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是一种疾病吗?

心肌缺血这个词想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所耳闻。很多人误认为心肌缺血是一种疾病。但实际上是指对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缺血缺氧状态,心肌能量代谢异常。它本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病理状态。

要知道,心脏活动所需的能量几乎都是需要在有氧代谢的情况下进行的。即使人体处于完全安静的状态,心肌对血氧的摄入也是非常高的,达到近70%。正常情况下,机体有完善的自我调节机制,可以促进血液供应的相对平衡,保持心脏正常工作。但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心肌血液的供需会失衡,最终发展为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是一种疾病吗?

就临床资料来看,大多数情况下,心肌缺血其实是基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等疾病。但也有相关的风险因素,如以下几点需要警惕:

1.饮食不当

不得不说,当代人的生活条件有了质的飞跃。但正是这种改变,成为了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的突破口。比如长期大量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容易导致代谢紊乱、肥胖等问题,进而增加心肌缺血的发生率。

2.抽烟喝酒

香烟中的尼古丁不仅是成瘾的罪魁祸首,还会对心脑血管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动脉逐渐受损,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而且,这些物质还具有兴奋作用,能使吸烟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酒精也是一样,不仅扩张血管,还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长期抽烟喝酒无疑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隐患。

心肌缺血是一种疾病吗?

3.过度疲劳

如今,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经济消费水平越来越高,每个人的日常工作生活压力都相当大。很多年轻人每天上下班,让身体处于过度疲劳的状态。

相关研究表明,慢性疲劳应激是中青年人心肌缺血的原因之一,也是早期冠心病的原因。疲劳约占心源性猝死的65~80%。

4.缺乏锻炼

相关研究表明,受工作因素、电子产品等方面的影响,中国居民每天静坐时间超过10小时,很多人对运动不感兴趣。久坐不仅是肥胖的原因,还会影响血液循环速度,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最终导致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是一种疾病吗?

总之,心肌缺血不仅是疾病的症状,也是机体的病理表现。一旦心肌过度缺血,就会导致心肌坏死,突发心肌梗死,甚至有猝死的危险。所以要警惕心肌缺血,有必要远离不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

【声明:文中所用的资料与图片来源于网络和文献,仅作医学知识的科普所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心肌   疾病   病理   机体   动脉   疲劳   血液   心脏   因素   状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