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孔庙国子监游记

按照妹妹安排的行程,下一个景点是参观孔庙和国子监。北京是三代古都,沉淀了数百年的历史和文化,对于我们,这些都是古人留下来的文化珍宝,值得我们后人去了解,去观赏。9月13日上午,我们乘坐特11路公交车往国子监参观游览。


北京孔庙国子监游记

下车后步行来到国子监所在的成贤街,街口耸立着成贤街的牌坊,古色古韵,整条大街安静肃穆,古树参天蔽日,街两旁有精致的门楼,体现出四合院久远的底蕴和历史的厚重感。往前走不远处就看到了国子监的牌坊掩映在绿树之中,国子监三个字立刻让我有一种穿越感,感受到封建王朝时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整条街道散发着凝重的文化氛围,无喧哗叫卖之声,立刻就抚平了人们久居闹市的躁动之心。

国子监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13号,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孔庙和国子监始建于元代,合于"左庙右学'的古制,分别作为皇帝祭祀孔子的场所和中央最高学府。两组建筑都采取沿中轴线而建,左右对称中国传统建筑方式,组成了一套完整、宏伟、壮观的古代建筑群。


北京孔庙国子监游记

孔庙国子监门票30元,外埠60岁老人也同样享受半价优惠,9月份刚刚办理了老年证,没想到这趟北京之行就用上了,真的很幸运,深感国家昌盛体民之暖。我们先进入孔庙参观,然后国子监。

孔庙占地22000平方米,有三进院落。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进入第一进院落,首先看到院子正中的孔子雕像,院内的青松翠柏,高大粗硕,树皮斑驳的纹理尽显沧桑之感,御路两侧分四部分竖立着198座高大的进士题名碑,其中元代3座,明代77座,清代118座。上面刻着元明清三代各科进士的姓名籍贯和名次。

在众多的进士当中,有一些我们熟知的名人,如明代的张居正,于谦,清代的纪晓岚,林则徐,刘墉等,还有曾任中国最高法院院长的末代进士沈钧儒等,穿梭在这片数百年前的碑林中,抚摸早已斑驳的石碑,不免让人发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感慨。


北京孔庙国子监游记

在孔子雕像前留了影,走过大成门,进入孔庙的中院,这里是孔庙的中心院落,每逢祭孔大典,这里便钟鼓齐鸣,乐舞升平,仪仗威严。大成殿是第二进院落的主体建筑,是孔庙内最神圣的殿堂。大成殿始建于大德六年,后毁于战火,明永乐九年重建,其规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建筑等级,堪与故宫太和殿媲美。殿中供奉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木牌位,神位两边设有“四配十二哲”牌位,殿内还悬挂着许多皇帝赐写的牌匾。东配殿里设有展厅,介绍孔子一生的经历,以及孔子在世界的重要影响和地位。


北京孔庙国子监游记

孔庙的中院建有13座御碑亭,座座碑亭红墙金瓦,美妙绝伦,亭前均植有古树,绿树与红墙相衬,最有古色古香的韵味,不论你在哪个碑亭前留影,都是最美的瞬间。院子里有许多已生长几百年的古树,历经沧桑依然郁郁葱葱,有的古树有古藤相绕,更加意蕴万千。

在大成殿西侧的台阶下有一棵高大的古树叫触奸柏,相传明代奸相严嵩曾代嘉靖皇帝祭孔,当他路经这棵古柏树下,突然狂风骤起,一个伸出来的柏枝刮掉了他的乌纱帽,严嵩吓得仓皇逃走,后来他真的获罪,被摘了乌纱帽,最后饿死街头,不得善终。随后百姓认为此树有灵性,能辨忠奸,故称此树为“触奸柏”或“辨奸柏”。


北京孔庙国子监游记

这棵古柏据说已生长700年,是孔庙里树龄最长的树。“触奸柏”现为北京孔庙一景,游客至此,导游必于讲解,是为佳话。看完了触奸柏,我们坐在院子西边的一棵古树下歇脚,一边吃着午饭一边看着一队队的老人团匆匆走过,他们是走马观花,而我们是慢赏细品,不免生出些得意来,要不是妹妹,我也没有这悠闲的北京之旅呀,心无旁骛的身处美景之中,真的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吃完午饭,我们进到第三进院子,这里有古装的礼乐表演,稍事等待,表演就开始了,鼓乐渐起,诗诵顿挫,好似从远古飘来的天籁之音,一直浸润到你的骨髓里。窈窕淑女,润朗少年,曼妙的舞姿好似天降仙女,美不胜收!可惜时间太短了,还没看够,世上美好的时光总是这么短暂呀。


