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拉往事第二版(35)-钓鱼

我很喜欢大自然,尤其是未经开发的江河湖海,我行走期间,总有一种虽然世事变迁,人来人往,但青山依旧在,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感觉。

安哥拉这个国家的母亲河——宽扎河。在他们国民心中,这条河的地位,就像中国人对黄河与长江的感情一样。

安哥拉当地货币叫做“宽扎”,就是用这条河命名的。宽扎河全长980公里,从安哥拉中部的比耶高原发源,向西北方行进,最后在首都罗安达入海。

宽扎河走向

安哥拉政府在马兰热省的卡班达地区,委托巴西建筑公司修建了一个大型水电站。

卡班达水电站

围绕这个水电站,周边建起了多个项目,有巴西人建的糖厂,这里多说一句,巴西在利用甘蔗方面,真是世界第一。在巴西国内,能用甘蔗能做出酒精来,作为汽车的燃料,更不要说制糖和造酒了。

巴西人带着安哥拉人种甘蔗,那甘蔗地,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至少3000公顷的甘蔗地。

甘蔗地

然后榨甘蔗制糖,被压榨过的废料甘蔗渣,经过燃烧,还能发电!

Biocom制糖区

我们的马兰热公路项目和输变电项目,其实是服务于整个马兰热农工业区的基础设施,对了,我们还要对两个变电站进行升级改造,其中一个变电站就是要接收巴西人的甘蔗厂发的电。

水电站的营地里住着修水电站的巴西人,也住着我们的三位巴西监理,距我们项目部营地大约60公里,我们也经常去那里找我们的监理,渐渐地,我们与一群巴西人都熟悉了起来。

巴西人的住宿条件和饮食条件,比我们好,这是实话。

住宿的话,都是单间,有电视,有冰箱,电话,独立卫生间和淋浴,基本是中国快捷酒店的配置。

饮食的话,有个大食堂,配着专职的厨师,餐厅除了夜间关闭,其他时间都是开放,满足不同时间下班的人的用餐需求,食物和饮料都是自助的,自己吃多少盛多少,外国人吃饭也简单,每天就一两种主菜,配上煎荷包蛋和炸薯条,零食自由。

每周末有烧烤,巴西烤肉世界闻名,配着冰镇啤酒,确实好吃。

就这种生活条件,我们的三个巴西监理到了周末,还要开车400公里,回首都罗安达过周末呢,我没去过他们首都的营地,想必比水电站的营地条件更好一些吧。

有一天,公路监理乔治,神神秘秘地和咱们的项目经理说:我的同事周末都去罗安达了,就我一个人留在这里,我可以和你们过周末吗?我可以带你们去个好玩的地方。

项目经理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于是,那个周六,我们先开车接上乔治,然后他指路,去他说的那个地方。

在公路上开了大约30分钟,在一个没有任何标识的小岔路口拐进去,他要不说,我们根本不知道这里能拐进去。

小路很窄,也很陡得下坡,只能一辆车通过,还是土路,路面有被雨水冲刷得深深的沟壑。路两边都是茂密的植物,感觉这条路是生生让人用砍刀开辟出来的一条路。

大约开了15分钟这样的路,地势越来越低,再往前就没有路了,我们把车停在山坡下,步行走了300米,眼前豁然开朗,竟是一片开阔的水域和一片沙滩。

这片水域,就是宽扎河了。河面至少在100米的宽度,水流缓慢,所以才会形成沙滩。项目经理和乔治在大树下乘凉聊天,我带着一把砍刀,沿着河边的树林探索。

野生的树林非常茂密,几乎看不到阳光,我穿着高帮的登山鞋,每一脚踩下去,地上的落叶都能沒过我的脚面。头上带着渔夫帽,倒是不担心上方会掉下什么未知生物。

有时候树林里没有路了,就用砍刀开一条路出来。

为了不迷路,我尽量沿着河边走,有的时候,脚下已经没有土地了,而是走在树根上,我也不知道那是什么树,大约几百年了,树根非常粗壮,大约是因为每年雨季,河面涨水,旱季的时候,河水褪去,才会露出脚下的土地。

