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破万亿,销量超越特斯拉,该给比亚迪泼盆冷水了

最近新能源汽车的热搜是属于比亚迪的。6月10日,比亚迪A股市值再次突破万亿,成为首家跻身万亿俱乐部的国产汽车品牌,并保持记录超过12天。

与此同时,据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报道,2022上半年比亚迪以64.14万辆VS特斯拉56.4万辆,再次夺回全球销量冠军。

两件振奋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大事,给人一种错觉,失去燃油车时代机遇的国产车要在新能源上制霸了,特别是比亚迪。

但事情发展的趋势会如人所愿吗?现在看来困难还不小,在各媒体的分析中,此次比亚迪的赶超,更多来自于疫情下垂直一体化供应链的优势,以及中低端定位的规模优势。

在未来智能化角逐的下半场,比亚迪的优势并不大。在2021年年末的某辅助驾驶测评中,比亚迪整体表现不佳,在人身安全密切相关的测试中,排名也较靠后。

更重要的一点,虽然销量已然“称霸”,但是在品牌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以及中高端人群的占领上,比亚迪与“蔚小理”相比,还有不小的距离。

如果可以,比亚迪急需一款爆品为自己正名。

市值破万亿,销量超越特斯拉,该给比亚迪泼盆冷水了

01、“福特式”比亚迪

比亚迪的崛起颇具“传奇”色彩。2002年,比亚迪首度与富士康建立合作,以“搅局者”身份强势进入电子产品代工业版图,而在这之前,比亚迪的基本盘是手机电池。

2003年,比亚迪王传福决定收购秦川汽车,进入汽车制造业。彼时,比亚迪在汽车行业并没有深厚的积累,董事长王传福一锤定音,“要在2025年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企业。”

2020年7月,比亚迪推出王牌车型“汉”,上线仅一年销量就突破了十万台,包揽了12个“全球排名”和9个“中国荣誉”,是造车新势力“蔚小理”单月销量的10倍。

时间线拉到现在,2022上半年比亚迪旗下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达64.14万辆,超越特斯拉上半年全球56.4万辆的交付量,成为全球“销冠”。

也就是说,从2003年的门外汉入局汽车行业,到2022年登上全球销冠,比亚迪用了仅仅19年的时间。而国际上的奔驰、宝马距今已经90多年的历史。

而在这中间,支撑比亚迪19年实现快赶超,甚至未来还将在比亚迪身上起到重要作用的武器就是-产业垂直一体化体系。

这个到底是什么?

我们应该都听过福特标准化流程的故事。在福特之前,每装配一辆汽车要728个人工小时,汽车年产量大约是12辆,汽车只够富人阶级享用。

而福特创新性地提出了流水线的概念。所有流程标准化,工人只需在传送带安装上自己负责的零部件,就使每辆汽车的组装时间缩短至10秒钟,提高了4488倍生产效率。

比亚迪的产业垂直一体化,是在进入的每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时,都会将自动化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人工可以完成的工序,依靠自研的半自动化和廉价劳动力将成本压到最低,通过性价比击败对手。

在这种模式下,比亚迪电池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到三洋、东芝等日本对手的1/10,价格不到40%,更是靠性价比获得了摩托罗拉等大公司的订单。

看起来这套模式和福特颇为相似,就连芒格说服巴菲特2008年抄底比亚迪时都是这样的用语,“如果你不买,你会错过亨利·福特”。

到2010年,比亚迪旗下的配套厂已经扩数至百家,汽车零部件除了玻璃和轮胎外,其他几乎都是自产自销,包括油漆和广告设计。

靠着这套低成本体系,比亚迪推出的F3一年突破10万辆。并且靠着疫情特殊情况下,这套万事不用求人的垂直一体化优势,比亚迪以上半年64.14万的销量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销冠。

复盘比亚迪崛起的过程,本质上离不开人口红利下垂直整合模式的成功,新能源补贴政策的红利,垂直一体化的优势,以及初露头角的新能源技术……

但是在智能化和品牌影响力制胜的下半场,比亚迪的牌面还不算太好。

02、“登顶”比亚迪的隐忧

国人欣喜万亿市值的比亚迪在特斯拉面前,显然还是“小弟”。截至目前,特斯拉市值突破5万亿,比亚迪市值回落至9000多亿,前后是5倍多的差距。

如果说资本市场的反馈只是一方面,那么竞争对手在多个细分领域的钳制,显然对比亚迪的压力更大。

首先是,造车理念。

狂人马斯克被称为“乔布斯第二”,和苹果一样,特斯拉从成立开始就是颠覆者思维。在满足载体需求-汽车产品,这个核心属性的基础上,彻底颠覆驾驶员与车辆的关系。

重新定义人与汽车,将驾驶员转向载乘员,汽车的自我操控性大幅提升,逐步实现驾驶员的解放。

和传统汽车相比,特斯拉属于降维打击,将汽车产品的竞争推进新的维度空间。

目前,国内很多车企仍是传统的汽车生产商思维,包括比亚迪。在传统汽车赛道转向新能源的过程中,品牌不占优势,囿于性价比的竞争,难以突破毛利率的瓶颈。

其次是,智能化的差距。

早在2013年,比亚迪就开始智能汽车的探索,比一众新势力都早,但是目前在智能化方面,比亚迪还处于“平平无奇”的状态。

2021年年末,汽车中心对市面上六款热销车型CCRT辅助驾驶的测评中,比亚迪总体表现不佳;在人身安全密切相关的紧急避险指标中, 比亚迪汉EV更是排名垫底,不及哪吒U Pro。

