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运动真能降血糖,散步和跑步哪个更好?

糖尿病人运动能抵半片药

运动不是可有可无的,规律运动能使2型糖友的糖化血红蛋白降低0.5%-0.7%,而一般口服降糖药对于“糖化”的降幅在1%左右,所以坊间才会流传“运动能抵半片药”的说法。

跑步、散步都能降糖,需要适当量,适当时间进行。

运动对糖尿病病人

有什么益处?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也在于运动。体育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人发现,糖尿病病人通过体育锻炼,血糖和糖耐量有所改善,在血糖降低的同时,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也有下降,说明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这种改变即使不伴有体重下降也可以出现。



降低血糖和血液黏稠度,调节血脂:体育锻炼可增加糖尿病病人对血糖及血脂的利用,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其血糖、血甘油三酯、血胆固醇和血液黏稠度有所下降。


有利于病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控制:锻炼除了降糖、调脂、降黏外,锻炼还能使病人红细胞的变应性有所增强,使各种脏器的血液及氧气供应得以改善,这些都是有利于病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控制。


减轻体重,增强体质:体育锻炼能使糖尿病病人体内多余的脂肪组织得以清除,肌肉的量和体力有所增加。


给病人带来自信心和生活的乐趣通过体育锻炼,病人可以增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自信心,感到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同时由于社会交往的增多,使他们增添很多生活的乐趣。所以,许多病人一旦投入体育锻炼的大军之列,就会欣然前往,乐此不疲了。


那么糖尿病跑步和散步哪个更好?

我们来看看跑步和散步有什么不一样,慢跑10分钟,消耗热量90千卡热量。散步30分钟消耗热量90千卡。

看明白了吧!数据说话最有说服力的。想降低同样程度的血糖,需要的运动量是跑步10分钟,而你散步需要30分钟。跑步与散步,都是运动,选择好时间与量,都有一定降糖作用。

很多人看到这里就会认为,跑步比散步更能降糖了,于是乎就选择跑步。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

跑步虽好,但不一定适合你

运动虽可以降血糖,但也会遇到很多问题。有时候运动量不够,也达不到降血糖的作用,甚至有些人运动后发现自己血糖没降,反而升高了。

所以,不建议所有的糖尿病友进行运动干预,像空腹血糖超过14mmol/L或已经出现酮体的糖尿病患者,就不能立即要求他们运动,必须要等待血糖相对稳定、酮体消失后才能运动,否则降血糖不成,反而会导致血糖升高,甚至发生酮症酸中毒。

大量研究发现:当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时,其自身胰岛素是属于严重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非常严重,这时再运动,只会让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糖更高,诱发酮症或酮症酸中毒。

跑步、打乒乓球。通常适用于一些身体素质比较好的中青年糖尿病患者,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可以循序渐进,慢跑和快走交替,切勿太剧烈。

像一些胖的糖尿病患者,就不适合跑步,可以参加一些室内的自行车,或者游泳。

散步适合所有糖友

对于心肺功能不好,年纪较大、体重基数较高、伴随有下肢血管病变、频繁低血糖的患者,不建议跑步,容易损伤膝盖。选择比较平缓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打太极、瑜伽等。所以散步其实是大众皆宜,风险较低的一种运动模式。且不受场地控制,随便哪里都可以散步。

1. 适当运动使血糖降低

人体运动的时候,肌肉中的糖原被消耗,血液里的葡萄糖也会逐渐被肌肉吸收,消耗,随着运动的持续,还会消耗体内的游离脂肪酸。所以通过运动,可以使血糖降低,血脂降低,并能够保持良好的身材。

2. 运动时间短不能降血糖

如果运动时间过短,比如步行小于10分钟,就达不到运动降糖的效果。在步行的最初10分钟,身体消耗的是肌肉细胞和肝脏中储存的能量。10分钟到30分钟才开始利用血液里的葡萄糖。步行30分钟后,才能消耗脂肪里的能量。所以,如果想达到运动降糖的效果,最好步行30~40分钟。

3. 运动过量可能反升糖也可能低血糖?

