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取舍之道,哪个才是HIFI的正道?

退休在家,闲来无事,把之前很多年的影音爱好又捡了起来,最近新入手了一套HIFI系统,听感大赞,也让我的生活多了不少的乐趣! 在学习音响之道的过程中,发现音响其实是一个蕴含很多学问和哲理的东西,这些东西和生活中的哲学相通,可以给人很多启示。


中庸之道,取舍之道,哪个才是HIFI的正道?


先来说说我的音响系统


音箱:BT-AUDIO 交响二号落地箱

功放 :路遥1590前级,路遥1582MKⅡ后级

音源:天逸ty-i30数字播放器

线材:PR75发烧喇叭线 WZ98发烧音频线




中庸之道,取舍之道,哪个才是HIFI的正道?


先来说说交响二号这个箱子,起初在买音箱的时候我就准备想买一个大的,不过很多大箱子价格实在是太贵了,并没有那么多的预算,看着看着就看到这个交响二号了,12寸的大同轴单元,多分频的设计,超大个的箱体,几乎满足了我的全部期望,同样的价位在也难到找到这样的箱子了,看了坛子里其他的评价后,就决定试试这款箱子了。当然交响二号也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声音宽松大气,低频沉稳有力,三频均衡,不管是人声的细腻,还是交响的气势,还原的都非常到位,也是打破了我原有在网上购买音箱的顾虑和对国产音箱的偏见!看来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是专注的去做,我们没有什么东西是做不好的,那些说只有国外才能造好什么之类的,骨子里还是有点崇洋媚外的意思。


中庸之道,取舍之道,哪个才是HIFI的正道?


再来说说功放,我配的是这个路遥的1590前级和1582MKⅡ后级,电路优化的也很好,输入级是一典型的双极型差分放大电路,其优点在于采用高电压供电,保证瞬态时大幅度信号电压能得到充分再现。另一个优点是采用反射电流源作为负载,既使失真降到最低限度又使频率特性大为改善,非一般负载电路所能比。保证了这个组合的瞬时功率很大的情况下,不失真,这样推大箱子才不会拉夸,很多功放为什么一放交响就不行了,因为瞬时功率一下在就上去很大,很多功放受不了,失真了,自然不好听了



中庸之道,取舍之道,哪个才是HIFI的正道?

中庸之道,取舍之道,哪个才是HIFI的正道?


音源我到是觉得够用就好,不能太差了,太差的话系统整体肯定会收到一些影响,但我觉得也无需投入太多,很多贵的音源,我觉得提升空间很有限,所以选音源就根据自己的需求好了,CD机的整体效果会更稳定一些,但是听歌需要很多CD碟的积累,如果是新手,那不建议买CD机,因为后期的投入很多,如果是老玩家,那自然CD机更好一些,我则选择了一款数播,这样直接网上下载无损音乐,听歌就比较方便了。


中庸之道,取舍之道,哪个才是HIFI的正道?


总之玩音箱没有一定之规,不一定贵的或者说大品牌就好,还是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比选车一样,油车,电车,邮电混,都不错,哪个好根据自己情况选!也跟大家说说我这段时间对HIFI的理解和认识。


1、平衡之道:玩音响的人,最爱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三频均衡,衔接完美”。这应该是玩音响的最高要求,因为人耳朵能听到的声音范围是20~20000HZ。如果低音过强会发闷而掩盖中高频。高音过强会变发刺而耳朵难受。中音过强会太厚而显得粘腻。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三者均衡,接近真实。每一块过多,都不好


2、取舍之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喇叭,所以完全的平衡是做不到的,最终只能有所取舍。而取舍又和每个人的听音取向,音乐类型,室内环境息息相关。不加取舍追求完美是不现实的。所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是最关键的


