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 话养生

三伏天 话养生

明天(16日)就进入2022年的伏天了,俗话说“ 热在三伏”,我们大房山也将迎来一年中的最热时期。今年的三伏天又是40天“超长待机版”,虽然比较难熬,但是只要合理应对高温天气,就能趋利避害,让我们了解一下三伏天的养生吧!

三伏天高温高湿易头晕目眩、心绪烦躁、食欲大减、胃肠道功能紊乱,所以在三伏天,在饮食上要有讲究:

1、补水养生

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阻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会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宜多喝些凉白开水或淡盐水。

2、多酸多甘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

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等。

3、补气去火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倩感障碍"。

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

4、健脾祛湿

三伏天没胃口、没食欲是不少人的通病。脾胃为后天之本,吃不好就会引发很多问题。宜喝点橘皮茶、山药玉米糊养脾胃。

三伏天湿热,人往往感到头重脑疼,容易抑郁、倦怠、胸闷、胃口不好。暑湿侵害人体可出现胸膈满闷、饮食无味、口中黏腻、头昏月面胀、肢体困重等症状。暑湿之气乘虚而入,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很容易心气亏耗,出现中暑症状。宜喝赤小豆薏米粥、冬瓜莲子粥、绿豆山楂汤来去除湿气。

总之,在三伏天我们情绪要稳定,心一定要静下来,这样才能积极面对高温高湿天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伏天   房山   湿气   脾胃   食欲   夏季   高温   食物   人体   饮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