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我校唐少春教授和孟祥康教授荣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关于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授奖的决定。南京大学作为第一专利权人,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唐少春教授、孟祥康教授团队的国家发明专利"双金属/碳层状复合球的一步微波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210298558.3,发明人:唐少春,孟祥康,李楠庭,高文华)荣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近年来,我校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深化学科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建立具有创新活力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服务、运用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积极推动和开展知识产权的转化运用,该奖的获得也充分体现了我校在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的成效。

纳米复合材料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新材料",这类功能新材料的研发及应用符合国际绿色工业发展和我国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是先进绿色化工新材料的最佳选择。其中,纳米金属/碳复合材料兼具了纳米尺寸金属与功能碳材料的性能优势,赋予其特殊的光学、热学、催化等功能,是催化污水降解处理、海洋工程防腐涂层和电池隔膜的关键增强材料。然而,传统制备技术无法实现在碳球内部生长多种小尺寸金属,难以在纳米尺度上对复合结构、组分和尺寸进行调控,成为了国防、工业生产和高端产品发展的瓶颈。

该发明专利提供了基于选择成核与限域生长的双金属/碳层状复合球的一步快速制备方法,与国际上报道的传统bottom-up路径完全相反;该专利技术既可实现对纳米粒子尺寸、数密度的控制,又能够对粒子在三维空间的分布位置进行调控;产物纯度高,具有独特的层状结构,反应速率快、产率高;反应可控性好,技术适用范围广。团队以此为核心技术联合多家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研发出了材料规模化低能耗新工艺和设备。本专利打破了多金属/碳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及精准调控制备的技术壁垒,推动了纳米功能材料的技术进步。

中国专利奖是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最高奖项,也是我国唯一专门授予拥有专利权的高质量发明创造给予奖励的政府部门奖,由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共同评选和颁发,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奖项。该奖项重在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鼓励和表彰为技术创新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利权人和发明人,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重要作用。

分享:

【来源:南京大学新闻网_学术动态】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国家知识产权局   南京大学   层状   优秀奖   复合材料   新材料   我校   纳米   知识产权   尺寸   教授   金属   材料   孟祥康   唐少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