有的时候,需要我从树根跳到小石头上,再从小石头跳到一人多高的大石头上,然后手脚并用,在一个个石头上,跳来跳去。

石头下的河水颜色较深,再加上那么多的树根缠绕,让人看了心里胆怯,但是说来奇怪,我那个时候却感觉莫名的兴奋。

多年以后我发现,我遇到困难也好,恐惧也好,都挺兴奋,因为我体验过战胜困难和恐惧之后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让人上瘾。

这样大约探索了2公里,我要预留出我返程的体力(上蹿下跳很费体力),我就开始往回走了。

我在无聊地玩沙子

返程就很轻松了,走过来的路,再走一遍回去,再次看见乔治和项目经理坐在树荫下。

项目经理问我:超儿,你去哪了?

我说:我去前面看看,这地方不错,原始森林,您和乔治聊什么了?

项目经理说:这个地方是不错,我打算下周末来这里钓鱼,一会回家的路上,路过省会,咱们买鱼竿,鱼钩,鱼线什么的,下周叫着黄师傅,咱们来这过周末。

我指着50多岁的乔治说:行啊,这老小子呢?带不带他呢?

乔治知道我们在说他,他用手比划着拿钓鱼竿的姿势,说:下周,下周, 钓鱼钓鱼。

我对项目经理说:您这葡语行啊,都能把这么复杂的事说明白。

项目经理笑着说:那必须说明白的,没你我还不活着了?就你能说明白?

我说:对对对,您有语言天赋,学葡语,有优势。

项目经理又对着宽扎河,拍了无数的照片,才带着我们返程。

马兰热省的省会城市,其实也叫马兰热,我们没找到卖渔具的店铺,回营地的时候,架线工程分包单位的负责人听说项目经理要钓鱼去,但是没买到渔具,立刻让手下带班的人问工人师傅,有没有爱钓鱼的,身边有没有鱼竿。

工人师傅还真带着鱼竿呢,我也真服了,钓鱼有这么上瘾吗?来非洲打工,还随身带着鱼竿?

分包负责人把渔具给了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有了鱼竿,更高兴了,当晚叫着分包的负责人一起吃晚饭。

本来定的是下周末去钓鱼,他们吃完饭就改主意了,第二天是周日,先去钓一场。

第二天,两辆车一起去,分包负责人带着那个爱钓鱼并提供鱼竿的师傅开一辆车。我和项目经理还有厨师黄师傅开一辆车。

我看这个架势,没有一天回不来,我去厨房带了20几个牛肉包子。

项目经理看见我拿包子,又对我说:超儿和黄师傅去厨房,找一口锅带着,咱们钓上鱼,就直接炖了。

黄师傅说:那还要带着煤气罐,太麻烦了。

我说:我不会钓鱼,我会生火做饭,你们别管了,带着锅就行,保证让你们吃上热乎的。

啰里啰嗦一大堆,车子终于驶出了营地大门。

营地里就剩两个总工了,其中一个总工老丁给我发来信息:你带领导好好玩,晚点回来,我好踏踏实实睡一天。

我看信息的时候,笑出了声。项目经理问我:保罗,你笑什么?

我说:咱这不是钓鱼去嘛,想想就很开心啊。

项目经理说:你呀,就是个小孩,心里存不住事,喜怒都挂脸上。

项目经理在车里说:我叫着分包一起来,是有用意的,看看他能不能在那个沙滩,弄个遮阳伞,买点桌椅什么的,再弄个发电机,拉上电,冰箱音响什么的就都有了,晚上咱们能去那里露营,他安排几个帐篷总可以吧。

我说:您真是高瞻远瞩,要不然怎么大家都佩服您呢。看看他懂不懂事吧。

项目经理说:咱们也不占人家的便宜,都是出门在外,改善一下生活,调整一下心情,过个愉快的周末,并不过分。大家都受益嘛,要是没有咱们,他能知道这个沙滩吗?

