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读什么书不重要,关于阅读,最重要的是这4点

如今,如果孩子不读两本书,家长就会非常的焦虑,经常问我给孩子阅读什么书籍好?也有很多孩子读了很多书,但也不见成绩提高,非常愁人。

我们为什么希望孩子阅读呢?我想无非两点

一、提高分数。

二、加深理解力。

都说读书能提高自身素质,我想,这个读书不能绝对解决,读书又多人品又差的人,历史上不乏其人,这是个宏大的哲学命题。

今天我们还是说点功利的分数和理解力好了。

阅读其实很难有非常固定的模式,我想了一下,觉得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集合学校教育和应试,他们的阅读应该至少注意一下几个方面,这是注意事项,但不是绝对。

因为每一本书都有每一本书的特点,不然也不会叫做名著,而正是这些特点的差异,使书籍能够开拓我们的心灵、思想。

关于这两点,我认为要在阅读的时候做到以下几点:

一、 景物描写人物语言外貌描写环境描写,这些都不能跳跃过去。不幸的是,这些文字大多数和情节的结合度不那么明显,很多孩子恰好喜欢跳过去,越跳越开心,因为情节越来越流畅。

二、大段冗长的修辞描写。必须阅读,这是作者自己都引以为豪的地方。

比如在《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里面,作者通过两片叶子的对话,整整3页,描写了冬天的到来。

这种文笔,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是令人惊叹的,冬天还可以在两片树叶的对话中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两片叶子,竟然说了3页的话,还让人觉得不罗嗦。

然而因为没有情节,所以孩子们可能就翻过去了。因为这一章,从情节的衔接上,其实就最后一句话有用,“冬天就这样到了”。

三、关注人物性格的变化。离开了对“人” 的关注,其实文学不存在了。

如果有什么比宇宙更神秘的,那大概就是人心了。

伟大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将人性的变化描写得入木三分。

儿童文学名著的人物性格变化较为明显,

而高年级的名著在人性描写方面更是力透纸背。

阅读的时候,对人性的变化不能放过。

重要的是,这是考试的重点之一。

四、问题要甩,但是不是用问题轰炸孩子。是要引导孩子发现人物、事件的变化、不同、矛盾、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怎么解决或理解。

比如《绿野仙踪》,这部名著,大概适合二三年级孩子阅读,你要是不停地甩“稻草人是怎么扎成的、多萝西是怎么到的奥兹国……”

这种推进式的问题固然可以帮助你检验孩子的阅读细致度,但是他们既简单,又不带有思考性。

只要从原文中稍微一回顾,就能找到答案,这种问题,不容易培养多元化和辨证化的思考能力,只能说在查找细节上多了一些训练,他的作用不会比几套练习题更大。

偶尔甩几个,抽查一下,就好了,通篇狂轰滥炸,换谁谁也烦。

至于推荐什么书,我就不推荐了,目前各大网红书单给出的必读书目中选择几本即可,再多了,恐怕会本末倒置。

书买来了,取阅自便,不妨去翻翻,前人早已说过"开卷有益"。一天二十四小时,你挤半个小时,只有一天时间的百分之二,只要每天坚持下来,可以使你读出可观的成绩来。——王伯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绿野仙踪   思考性   理解力   名著   人物性格   分数   情节   人性   冬天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