3、中庸之道:音响中有个不灭的定律,就是中频永远是最关键的,因为人声和乐器的主要频段都在中频段,所以是得中频者得天下。但要做好中频也是很难的,因为要兼顾平衡,一般喇叭都至少有低音和高音两个声道。往往两者衔接的部位正好是人耳最敏感的中频段,因此使得中频出现失真。年轻人可能会追求音响的刺激,往往追求华丽的高频或者震撼的低频。但是老烧友往往看透凡尘,最终回归到全频喇叭(单喇叭的音响),虽然不高不低,但是中频是最真实的,听着舒服,不累,适合长时间听。这和中庸之道确实非常的吻合


4、真实是最难的要求:音响玩家有句名言“多只香炉多个鬼”,从音源到功放再到喇叭,每个环节都会引入新的失真,这其实和每个人的沟通环境一样。你想到的和你说的和别人听到的,已经不一样了。而人传人级级递减,最后可能差个十万八千里。所以要保证真实是很难的,里面充满学问 5、控制力需要更大的能量:玩音响的都知道,后级功放往往功率越大越好,不是因为功率大了声音大,而是因为功率大了控制力好。喇叭收放自如,动态大,速度快,不拖泥带水,高音不刺低音不混中音不干。一切恰到好处。相信做人也是一样,意志力最坚定,内在POWER最强的人,就是能屈能伸,收放自如,可以在低谷时耐住寂寞,在诱惑前把持底线,在获得机遇时爆发最大的能量


6、只有差异,没有对错:如果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音响绝对是一个极为细分的市场类别。音响展逛下来上百个展厅,基本没有任何两个是重复的。从音源到功放到喇叭,千百种音色带来千万种搭配。虽然有大类别的差异,例如英国声的细腻,美国声的大气。但是同样是英国声,也有无数种截然不同的走向。正因如此,各大音响论坛经常发生各种论战。但在我看来,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音乐类型多样,音响又不可能完美,总得有所取舍。有人喜欢古典,有人喜欢流行。有人喜欢人声,有人喜欢乐器。有人爱听味道,有人关注细节。。。所以这不是一个争论得出结论的问题,甚至是一个没有必要争论的问题。只有差异,没有对错


7、实践出真知:正是由于音响的特殊性,没有实际听到之前,看再多描述和推荐也是用处不大的。别人喜欢的取向不一定适合你。只有“用耳朵验货”才是王道。纸上谈兵是没用的


8、适可而止:玩音响叫“发烧”,为什么?因为确实烧钱。就像单反机身和镜头的搭配变化多端一样。音响中碟片,CD机,前级,后级,喇叭,线材,脚垫……影响音质的东西太多了。搭配千变万化,一旦不能理性消费,往往就陷入了不断烧钱的循环。就像有些女生,买了双漂亮鞋子,却发现没有好快的裤子配。买了裤子又缺衣服……不知不觉中钱就烧掉了。另一方面,音响的价差极大,几块钱的耳塞,到几百万一套的音响。其实功能都是一样的。而且很明显的是价格到一定档次,再往上往往是微调,或者风味的区别。但是价差却可能高达十倍百倍。原因其实很简单,一个人跑百米想从15秒提高到14秒,其实很简单,锻炼两周就够了。但是从9秒7提高到9秒69,却比登天还难。这其实是极限的概念。大部分的人可能花顶级器材十分之一的钱,却能换到70%的效果,足矣。何必追求极致却不考虑自己的承受力呢?从商业角度看,旗舰产品研发成本高,但是因为受众面窄,最终能卖出去的少。每台不平摊多一些利润怎么能赚得回来呢。所以奢侈品利润率必然高,这是定理。


比较好的是产商研发期间往往是为了树立技术标杆,旗舰出了之后必然向下移植关键技术,出廉价的普及型号,这个时候再出手就要理性的多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也是最近的感悟所得。因为喜欢音乐,也喜欢技术,所以我对音响很着迷。仔细想想,其实音响当中蕴含了很多哲理与玄机,正是因为这些使得音响特别有趣。但是归根到底,工作挺忙收入一般。发烧是不适合的,王道还是有一套不错的音响,收心享受音乐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中庸之道   音源   中频   频段   功放   正道   人声   喇叭   音箱   功率   音响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