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点赞的这种养育方式是完全错误的,大家千万别模仿

最近在网上瞎逛,看到一个央视新闻点赞转发的视频,就是一个奶爸骑行带着4岁的女儿到处旅游,这个奶爸带着女儿先后去了西藏、新疆等多个地方。

央视点赞的这种养育方式是完全错误的,大家千万别模仿

女孩看着很漂亮很可爱,在那蓝天白云雪山下,再配上爸爸对孩子的爱、西藏的圣洁,这一切美好的事物凑在一起,确实让人感觉充满了爱和温馨,因此也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点赞支持。

其实这已经不是央视第一次点赞转发这类视频了,前两年一个广东的90后单身奶爸,也是带着4、5岁的女儿骑行西藏,历时71天,骑行了4139公里,当时也是引起了网上热议。后来那个奶爸还上了电视,搞起了直播。

这两年,随着自媒体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模仿这位奶爸,也是带着小小年龄的孩子到处旅行,我在视频中也看到过不止一个了。

从表面上看,通过这样的旅行,孩子增长了见识,而且还有父母的陪伴,好像是一次不错的成长经历,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好处,但事实上,这样的养育方式是完全错误的,就是在祸祸孩子。

看清楚,我说的是“祸祸孩子”。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道理很简单,这严重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央视点赞的这种养育方式是完全错误的,大家千万别模仿

童年孩子的成长任务

我们人是有成长规律的,不是你想怎样培养就怎样培养的。

为什么都是九月怀胎?为什么孩子基本都是三翻六坐九爬?为什么孩子基本都是2岁左右掌握语言?为什么孩子基本都是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大家没发现吗?孩子成长是有规律的,到了什么样的年龄,他们就会表现出相应的行为。这是我们基因千百万年进化的结果,是一种最优解,可以最大化地提高我们的生存几率。正是这样的规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生存,那些不是这种规律的基就都被淘汰了,因此我们才表现出这样的共性。简单地说,在我们的基因中,已经刻画了基本的成长规律。

而我们要教育孩子,就应该顺应这样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的成长最大化,收益最高。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这才是最正确的教育。

就比如说孩子到了语言敏感期,我们就应该训练孩子说话,这时候才可以让孩子最快地掌握语言。在语言敏感期之前或者之后培养,不是说不能训练,只是训练的效果会很差。

而对于4、5岁的孩子,甚至说10岁以下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成长规律是什么?就是要多跑多跳,多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促进孩子的身体发育,尽快地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孩子身体素质提升得越快,能力越高,他们的自保能力就越强,就越可以在脱离父母的情况下保证自己的生存。

二是训练自己的社交能力,为将来的团队合作打好基础。社交是一个能力,是需要慢慢掌握的。当他们跟其他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时,他们就会慢慢地掌握社交能力。

央视点赞的这种养育方式是完全错误的,大家千万别模仿

有的父母可能会说:你说是这样的成长规律就是这样的规律?你有什么证据?

其实证据很明显,只是你一直不留意罢了。你看看10岁以下的孩子最喜欢干什么?他们喜欢旅游吗?他们就喜欢跟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这种喜爱都超过了玩手机看电视。你可以观察下,是不是这样?是不是他们就不愿意呆在家里,就愿意出去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就愿意到处上蹿下跳的,一刻也坐不住?

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喜欢?答案还是基因,因为他们发展到了这个阶段,为了满足自身的成长需求,基因就会让他们对某些东西表现出特别的喜爱,通过喜爱的行为满足内在的需求。想想小孩子为什么都喜欢玩泥巴?为什么都喜欢玩捉迷藏?为什么到了青春期都喜欢异性?归根结底还是基因决定的。

现在没有疑问了吧?

明白了这点,我们再来看父母带4、5岁孩子长时间旅行,就可以知道这个行为所存在的问题了。

央视点赞的这种养育方式是完全错误的,大家千万别模仿


长时间旅行对孩子的伤害

当父母带孩子长时间旅行时,无疑就会耽误孩子的这两个成长任务。

对于社交能力的影响还好说,只要不是时间特别长,一两个月甚至半年还可以接受,孩子回来后多跟其他小朋友玩耍,还可以补上去,但是运动就不一样了。

在旅行中,孩子基本就是坐车,很难得到运动。而且这种不运动不是一两天,而是一两个月,甚至半年,在孩子身体发育的关键期,你让孩子长时间不运动,这不是严重耽误孩子的发育吗?

我在我的另一个另一个专栏《改善儿童注意力的30节感统训练课》中就专门谈到过,现在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感统失调。而孩子为什么会感统失调呢?归根结底就是运动不足。

现在不像以前,以前的孩子大多数生活在农村,父母也不管,孩子可以到处玩耍,身体得到充分锻炼,因此很少出现感统协调问题。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大多数孩子生活在城市,再加上父母管得也严,因此孩子的运动量严重不足,于是孩子就会出现感统失调现象。

你想啊,当孩子运动不足时,大脑、神经、肌肉就得不到充分的锻炼,他们相互之间的配合也不会默契,那在需要他们协调配合时,它们就容易出现问题,于是感统失调就出现了。而孩子听课写字时,需要它们完全发挥自己能力的同事,各个部分还要协调配合。但因为运动不够,各个部分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育,相互直接的配合不够,那孩子听课、写字就比较吃力,当然也就容易出现走神现象了。

央视点赞的这种养育方式是完全错误的,大家千万别模仿

而父母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换来的是什么呢?换来的是所谓的见识、陪伴,而这两个其实意义都不大。

陪伴必须要这样长时间的旅行才是陪伴吗?你在家里陪着孩子一起玩耍,就不是陪伴了?

而所谓的见识,那更是搞笑了。4、5岁的孩子懂什么?在他们眼里,周围小公园里的风景跟西藏、新疆的风景差别并不大,因为他们都没见过。换句话说,你带他们去周围公园旅行带来的见识,跟去西藏、新疆带来的见识是一样的。他们也并不会认为西藏、新疆的景色有多美,因为美是需要对比的,他们没有基础,靠什么来对比?你之所以觉得西藏、新疆的景色美,是因为你大脑里有你原来生活地方的景色,这样一对比,你才知道什么是美,孩子有这种经验吗?所以你所谓的见识,对于孩子毫无意义。

而且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基本都会忘光,根本就记不得。当然,也不是完全不记得,他们大概率会记得跟你出去长时间旅行过,但是看得了什么,却基本不会记得了。

再退一步说,即使记得了,·那这点所谓的见识也是用他的主要任务没有完成换来的,你觉得值吗?这不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吗?

总结

带孩子旅行没问题,但不要长时间的旅行,那样的旅行对于小孩子没有意义。而且不仅仅是没有意义,反而会耽误孩子的正常成长任务。

培养孩子要顺应孩子的规律,不是你觉得怎么好就怎么教育。那如何判断孩子的规律,知道什么是孩子最需要的呢?教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做选择,看看他们喜欢什么。

让4、5岁的孩子做选择,你看看他是喜欢去旅行,还是跟自己的小伙伴一起玩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西藏   新疆   基因   见识   央视   规律   父母   错误   能力   方式   孩子   旅行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