下游:公司凭借 DWI 技术切入高景气电池壳赛道

根据我们测算,预计 2022-2025 年中国锂电池结构件市场规模为 199 亿元、267 亿元、338 亿元和 391 亿元,复合增长率 35%。

中国行业竞争格局为双寡头上市公司—科达利与震裕科技,2021 年科达利实现结构件业务收入 43 亿元,震裕科技实现结构件业务收入 17 亿元,公司有望凭借技术优势,快速切入市场,逐渐成长行业第三极。

4.2. 市占率提升:公司布局四大生产基地,商业化量产在即

公司布局新乡、合肥以及常州三大生产基地,即将并表东莞阿李。河南新乡生产基地主要生产 18650 和 21700 型号小圆柱钢壳,大圆柱钢壳产线也将布局在新乡。

目前小圆柱钢壳已实现规模化量产,公司 2021 年年报披露电池壳业务均为此产地贡献,根据下游客户需求,目前第二三条产线还在调试中,最终将形成年产 30 亿只的产能。大圆柱 46800 产线也将从苏州搬至新乡,预计 2022 年四季度开始投产。合肥产地主要生产 34 系列小圆柱铝壳,第一条产线已投产。

目前单线产能可爬坡至 80 万只/天,单线年产能约为 3 亿只,四季度实现三条产线全部投产,有望本年获得该系 列电池壳销售收入。常州基地及东莞阿李负责方形电池壳生产。常州募投基地预计年产方壳 1.2 亿只,贡献年收入 6 亿元。

公司通过拆分收购东莞阿李与募投自建常州方壳项目进军方形电池壳市场。目前定增募投项目已经获得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准。东莞阿李业务有望三季度并表,贡献方形壳收入。

4.3. 成长路径:行业扩容+市占率提升+业务结构调整,远期成长空间超数倍

1) 行业需求增长:

①啤酒罐化率提升带动两片罐设备需求不断增长,预计 2022-2025 年啤酒罐化率的提升累计带来 8 亿元两片罐设备市场;海外市场美国两片罐目前仍有 15-20 亿罐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未来 5 10 年内,北美市场对铝饮料瓶罐的需求将持续。

锂电池应用场景扩展带动上游电池结构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 2025 年将达 391 亿元,其中动力电池结构件市场规模将达 274 亿元,圆柱壳为 74 亿元,方壳 178 亿元。

2) 公司市场份额提升:

①两片罐的趋势下,公司作为亚洲唯一成熟易拉罐/盖设备制造厂商,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预计 2025 年国内市占率将达 70%。

② 伴随公司布局的方壳业务与圆柱壳业务的投产放量,公司结构件市占率 2025 将有望提升至 15%和 35%。

3) 公司业务结构调整,有望成为高景气赛道龙头之一:

预计公司设备制造业务占收比由 2021 年 84%下降至 2025 年 24%,电池壳业务占收比由 8%提升至 73%。伴随公司电池壳业务投产放量,市占率的提升,预计电池壳业务营收将由 2021 年的 0.8 亿元提升至 2026 年 76 亿元。电池壳赛道景气程度远高于传统易拉罐设备制造行业,公司成长性充分保障。

5. 盈利预测及估值

5.1.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2-2024 净利润复合增速为 66%

关键假设

收入端:

1)传统专用设备制造业务:公司传统专用设备制造业务主要为易拉罐/盖高速生产设备及零部件,智能检测设备及将募投建设的高速铝瓶生产制造设备。

公司为亚洲易拉罐/盖生产设备龙头公司,国内没有同等技术水平的竞争对手,行业地位十分稳固。受国内外“限塑令”,罐装食品需求提升及国内啤酒罐化率提升影响,公司传统易拉罐/盖设备业务下游需求旺盛,在手订单保持高增长态势。

另外公司看好铝瓶市场的高速发展,等后续拟募投项目达产后,预计将在 2023 年开始贡献收入,2024 年带来 1.6 亿的年收入。

综上我们预计公司传统易拉罐/盖设备及相关业务 2022-2024 年三年营业收入增速为 21%/20%/25%。

2)新能源电池壳业务:公司可以凭借易拉罐生产线特有的核心技术 DWI(Draw Wall Ironing)技术实现电池壳体的减薄拉伸过程,目前已能量产小直径钢壳产品。

