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之行-游梵净山

7月18日早上6点起床,6点半从江口县城出发,我们一行4人在导游的带领下,乘车来到梵净山景区。

导游说我们预定的门票是7点半到9点的。我们赶到景区门口时,等待入园的游客早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整个梵净山景区游览下来,印象深刻的是排队。入园排队,乘观光车排队,乘缆车排队,登红云金顶排队,下山乘缆车、观光车又是排队。5个小时游览下来,排队大概占了3个多小时。

这是进入景区前扫健康码、刷脸的排队。

贵州之行——游梵净山

这是进入景区大门的场景。由此也可以看到,在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下,我国居民的消费热情还是空前高涨。今天在网上看到去新疆旅游的自驾车在独库公路上出现大拥堵,这虽然有些堵心,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的旅游业正在复苏,人们的消费欲望也在提升。我们一边严防疫情,一边加紧恢复生产生活,这就是我们的自信。

贵州之行——游梵净山

从景区大门到梵净山景点,需要乘坐景区的中巴车。每辆中巴车能拉十几名游客。这个时候是中巴车司机最忙碌的时候。他们不停歇地来回跑车,每趟大约20分钟。

进山的公路很窄,两辆中巴车错车时,必须小心翼翼,有时在较窄的弯道处,一侧车辆会靠边停下来避让。

贵州之行——游梵净山

司机们一个上午就要拉上去四五千名从江口进入景区的游客。进入梵净山景区有两条线路,一条是最经典的,也是最省力省时的线路,就是从江口县进入景区,乘缆车上山;另一条是景色最好,但最费时费力的线路,就是从印江方向,到护国寺山门进入景区。

缆车是8人轿厢,满负荷运转。遇到风大时,缆车会开得慢一些。因为有多次乘坐缆车的经历,所以坐在轿厢里,我气定神闲地观赏周围的美景。老公一开始有些紧张,低着头不敢看四周,后来也开始和我一样了。

缆车经过了两三个山头,海拔也渐渐升高。我的耳朵好像被灌进了水,听力急剧下降。我使劲揉了揉耳朵,还是听不清。缆车行走了10分钟,终于到达半山腰的终点站。

贵州之行——游梵净山

下了缆车,紧接着就是近2000个登山的台阶。坡势陡峭,几乎没有缓冲。这里停靠着好几副滑竿。听导游说,在这里乘坐滑竿,是论斤称的,乘客体重轻的少付钱,体重重的多付钱。我觉得这倒是挺合理的,毕竟空手登山都费劲,如果再抬一个大胖子登山,那真是够费劲的。

我一开始有点不适应,感觉不但呼吸跟不上,而且脑子还有点缺氧。后来渐渐缓过劲来,腿也不酸沉了。当然,这与我空手登山也有关系,毕竟吃得喝的都在老公的背包里,连那个沉重的相机也在他的背包里。

贵州之行——游梵净山

贵州之行——游梵净山

9点20分,终于登到了海拔2318米的蘑菇石。在这里可以远眺群山叠嶂,云海翻腾,白雾缭绕;近看苍松翠柏,奇峰异景。

贵州之行——游梵净山

万卷石像一部鸿篇巨著,遒劲的岩石纹理书写着历史的沧桑。

贵州之行——游梵净山

蘑菇石,怎么看也没有看出来哪里像蘑菇。不过,两块连体岩石错叠在一起,几乎失去平衡,仿佛稍微有一点外力,就会倾倒下来,这石头的确很奇特。蘑菇石更像是一个人的侧脸头像,他的脸面向红云金顶,默默遥望。

贵州之行——游梵净山

在经历了汗流夹背的奋力攀登,人们终于看到了蘑菇石和万卷书这一奇异的景色。为了这一刻的骄傲,人们尽情地拍照留念。

贵州之行——游梵净山

我把目光投向了不远处的红云金顶和老金顶。老金顶海拔2494米,位于蘑菇石的北侧。老金顶上有一寺庙,半山腰上还有一座正在修建中的拜佛台,那里是印江方向进入景区的必经之路,没有缆车,只能靠步行登山。

位于蘑菇石西侧的是红云金顶,也是导游推荐我们去的景点。红云金顶海拔2336米,虽然没有老金顶海拔高,但山石奇特,更具挑战性。在没有来梵净山之前,老公就事先声明自己绝对不登金顶。所以这次游览梵净山,他也只是远远地看看。

这就是红云金顶,像一个人伸出的大拇指,天地有灵,大赞华夏。我将沿着拇指下面那条像珍珠项链一般的小路爬到山顶,领略山河云海,绮丽景色。

贵州之行——游梵净山

下面这张照片,是我在登红云金顶时拍摄下来的。最左边白云遮挡的山峰就是老金顶,中间一个小小的岩石就是蘑菇石 ,旁边是万卷书。从万卷书沿小路下来,路过承恩寺。承恩寺前的一处平台聚了很多人。这些人多数是选择仰望红云金顶不敢登顶的游客,这其中也包括了我的老公。

