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将至:50岁以上人群,养生牢记“3宜3不宜”,安然度过酷暑

阳光耀目,夏风热烈,三伏天按时到来,我们也即将迎来入伏后的第一个节气—大暑,长达三四十天的高温天气正式开启,且此时也是全年降水量最多的节气。

大暑将至:50岁以上人群,养生牢记“3宜3不宜”,安然度过酷暑

对于体质较为虚弱的中老年人来说,在高温下易出现不适,需要及时调整状态来应对,建议:牢记“3宜3不宜”的养生秘诀,增强身体养护,清爽度一夏!

【3宜】

一、宜晚睡早起

《黄帝内经》中有说记载:“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通俗一点来说就是,夏天昼长夜短,阳盛阴衰,晚睡可弥补阴气不足,早起可顺阳气。

大暑将至:50岁以上人群,养生牢记“3宜3不宜”,安然度过酷暑

因此,建议夏天在晚上10点左右再入睡,早上尽量在6点左右起床,是较为健康的作息时间。民间有句话说得好:“热天睡好觉,胜吃西洋参”,这表示,在夏天有充足的睡眠,可以增强体力,缓解疲劳,改善身体机能,增强身体素质。

大暑将至:50岁以上人群,养生牢记“3宜3不宜”,安然度过酷暑

二、宜适当运动

进入到三伏天后,天气异常炎热,人体能量消耗就会更大、更快,从常理来说人体是要遵循“少动多静”的原则,但千万要注意的是:“少动”不等于“不动”,如果一味的“不动”,反而会越来越累,越来越乏,让人浑身不得劲。

大暑将至:50岁以上人群,养生牢记“3宜3不宜”,安然度过酷暑

酷夏之际,湿热交替,这时候若如想要运动的话,建议选在清晨以及傍晚太阳下身以后。同时在运动前后还要做好拉伸,控制好强度,建议进行太极、慢跑、快走等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达到微微出汗即可,切忌大汗淋漓!

大暑将至:50岁以上人群,养生牢记“3宜3不宜”,安然度过酷暑

三、宜多补充水分

三伏天来到,高温天气极其常见,人体排汗量也会增多,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导致体内脱水严重很容易中暑。因此,建议在这个时候可以多喝一些顺应时节的菊花茶,在给身体补充水分的同时还能清凉解渴,提神醒脑,让人的精神更好。

大暑将至:50岁以上人群,养生牢记“3宜3不宜”,安然度过酷暑

在河南焦作有这么一种菊花,好喝又健康!

【云台冰菊】

云台冰菊产自河南焦作,当地菊花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宋朝就已经是钦定的菊花进贡地方,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

焦作地处河南北部,与太行、黄河相接,这里地势平阔,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得益于天然的地理条件,“四大药菊”之一的怀菊花便是这里的“镇市之宝”。

大暑将至:50岁以上人群,养生牢记“3宜3不宜”,安然度过酷暑

而云台冰菊就选用特级怀菊花,坚持绿色种植,坚决不打农药不施肥,以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降低虫花坏花损耗率。同时,其采用高成本人工纯手工采摘晾晒,确保冰菊外形均匀饱满,低温烘干脱水,最大程度上保留菊花香气以及营养。

大暑将至:50岁以上人群,养生牢记“3宜3不宜”,安然度过酷暑

精装而制的云台冰菊朵型肥厚,花瓣精致密实,最大限度的保留菊花天然的味道,富含菊甙、类黄酮、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坚持饮用能起到很好的败火作用。

冲泡时,取2-3多冰菊,注入适宜的热水焖泡3-5分钟,即可激发菊香,待茶汤出色后,小口慢饮,入口清甜回甘,生津止渴,十分适用于在炎热的夏季饮用!

大暑将至:50岁以上人群,养生牢记“3宜3不宜”,安然度过酷暑

【3不宜】

1、忌长时间暴晒

来到三伏天后,外出活动尽量做好防晒措施,戴帽子、墨镜等,避免皮肤长时间直射太阳。同时,必备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避免中暑。

大暑将至:50岁以上人群,养生牢记“3宜3不宜”,安然度过酷暑

2、忌过度出汗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适度出汗可以排出身体毒素,清新畅快。但若过度出汗,很容易就会导致脱水中暑,极其危险。

因此,暑热天气要防止过度出汗,及时降温消汗,切忌着急上火,急火攻心。

大暑将至:50岁以上人群,养生牢记“3宜3不宜”,安然度过酷暑

3、忌贪凉吃冰

酷夏炎热,外热内虚,经常贪凉吃冰最容易导致出现肠胃虚弱。

吹空调、吃冷饮、冲冷水澡是多数人在酷夏的消暑方法,但在夏季,受高温天气影响人的汗孔、肌肤腠理均处于开泄状态,贪凉就容易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

大暑将至:50岁以上人群,养生牢记“3宜3不宜”,安然度过酷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焦作   大暑   酷夏   河南   酷暑   安然   炎热   水分   菊花   高温   人群   身体   天气   建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