在众多竞争对手的超车中,比亚迪加速智能化的布局。投资地平线、牵手英伟达,与速腾聚创达成战略合作,甚至开始筹建自动驾驶研发中心……

但是布局归布局,真正要到开花落地还需要不少时日。

最后是,用户体验和设计。

不少人评价比亚迪的产品最容易让人诟病的地方,就是充满“乡村暴发户”气息的设计能力和美学品味。

比亚迪董事长作为“硬汉派”审美的代表曾表示,“设计,那是请人就能做的事儿”。所以,早些年总有玩笑“比亚迪的设计师,800块包吃包住”。

现在不比过去,物质条件的丰裕让人们对精神和审美有了更高的要求。以理想ONE为例,增程式技术到底好不好有待商议,但是这款车能爆,恰恰是踩中了设计和用户体验的点。

理想ONE不管是内饰细节还是外观审美,都将用户体验做到了极致,考虑到了目标人群的各种需求,处处都能体现用心与精致。

反观比亚迪在迪奥前总监、前法拉利外饰总监及奔驰内饰总监的助阵下,审美已经有了不小的提升,但是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万亿的比亚迪不是“终点”,反而因为站在了一个更高的地方,接受对手来自各个维度的打击,技术上的、用户体验上的、设计审美上的……

真正要坐稳世界销冠的“宝座”,比亚迪还需一款爆品为自己正名。

03、还需一款爆品为自己正名

爆品是什么?爆品不是单纯的一款产品,而是一种思维,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以极致体验为目标的产品要素组合思维。

举个例子,理想ONE是理想的爆品,虽然理想ONE的增程式动力为业内人所不屑,但是不可否认,增程式完美解决了短途出行的便捷和长途的焦虑。

电力起步快,驾驶体验好,适合市郊短途出行;燃油动力,持久续航,适合长途远游。

也就是说,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理想没有纠结于哪种技术最好,哪种技术更有前途。而是,就针对目前,对用户最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他们便在哪一种的基础上做优化。

这种以用户体验为目标的思维不仅体现在动力解决方案上,还表现在整车的方方面面。

以座椅把手为例,普通轿车基本每个座位都会配有把手,先不说这个部件的作用有多大,很多厂商配备的理由恐怕自己也想不清楚,“一直以来都有、别人都有我们也要有……”

而理想大胆舍弃了第二排座椅的把手,目的是让第一排座椅能有更大幅度的调节。同时,把手在座椅角度正常时,舒适性并没有显著提高,反而因为它存在人容易被撞伤的概率。

在4分的舒适性和7分的便利性面前,理想果断选择了便利性,以用户的最大舒适体验为目的。

在整车内饰上,舍弃以前华而不实的装饰,配备10L容积的冰箱、高清15.7英寸的显示屏、可按摩、加热、通风的海绵座椅,让你舒服地打游戏、喝可乐,享受按摩,把车内体验做到极致。

回到比亚迪身上,现下有太多低垂的果子便于采撷,一是,我国巨大的消费需求,特别是中低端市场;二是,比亚迪多年来积累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让他们能以较低的成本赚到不错的利润。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容易对用户体验和产品颠覆式创新上失去探索的欲望。不少用户对于比亚迪审美及其他方面的吐槽都可以体现这样的问题。

本质上,比亚迪不单单是一家汽车公司,还是一家拥有电子产业、轨道交通、新能源等产业的商业帝国。既然是集团综合体,最终必然是对利润负责。

所以,在特斯拉不断颠覆眼球,蔚来、理想不断用用户体验刷屏,比亚迪还能稳坐“世界销冠”的宝座吗?

也许能、也许不能,关键是在接下来的几年,比亚迪能否做出一款爆品为自己正名。

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结语:

有媒体总结,比亚迪的二十年造车史,第一时期靠人口红利下的垂直整合模式之功,第二时期靠吃新能源补贴政策红利。直到最近这次才是技术红利和垂直一体化开放红利的综合释放。

但是在新能源汽车下半场智能化的比拼上,比亚迪本身的技术优势并不强,在中高端市场的品牌影响力也不如“蔚小理”。

如何坐稳世界销冠的“宝座”?

或许比亚迪需要一套彻底的思维革新。

参考资料:

陈博:比亚迪只赢了销量

派财经:“慢鱼”比亚迪,如何追赶特斯拉?

华夏新能源:万亿比亚迪的“下半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特斯拉   销量   福特   红利   新能源   市值   座椅   冷水   思维   理想   用户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