登山的游客挤满了小路,最开始是两三个人一排,后来道路越来越窄,最后只能通过一人。由于登山的游客太多,我从9点50开始登山,十几分钟也挪动不了几米,因此丝毫没有感觉劳累。

此时的云海正是观赏的最佳时机,如果登山的路很通畅的话,这次登顶,我一定能看到梵净山的“瀑布云”,运气好的话,我可能还能看到金顶佛光。


贵州之行——游梵净山

可惜登山的路是这样的,我只能仰望头顶上惊飞的燕子在陡峭的岩石间盘旋。一位穿着白色吊带短裙的胖女孩,站在我上方几位游客中间,这种独特的地势,想不走光都难,想不看更难。真的要奉劝那些登山的女孩,千万不要穿裙子登山,尤其是这种直上直下的陡峭山路。


贵州之行——游梵净山

终于爬过了“瓶颈口”,剩下的几十米只能单人通过。虽然台阶狭窄而陡峭,但两侧都有栏杆,手脚并用,爬起来也不累。我身后的一位穿湖蓝色体恤衫的小男孩,大概十岁左右,家人都叫他“老刘”。“老刘”恐高,爬到半山腰就想打退堂鼓,后来被家人不断鼓励,终于爬到了这段最陡峭艰险的路段。小男孩直接趴在台阶上不能动弹了。这下可急坏了后面的家人和游客。我回身一看,我和小男孩之间有了几米的空隙。我赶紧拿出手机,拍下了这一险峻路段。


贵州之行——游梵净山

此时远处的山峦在云雾中依稀可见,云海明显比刚才更浓了。


贵州之行——游梵净山

红云金顶奇异之处在于接近山顶处分成了两块劈开的山石,垂直的岩石缝隙仅能通过一人,仰望上方,似一线天景观。


贵州之行——游梵净山

从一线天上来,一转身,就看到了架在两块巨石之间的“金顶天桥”。这真的是一座天桥,让两块近在咫尺又不能相连的巨石连成一体。


贵州之行——游梵净山

顶上方供游客游览的地方很小,因为巨石占去了一多半的空间。


贵州之行——游梵净山

10点45分,此时再看四周,完全淹没在乳白色的云雾之中,什么都看不见了。这与刚才我在半山腰拍摄的时间仅仅相差不到6分钟。真是奇观异景,变幻莫测啊!


贵州之行——游梵净山

这是红云金顶上的一座小寺庙。寺庙虽小,但应有尽有。两座巨石上,各建一座白墙青瓦小庙,其施工难度可见一斑。据史料记载,梵净山前后经历了五次重建,最后一次在光绪二十二年,但我不确定重建是否包括这两座山巅小庙。


贵州之行——游梵净山

小庙的外墙屋檐下,被人用钢板拴了一串长命锁和祈福带。


贵州之行——游梵净山

这就是金顶天桥,因为拥挤,无法拍摄全貌。事后,在细看这张照片时,我发现自己当时并没有注意到这座紧凑的小庙还有四重檐。我还发现那个穿吊带裙的胖女孩正站在桥中等着随行的男孩给她拍照呢。


贵州之行——游梵净山

我花了十几分钟的时间从另一条小路上下山。来到承恩寺门前的普度广场上,见老公正抱着他的背包坐在长凳上休息呢。此时四周浓雾,什么风景都看不见了。老公幸灾乐祸地对我说:我早就知道你上去什么都看不见了!


贵州之行——游梵净山

这是我在承恩寺里拍摄到的红云金顶,此时正好有一个和尚在院子里踱步,他来来回回地走,我等到他转回身,侧脸远望时,抓拍了这张照片。红云金顶,仿佛是一座罩着面纱的佛像,神秘莫测。


贵州之行——游梵净山

顷刻间,白纱撩开一条缝隙,佛像的真容隐约可见。


贵州之行——游梵净山


天王殿门前的广场正在修缮。

贵州之行——游梵净山

从承恩寺下山,沿着石阶往下走,这条路比上山的路好走多了。石阶被栏杆分成两条路,左边下山的路是通向缆车的,右边下山的路需要徒步走下山。几乎没有人徒步走下山,因为这段路步行大概需要2个小时,而乘坐缆车,只需要10分钟。

这是乘坐缆车排队的场景。

贵州之行——游梵净山

这是在缆车上拍摄的云雾。

贵州之行——游梵净山

从缆车上下来,接着就是搭乘中巴车出山。此时天空下起了小雨,虽然我们前一天晚上都买好了雨衣,但还是庆幸在山上没有遇到下雨。

路边排队的是等待坐缆车上山的游客。已经是中午12点,还有这么多游客等待上山。中巴车司机说,游客多的时候,他们一天要拉八千名游客进山。

贵州之行——游梵净山

出了景区,我们在路边的小店里吃了几碗牛肉粉才上路。从梵净山到贵阳市,车程将近4个小时,下午5点钟,我们到达了贵阳市,还住在喀斯特酒店。不过上次我们住24层,这次我们住10层。

贵州之行——游梵净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红云   天桥   中巴车   半山腰   缆车   贵州   陡峭   景区   岩石   海拔   游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