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浪的鹬,试飞的鹰和交女朋友的包子,孩子成长的秘诀,都在这里

1、

父母如何得体地退出孩子生活?真是个难题。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中国家庭与西方家庭不同,后者虽然也推崇生育,但家庭成员各自独立是约定俗成,相比之下,中国家庭担负的绝不仅仅是生育任务,更有事务连接甚至延伸到整个家族,所以,家长为“长”,孩子为“小”,成了理所当然。

随着时过境迁,家族形态逐渐瓦解。“两人世界”“三口之家”占据主流。但是,“长”与“小”的观念却不容易被完全抹去,究其根由,无非就是两字:控制。

油管上总结“父母让孩子抑郁的10个迹象”中,头一条,就是阻碍孩子追逐梦想,最常用的手法就是强力干涉,威胁,与亲情绑架。

一个女人和丈夫在公寓中过着寡淡的日子。有一天,她做的包子变成了个蹦蹦跳跳的小孩,一张口,就是妈妈。

孤独已久的女人喜不自胜,将孩子搂在怀里,穿最暖的,吃最好的,掉在地上怕歪了,捏在手中担心瘪了。

有包子陪伴的日子里,女人格外幸福,可包子一天天长大,他不再愿意黏住妈妈。他要跟小伙伴去踢球,跟朋友们兜风玩耍,最主要的是,他有了自己的小窝。

包子想搬出去跟女朋友住,他收拾完行李,亲吻了妈妈。

女人急了,紧紧拽住包子不放。眼看孩子去意已决,她一把抱起他,塞进了嘴里。

2018年奥斯卡动画短片得奖作品《包宝宝》,讲了一个夸张甚至科幻的故事,将母亲对孩子的控制表达得淋漓尽致。

母亲将孩子从小带大,早已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一部分,

自己的观念、认识、做法,不是一直在指导着孩子吗?怎么突然间他就要离开,用自己的想法去过日子了呢?

这对母亲而言,更勿论是一种背叛,

谁都希望爱的人在自己身边,而唯独父母对子女,不管多爱,都要分离,

说爸爸妈妈放不下,指的不是放不下孩子,而是放不下为孩子付出过的自己,

那部分自己深深地嵌在了过往生活中,忍受不住忽然的落空,第一个反应自然就是抓紧。

怎么办呢?

《包宝宝》中的女人将身心都给了家庭,孩子离开,带走的就是她的全部生活,怎么会不慌?

如果母亲的生活里也有有趣的林林总总,即使家庭离去,她也是快乐的。孩子独立,恰是给她的生活腾出了更多自我空间,谁还在乎离去?

父母寻找自己的生活,对于亲情,也是一种救赎。

2

康熙年间,贵州巡抚刘荫枢告老回乡。他攒了一辈子钱,准备为家乡建一座桥。可子女不同意,爹当官时自个儿就没摊着好处,临了怎么这家产还落空了呢。

刘荫枢也不乐意。虽然是封建社会,老爷子的思想开化得很,钱自己赚自己花,这点自由都没有的话,也是很emo。

于是老刘二话不说,花光所有钱修成大桥,取名“毓秀桥”。事后还找子女谈话:“我之所以用全部积蓄修桥,就想用事实告诉你们,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生活自己创,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没想到,老刘前脚刚离开家乡,儿子就派了人在桥头,向每个过桥的人收过路费,

耳闻此消息的刘荫枢一气之下,仅仅用三两银子就将桥卖给了官府,从此大家都可以免费过桥。

生命悠长。父母爱子,考虑的必定都是长远的事,

越是明理的父母越是明白,如果光是依赖他人存活,就如同倚靠大树的藤蔓,无手无脚,十分可悲,

不仅如此,万一大树倒了呢?藤蔓自然也无法独活,

即便一直如此,将自己的生命建立在别人的基础之上,有什么意义呢?

刘荫枢砍断孩子依赖的念头,强令其自立,就是要扶正一棵树苗,栽培参天大树啊。

3

2016年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鹬》将类似的情节搬上荧幕,赢得一片赞誉。

清晨的沙滩迎着日出,闪耀着一点一点光亮。窜出沙土呼吸的贝壳,和早起觅食的寄生蟹与鹬,都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鹬妈妈拉扯着刚出生不久的小鹬,让它快快出窝去找东西吃,鹬宝宝却不愿意。眼见妈妈叼到一个大扇贝,它就赶忙张大嘴吧唧吧唧,让妈妈快来喂。

鹬妈妈冲孩子摇摇头,不理不睬地走开了。

饿肚子的鹬宝宝不得已自己冲了过去。沙滩真拥挤啊,有经验的鹬爸鹬妈带着小白宝宝穿梭在脚印缝隙间,一个泡泡一个扇贝,吃个不亦乐乎。鹬宝宝看着也一头猛扎,果真叼上来了一个,可忽然间,浪头迎面扑来,把它拍了个两脚朝天。

鹬宝宝吓坏了,哆嗦着躲回小屋。

外面太危险了,要是能一直呆在家里多好啊。可禁不住肚子咕咕叫唤,鹬宝宝只好小心翼翼地再次“出征”了。

这一次,它交上了朋友。寄生蟹根本不把海浪放在眼里,还教鹬宝宝把身子钻进沙子,这样子,海浪就冲不倒它了。

如法炮制的鹬宝宝学会了潜海,当它勇敢地睁开双眼,一大片扇贝无处遁形。

鹬宝宝一路飞奔向妈妈报告了喜讯,又忙不迭地叼出了一个又一个扇贝,还使出吃奶的力气拖来了一个巨大扇贝供伙伴们共同享用,

经历过磨难的鹬宝宝再也不怕海浪了,它像一个轻车熟路的水手,轻易地潜入浪中,带回了一箩筐果实。

自豪的鹬宝宝像个常胜将军在沙滩上奔跑雀跃,而远处,静悄悄走开了的鹬妈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是夜,鹬宝宝枕着扇贝香喷喷地睡着了。

梦里,有打败海浪的骄傲,有突破自我的豪迈,有独立成长的喜悦。

4

一只母鸡捡到鹰蛋,带回去和自己的蛋一起孵。鹰出生后,和小鸡仔跟着鸡妈妈生活。

猎人经过,一眼就认出了那是只鹰。他对鸡妈妈说:“这是一只鹰,你应当让它成为真正的鹰!”

鸡妈妈拉开了翅膀:“不,它是我的孩子。”

猎人对鹰说:“你是一只鹰!”鹰说:“你弄错了,我是一只鸡。”

为了让鹰明白,猎人把它举高高后撒手,然而,小鹰扑棱着落在地上后,又迈开了母鸡般四平八稳的步子。

猎人不甘心,他把鹰带到悬崖边再一次撒手,就在小鹰快坠入深处时,它本能地扑闪了翅膀,飞上了天空。

为何要孩子独立?

人之不同于人,在于独特意识。

生命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通过不同想法表达出的生命轨迹。

控制,本质是意识代位,孩子成了精神傀儡,

这不是爱,这是扼杀,是残忍。

幼子无知,父母如何,他便如何,

唯有父母撒手放下,孩子才能历练,才会发觉自我,

父母之于子女,或许就是一个摆渡人,

而将生命权利还给它的主人,这大概就是,父母对孩子尽的最后义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包子   过桥   孩子   扇贝   海浪   秘诀   女朋友   父母   妈妈   生命   宝宝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