运动量过大或者运动时间过长,交感神经兴奋,升糖激素活跃,人体处于应激状态,会使血糖反应性升高。这种情况在2型糖中非常多见,1型糖运动过多更容易出现低血糖,然后再反冲高血糖。这是因为1型糖胰岛水平不是太高(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运动消耗过度出现低血糖,身体又应激分泌升糖激素,继而出现高血糖。所以一次运动最好不要超过60分钟。1型糖友必须要注意及时测血糖,并警惕低血糖反应。运动随身带糖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不是只有计划性运动才算运动,像做家务,步行或骑车上下班,购物等都属于运动。


轻度运动:慢走(3千米/小时),洗碗,做饭,在家走动,看孩子(坐位),柔软活动(压腿、拉韧带),瑜伽。

中度运动:自然走(4.8千米/小时),快步走(5.6千米/小时),上下楼,平地骑车,整理床铺,和孩子游戏(走/跑),慢速舞蹈,做操,一般健身房运动。

重度运动:快步上山(5.6千米/小时),跳绳,爬楼,跑步(9.6千米/小时)。

这些运动都有一定的降糖作用,个体化运动方案需要医疗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最好看动态血糖仪的实际运动效果量身定制。

两大降糖砝码:运动和降糖药(包括口服药和胰岛素),使用胰岛素的糖友,血糖升高时,不少糖友习惯补打胰岛素降糖。其实,大家可以尝试运动降糖,运动降糖比胰岛素见效快。

胰岛素的作用:

1. 胰岛素从皮下吸收入血液再进入细胞中起效需要一段时间。速效胰岛起效时间是5-15分钟,短效胰岛素起效时间是30-60分钟。

2. 每种胰岛素作用高峰长短不一。速效胰岛素作用高峰在30-90分钟;短效胰岛素作用高峰在2-3小时。

3. 胰岛素在体内代谢慢的时间也不一。速效胰岛素持续作用时间长达3-5小时,短效胰岛素作用时间长达5-8小时。

使用胰岛素纠正的几大误区:

1.比如有糖友测餐后血糖13.8mmol/L,立即补打2单位胰岛素,以求快速降低高血糖。但是每个人胰岛素敏感系数不同,打多少单位胰岛素,血糖下降幅度都是不同的;如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补打,下降幅度也不同,食物引起的高血糖下降慢,需要胰岛素多,由运动过量造成升糖激素分泌产生的高血糖下降快,需要胰岛素的量则少。

2. 还有糖友反复补打胰岛素,如发现自己餐后血糖15.8mmol/L,立即补打2单位,1小时后测血糖还是13.5mmol/L,又再补打2单位。这是错误的,不能急于连续补打,避免胰岛素累积效应引起后续低血糖,造成高了打,打了低,低了吃,吃了高的恶性循环之中。

3. 并不是所有种类的胰岛素都适合用来补打纠正高血糖,只有速效或者短效胰岛素在医生指导下才可以进行补打纠正高血糖。

运动误区要避免


1、运动不足不能降糖

如果运动时间过短,比如小于10分钟,达不到运动降糖的效果。在运动的最初10分钟,身体消耗的是肌肉细胞和肝脏中储存的能量。运动10分钟之后到30分钟才开始利用血液里的葡萄糖。运动30分钟后,才能消耗脂肪里的能量。所以,如果想达到运动降糖的效果,需要运动10分钟以上。


2、运动过量可能反升糖也可能低血糖?


运动量过大或者运动时间过长,交感神经兴奋,升糖激素活跃,人体处于应激状态,会使血糖反应性升高。这种情况在2型糖中非常多见,1型糖运动过多更容易出现低血糖,然后再反冲高血糖。这是因为1型糖胰岛水平不是太高(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运动消耗过度出现低血糖,身体又应激分泌升糖激素,继而出现高血糖。所以咱们一次运动最好不要超过60分钟。1型糖友必须要注意及时测血糖,并警惕低血糖反应。运动随身带糖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糖尿病   低血糖   胰岛素   血糖   消耗   病人   血液   作用   小时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