公 司现有新乡、合肥、东莞三大新能源生产基地,目前 21700 和 18650 系列小直径钢壳产品已实现量产。在大圆柱钢壳及方形电池壳方面公司通过收购东莞阿李及建设常州基地等方式量产在即。综上我们预计公司新能源电池壳业务 2022-2024 年三年营业收入增速为 1065%/143%/56%。

3)光伏业务:公司光伏业务通过苏州斯莱克光伏电力有限公司,间接持有白城江鼎 100%股权。目前光伏电站已开展一期项目,工程峰值总容量为 15MWp,占地面积 40 万平方米。白城江鼎自 2016 年并网发电以来,持续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及利润。预计公司光伏业务 2022-2024 年三年营业收入增速为 20%/25%/25%。

盈利能力:

1)传统业务毛利率:公司传统高速易拉罐/盖设备业务毛利率保持稳定,我们预计随着公司市占率逐步提升以及产能扩张之后规模效应的进一步凸显,公司传统设备业务的毛利率将呈现稳中略升的态势。

我们预计公司传统易拉罐/盖设备业务 2022-2024 三年毛利率为 41%/42%/42%,同比提升 0pct/1.0pct/0pct。

2)新能源电池壳业务毛利率:预计公司现已量产的 18650/21700 系列小圆柱钢壳毛利率约在 11%左右。在大圆柱钢壳及方形电池壳业务,我们认为公司的 DWI 高速拉减薄及高速冲杯工艺将对原有的旭精机冲床实现降维打击,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预计公司 34 系列铝壳毛利率约 15%,大圆柱钢壳毛利率约 20%,方壳毛利率约 25%。

综上我们预计公司传统易拉罐/盖设备业务 2022-2024 三年毛 利率为 19.2%/21.5%/22.6%,同比 12.9pct/2.3pct/1.1pct。

3)光伏业务毛利率:公司光伏业务收入占比较小,整体保持稳定。预计 2022-2024 三年毛利率为 28%/29%/30%,同比提升 0.5pct/1pct/1pct。

综上我们预计 2021-2023 年公司整体营将达到 20.3、35.7 和 51.4 亿元,同比增长 102%、76%和 44%;整体毛利率为 30.7%、28.7%和 28.6%。

5.2. 报告总结

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0.3/35.7/51.4亿元,同比增长102%/76%/44%;归母净利润为 1.8/3.1/4.9 亿元,同比增长 67%/73%/58%,PE 为 80/46/29 倍。

公司为亚洲易拉罐/盖设备龙头,传统设备业务行业地位稳固,市占率稳步提升。

伴随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大潮,公司凭借其独有的金属高速自动化精密成型技术切入动力电池壳领域属于降维打击。

公司通过 DWI 技术改良产线在生产电池壳时可以做到更高的效率,更好的精度及一致性,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目前公司 18650 及 21700 系列小圆柱电池已实现量产及供货。后续在圆柱电池壳领域继续往 34 系列及 4680 系列大圆柱电池延伸;在方形电池壳领域通过收购东莞阿李及拟募投项目建设常州生产基地,放量在即,有望评价技术优势成为未来电池结构件领域第三股势力。

预计公司 2022-2024 三年业绩复合增速为 66%,传统业务市占率稳步提升,新能源电池壳业务放量在即有望打破现有竞争格局,远期成长空间将超数倍。

6. 风险提示

1)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及预期。如果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低于预期,则影响上游动力锂电池装机量需求,进而影响对于锂电池壳的需求。行业产能可能过剩,导致公司产能无法释放,或者竞争加剧,毛利率进一步降低,对公司业务收入以及盈利能力会有负面影响。

2)大圆柱电池及方壳电池导入放量不及预期。公司大圆柱电池壳以及方壳研发进展存在慢于预期的风险,研发进展不及时,或者下游客户认可程度弱,均有可能导致公司大圆柱壳以及方壳电池的业务放量受到影响。

3)易拉罐/盖设备需求大幅下滑。如果金属两片罐需求增长不及预期,上游制罐、制盖需求将面临下滑态势,导致公司设备业务收入无法保障。

——————————————————

请您关注,了解每日最新的行业分析报告!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更多精选报告请登录【远瞻智库官网】或点击:远瞻智库-为三亿人打造的有用知识平台|战略报告|管理文档|行业研报|精选报告|远瞻智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新能源   电池   易拉罐   圆柱   方形   锂电池   曲线   业务   设备   行业   市场   公司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