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机器人,蓄势谋变

一个新兴行业总是在曲折波动中走向成熟,这句话用于形容当下的商用服务机器人再也合适不过。

2021年,商用服务机器人一年融资超过200亿元,一众创业公司受到资本争相竞逐,其中不乏一线VC和各种知名产业资本。融资热潮的前奏也很清晰,在疫情之下,“无接触配送”服务开始广为市场所接受,服务机器人的商业价值逐渐被发掘。

不过在融资热潮的席卷后,被推上风口的商用服务机器人在外部环境变化下也一度面临挑战,不少玩家都选择了收缩战线,聚焦核心业务。商用服务机器人的市场环境与商业模式也因近期突发的裁员新闻而受到多方质疑。

商用服务机器人会因此“失速”吗?

一、行业驶入转型期

“最后活下来的(公司)不是最强大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快适应环境的。”

这是红杉资本在今年5月份,向被投企业所给出的经营建议。面对外部环境影响与私募市场的寒冬,初创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红杉表示,集中思维才能让想法更专注,并为创造力提供肥沃的土壤。

转向商用服务机器人行业,经过融资后的高速增长,行业显然也同样进入了转型期,资本越发看重公司是否有突破盈利难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商用服务机器人行业的技术竞赛已经过去,竞争焦点已经转为对健康商业模式及现金流的追求,进而提升整个公司的运营效率。

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近期出现的裁员以及质疑之声意味着,行业发展阶段已经到了核心产品层面在使用场景的成熟稳定化,以及在企业层面的运营精细化和健康的现金流。只有经过多重市场验证的稳定产品,才能进一步促成商业模式的成熟以及战略的专注。

就目前主流的商用配送机器人来看,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和市场教育,下游市场环境对这类产品的核心需求也相对明确:

一是保证机器人可以安全配送。机器人需要对周遭环境进行精确识别,做出避障、急停、减速、进出电梯等动作,保证机器在运行的同时,不会碰撞到人和物体。

过去一年中,核心部件的模块化已经加速了服务机器人厂商的生产研发过程,而国内相应的产业链配套成熟也使得核心部件(例如激光雷达、移动底盘)的成本大幅下降。据ICVTank预测,2025年激光雷达价格将降至500美元/个,相比2018年降幅达97.5%。

二是拥有多功能的智慧服务。机器人在配送酒店、KTV、餐厅物品时,需要可以实现使用场景中更多物品的售卖配送。同时,机器人还应具有清洁消杀,巡逻拍照等功能,和场景内其他智能设备进行连接,让机器人从单一配送走向多元化服务的“智能管家”,参与到酒店、KTV等场景的数字化管理中。

尤其是配送机器人作为移动载体,未来更是上述场景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可以作为连接用户与商户间内容与消费的交互终端。例如,酒店、餐厅可以对终端配送机器人的工作数据进行商业分析,以此来判断市场需求和优化服务流程。

根据DimensionData的调研数据,酒店行业中,认为顾客数字化服务体验将成为未来核心竞争力的经营者占比达81%,但是认为自身在这方面成效卓著或远超竞争对手的经营者占比仅为13%,酒店业数字化转型未来需以顾客体验为导向,不断优化自身通过数字化手段服务顾客的能力。

服务机器人,蓄势谋变

从更大层面的市场规模来看,商用服务机器人的长期商业价值并没有改变。据亿欧智库预测,酒店配送机器人市场规模在2021年、2022年将分别达到111.7亿元和160.5亿元。

二、运营和供应链双重挑战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2021年世界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报告》显示,作为一种全新的产品品类,2021年全球范围内,专业服务机器人市场的营业额达到约67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12%。其中酒店机器人越来越受欢迎,营业额达到2.49亿美元。

2020年、2021年无疑是商用服务机器人的关键上升期,主流玩家均为万台级的部署量意味着商用服务机器人已逐渐成为各类行业场景的“标配”。IFR在报告中就表示,新冠疫情的流行提高了人们避免接触食品的意识,酒店机器人仍有巨大潜力,预计年增长率为两位数中段数字。

可以预见的是,行业在经过高速发展后,未来的竞争将更加考验每个玩家的运营精细化能力,而非单一的市场扩张速度。而运营精细化的本质需要来自对下游市场的理解,每一笔投入都能抓住客户需求的痛点。

当行业进入波动时,就要求企业在过往竞争中最为核心的技术迭代和设计能力迅速转换为产品量产优势成本控制优势

具体在供应链能力上,现阶段的商用服务机器人比拼的是快速交付稳定质量的产品,而非是具有概念性的创新产品。下游客户注重的是产品在使用场景中的快速部署,而不是技术是否在行业中标新立异。

以优地科技为例,其产品在积累了多年场景验证经验后,经过多个版本的打磨,通过删减无效功能,对电路结构进行了优化,实现成本降低;同时,优地自身相对完备的供应链体系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自研底盘降低了机器人核心部件的外部采购成本占比,从而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利润。而产品在实际场景的应用积累也使得优地的自研算法得以不断优化。

据了解,其最新发布的优小妹M6酒店配送机器人就采用了单仓设计,减除了机器背后的LED广告屏幕,降低功耗与成本,单台成本可降低约30%,专门应用于市场中数量占比多、前景更可期的中型酒店。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促进了需求与使用意愿的提升,在核心酒店业务当中,优地科技的已合作合作酒店数量达到6000家,相比2021年下半年增加约2倍。

不仅如此,优地科技还通过部署智能外卖柜,实现了 “客需小程序,外卖配送,自主售卖机配送”三种功能的整合。这种生态系统的初步形成为应用场景添加了更多的可能,增加了SKU,丰富场景营收流。

另一方面,产品运维团队通过7天16小时的在线监控,可以实时发现、排除、解决远程软件故障问题,并通过当地销售与FAE(技术支持工程师)解决产品上线后的故障问题,对产品快速优化。据了解,2022年上半年,优地科技在疫情反复下业绩仍然实现了逆势增长,出货量同比上升80%,营收同比增加70%。

因此,机器人作为新的生产力,它的出现不是对人的取代,而是对人的赋能,对人效的提升,对服务的升级,加速第三产业更高质量的发展。按照每台配送机器人平均行走距离10-15公里计算,ROI相当于提升酒店1.5-2倍的人员效率。核心酒店业务当中,优地科技的已合作合作酒店数量达到6000家,相比2021年下半年增加约2倍。

对于商用服务机器人来说,优地科技是一个行业转型期下的缩影,其背后的驱动力就是回归商业模式的本质,发挥并进化自身的核心优势,让产品能够切中市场的需求。

更深层次来看,配送服务机器人从0到1的蜕变式创新已然完成,在智能互联的推力下,企业将深度参与到下游客户的数智化转型浪潮中,配送机器人行业将被注入增长新动能,形成战略新格局,迎来发展新契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机器人   转型期   下游   场景   核心   机器   酒店   行业   市场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