我说:对,要不是您的好朋友乔治,他一辈子也不知道这个地方啊。

闲话少说,一行人到了沙滩,厨师黄师傅拿走一套渔具,就往我前一天探索的方向走去了。

项目经理拿个一套渔具,在沙滩上钓鱼,他那个是手杆,并不适合在浅水区钓鱼,但是也无所谓,他高兴就行。

分包的工人师傅,人家也背着渔具去另一个方向走远了,他说:要找水窝的地方,稍微深一点才行。

沙滩上就剩我和分包负责人了。那大哥和我一起,满世界捡干木头,找几块石头,垒个灶,就等他们的鱼上钩了。

关于项目经理的那些想法,我一句没跟人家说,本来就不是我该说的话,我就在沙滩上自己玩,热得不行,就脱了溜光,下河玩一会。

项目经理钓了一会鱼,也没有什么收获,他收起鱼竿,和分包负责人在树荫下聊天。

他们怎么聊天我不知道,因为我在河里听不见他们说话,但是我知道分包负责人确实在未来几周,买了一些露营帐篷,说是给工人在野外施工的时候,配备的帐篷。让我们需要的时候,可以管他借用。

帐篷来啦

大约中午时分,黄师傅回来了,他背着渔具,还有两条大鱼。

我知道他走的那条路不好走,我空手走都很不容易,何况他还背着渔具和鱼。

黄师傅的收获

我赶紧迎上去,帮他卸下身上的重物,分包负责人开始给临时石头垒砌的灶点火,很难想象这种身价上千万的施工头儿弯着腰,对着灶眼吹柴火,但在这个小沙滩上,就是发生了。

我把鱼刮鳞,开膛破肚,在河水里清洗得干干净净,锅里放油,再放一片姜,然后把鱼放进锅里,稍微煎一煎,放瓶装矿泉水炖鱼汤。(车上有成箱的那个葡萄牙女人的矿泉水厂的瓶装水)。

洗鱼

这条鱼最少也要5斤,水开后,炖了半个小时,放了些盐,就可以吃了。

味道真好,特别鲜。

第一碗鱼汤,先给黄师傅(右边)

这里的河水没有任何污染,鱼都是野生的,炖出来的鱼汤,特别好喝,虽然鱼汤上浮着油,但是不腻,黄师傅说,大鱼就肥了,越大的鱼,脂肪就越多。

鲜美的鱼汤就是这样做出来的

可惜没有冰镇的啤酒,我把成箱的啤酒扔进宽扎河里,让流动的河水给啤酒降温,还好,还好,虽然不是特别凉,也比常温要好很多了。

分包负责人说:这鱼汤真好,有小时候家里做鱼汤的味道了。

备注一下:分包负责人50多岁了,江苏人。

看来,不是我们的厨艺退步,而是食材不是当年的食材了。

分包的那个工人师傅下午3点左右才回来,他的收获更多,各种叫不上名字的鱼,还有鲶鱼。

回营地已经下午6点了,两个总工清清静静地度过了一天,还没有吃晚饭,我们就剁下来一个鱼头,给他们做个鱼头火锅。

一个鱼头就够两个人吃了

剩下的鱼肉收拾干净,冻起来,回头有功夫的时候,可以包饺子,做鱼肉丸子。

而那个神秘的小沙滩,在未来几周,被热爱生活的巴西人搭起了遮阳棚,接上了电,冰箱冰柜烧烤架,专门雇了两个安哥拉人看守。完全是中巴两国人民,周末休闲娱乐社交的首选。

有喜欢《安哥拉往事》的朋友们请关注我。希望您转发,留言和点赞。

#非洲# #旅游# #旅行# #安哥拉# #头号钓鱼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安哥拉   乔治   鱼竿   巴西   巴西人   渔具   甘蔗   营地   项目经理   师傅   往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