北京孔庙国子监游记

看完表演,我们从孔庙的西门持敬门进入国子监。

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占地面积27000多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集贤门、太学门、琉璃牌坊、辟雍殿、彝伦堂、敬一亭。国子监主体建筑经历7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

集贤门是国子监的大门,因我们是从孔庙的西门进来的,也就是持敬门,为什么叫持敬门呢?就是国子监的“监生”要进入孔庙时,要持有一颗敬畏的心,这颗敬畏的心,就是对孔子的尊重和敬畏。

进到这里就是第一进院子,院子里有很多古树,往北就是太学门,门楼恢宏漂亮,仰望太学门的匾额,宝蓝色底子上写着两个烫金大字:太学,简直太美,这就是古代最高的大学府邸,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北京孔庙国子监游记

踏进门楼往北望去,是一道三间的琉璃牌坊,红色的拱门,绿墙金瓦,十分耀眼夺目,牌坊正面刻有“圜桥教泽”四个大字,反面刻有“学海节观”四字,均系乾隆皇帝御书。牌坊上覆黄色琉璃瓦,以示皇家向学重教的传统。相传这里是真正的“龙门”,因此,现在的学子在高考前都到这里过龙门,以祈求高考得中。

过了牌坊,又进一个院落,这里就是国子监的主体建筑:辟雍。辟雍大殿,建于中轴线中心一座四方高台之上,四周有圆形水池相围,是一座方形重檐攒尖顶殿宇,四面开门,设台阶六级。辟雍周围环绕着长廊,四面架设精致小桥横跨水池与院落相通,这种建筑形制象征天圆地方。乾隆皇帝之后,每逢新帝即位,都要来此讲学一次,以示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


北京孔庙国子监游记

据说当年乾隆皇帝在辟雍建成的第二年早春,就到国子监辟雍大殿举行了首次“临雍讲学”典礼,声势浩大,盛况空前。殿内东西两边站着王公大臣,听他讲学的学生和各级官员都跪在环桥以南的甬道两侧,据记载,仅听讲的学生就有3088人。皇帝讲学时,身边有人再将皇帝所讲内容大声传给广场上听课的学生。

辟雍大殿左右两侧有廊房,称为六堂。分别为:率性堂、诚心堂、崇志堂、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是贡生、监生们的教室。其中率性堂是国子监六堂中最高级班上课的地方。监生们修完了其他五堂的学业,最后来到率性堂,学习治国理政的方法,合格后才能加入治国理政的实际岗位。想想当时培养一个合格的治国人才需要付出多少努力!


北京孔庙国子监游记

辟雍大殿后面有正房七间,名彝伦堂,是藏书的地方,但现在没有对外开放。彝伦堂前有孔子塑像。孔子作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后人誉为“万世师表”,受到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尊崇和敬仰,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当我们离开辟雍时,走在西面的小路上,看到一棵弯曲的老槐树,这棵老槐树叫罗锅槐,据说当年乾隆与刘墉一起路过这棵老槐树时,皇上看到此树会心一笑,遂调侃刘墉:这棵树与你很像啊!此后这棵树就叫罗锅槐了。这也许是后人的杜撰也未可知。


北京孔庙国子监游记

走出国子监,已近黄昏,国子监大街依然安静肃穆,这也许是几百年来积淀的文化氛围,让人浮想联翩,当年的皇帝“临雍讲学”来到国子监的情形,一定场面恢宏,监生们每日在此行走,背负治国重任,不是如今百姓在此游历的轻松悠然,他们是国家的栋梁,为我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付出毕生的精英们,史册上如今他们的名字仍在,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这所教书育人的殿堂,一定会永世为后人所景仰。

诗曰:三朝国子监,倾国育精英,人才辈出地,功勋垂青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国子监   孔庙   刘墉   牌坊   大成   孔子   太学   院落   北京   皇帝   游记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