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中的小我

应老同学邀请,到天津一游。路线是乘动车到北京,然后同学的朋友从北京用车送我们到天津。23日清晨5点起床,略作准备,吃了碗荷包蛋挂面,去等到火车站的公交。6点半上公交,7点到火车站,同学已等在那儿,略微寒暄几句,就进入地下候车室。哇,好多的人啊,刚才在站前广场还有初秋的凉风习习,一进候车室热气扑面而来

。这里人头攒动,你挨我,我靠你,几乎转不过身,我不由感慨:“中国人真多啊!” 在这里等检票上车的旅客大都神色严肃,也许是怕听不见检票的号令,也许是被这热浪翻滚,杂味横陈的氛围窒息,说笑的人很少。我和同学挤在人群里,也是默默等待,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好慢,细细的汗珠早就从脑门渗出,身上也感觉黏糊糊的,盛夏的感觉在此时回归。好容易前面的人开始移动,我们也跟着抬脚起步,机械运动,看见的只有前面一片人头。好容易检完票随着人流到了站台,距开车时间只有两分钟,再看动车还无影无踪,原来动车也晚点。动车晚点10分钟,顺利登车,找好自己的座位,总算长出一口气,一个钟头后就到北京了,这动车上还比较舒服,我拿出一本供消遣的《读者文摘》,用它陪我度过动车上的一个钟头……

九点十分,到达北京西站,随着熙熙攘攘的旅客,穿过地下通道。这里的地下通道虽然宽敞,但仍然拥挤,同学告诉我,说今天的人少多了,要是节假日,你会被别人推着走,想不走都不行。西站地下说不清有多大,我们从第二出站口出来,感觉走了好远,这里“人烟”稀少,有几个大学的接待站,显得空空荡荡。乘电梯上到地面,不知道接我们的车在什么地方,同学打电话联系,他的朋友说警察直个劲撵他,不好停车,只能在第一出口处的天桥附近绕圈。我早已不辨东西,幸好老同学是个北京通,嘱咐我跟紧了,别丢了,然后东拐西绕向前走,我紧随其后。

穿过第二天桥,又走了好长一段路。这老同学倒是腿脚利索,走得倍儿快,路上人又多,我俩常常被别人冲散,这时我就紧盯着那满头白发作标志,紧走慢跑不被落下。好容易穿过了第一天桥,老同学看到接他的车了,招呼我:“车在这儿!”我正走一个斜坡,闻招呼抬头一看,没想到脚下没准了,只感觉脚下一滑,身子向前冲过去,扑通一下摔倒了,周围的人一片惊呼,我打了个滚儿站起来,低头看看,身上竟然没沾上土,不好意思地对周围人笑笑,向有点惊愕的同学走去,赶紧钻进车子,感慨地对老同学说:“来到天子脚下,先行叩拜大礼,想不叩头都不行。”说完,我们都大笑……

车子从西三环直奔六环,同学有事需要到顺义一趟,看来他的朋友小邰并不太熟悉周围路况,老同学却如数家珍,按着同学的指引车子行驶一个半钟头到达顺义,发现这个地方环境不错。一是公路旁绿树成荫,一片浓郁;二是绿地颇多,房舍整齐有序;三是地铁已通城内,与北京成为一个整体。同学找的人在档案局,车子停在档案局门前,他上去找人,我们在楼下等待。院子里一排景观树引起我的注意,它们排成整齐的一排,圆形的树冠,都是翠绿硕大的叶子,开着大朵大朵的红花,煞是漂亮。我问小邰这是什么树?小邰摇手说:不知道。我只好拍下来,以后请行家辨认。

十一点,同学出来了,说这的书记挽留大家吃饭,他考虑我两都和人家不熟,婉言谢绝了。我称赞他:明智!与其在这里坐等吃饭,那如我们直奔天津,再说现在还不饿,赶时间要紧。车子顺原路返回,同学指引要从六环上京津高速,小邰说早晨出来急,没加油,得先加点油,只好先找加油站。

还好,公路上行驶十几分钟,就看到了一个加油站,刚开到大门口,发现“现已停业”的牌子。小邰还算机灵,下车去询问何处还有加油站,看门人告诉他,顺旁边便道,走几百米就到。小邰开车倒挺快,不一会儿就开到了一个大院子前,人家有横杆拦车,看不到加油站的痕迹,原来走错了,车子又返回来,穿过一个桥洞驶向另一条公路,十几分钟后,看到了加油站。小邰一边加油,一边询问从哪儿上京津高速,可惜加油的两位姑娘都不知道。在这加油的还有两辆大货车,小邰询问大车司机,得知直走就可以看到天津方向的指路标。看来我们误打误撞,倒走了一条近路。

加好油,我们迅速出发,很快找到了天津方向的高速,但不是京津高速,是津蓟高速,新修的一条通天津的高速。这时时间已快12点了,老同学提议,在高速服务区停车吃饭。车子驶过顺义,没看见服务区,又继续前行,到了蓟县地盘,还是没有服务区,十二点半到了蓟县县城出口,大家决定先下高速吃饭去,吃完饭再走。进入县城,就近找到一个比较干净的饭馆。三个人,小邰竟然要了六个菜,所以剩了好多,造成了浪费。这次去天津,老同学一个主要任务是帮小邰拉关系搞贸易,所以小邰自然就是东道主了。吃完饭,再返高速,时间已是下午一点半多。

津蓟高速,穿越两个大山洞,第一个山洞大约有4000米,感觉在洞里走了好长时间;第二个山洞留意了标志,是2700米。蓟县的山也是石多土少,山上植被稀薄,没什么好看的。接近天津时,看到了几条大河,我以为是海河,老同学说不是,因为车速太快,一闪而过,来不及拍照。下午三点左右,下高速,同学的战友已开车等候在收费站外。

见面后,同学钻进他战友的车子,我们的车跟着他们的车子走。我趁机给天津几位同学打电话,告诉他们已到天津,等安排好住宿处,请他们来一会。听着同学们一个个喜悦的问候,周身的疲劳一扫而光。公路上车太多了,走不动,我借此机会留意了天津的建筑,因为上次回阜平看到好些楼房涂成了灰色和土色,觉得很不好看,可是看到北京六环附近和天津近郊的房子,有许多也是这两种色彩,莫不是也是一种新时尚吧,阜平采用这两种色彩大概也是学来的。但越到市里,房屋建筑就越不一样了,唯一的感觉就是“挤”特别是旧城区,楼房之间间距很小,青草绿地几乎看不见,到了宽敞的大街上,看到楼房大都不是太高,排列整齐,色彩也较艳丽,特别是红色屋脊耀眼夺目,这自然让我想起了阜平河北宾馆和海燕水库旁边的建筑色彩。

大城市中的小我

下榻在一个叫鼎家快捷酒店的宾馆,条件还不错,同学和小邰住511,我住218。安顿住下,他们在511谈论买卖的事,我在218接待来访的同学。最先到的是还在外运打工的张文君同学,他一来就张罗晚饭事宜,我建议就在宾馆同学们聚聚,他坚决不让,感觉档次太低,到底还是联系了一个距这里较近,而又有档次的香港风味的酒家。第二个来的是樊月龙同学,我们是同学六年的老同学,现在仍然兼着天津信息协会的副会长。第三个来的是胡凤莲同学,我们2010年聚会见过,我两见面先拥抱,她笑着告诉我:“你又胖了一点。”我也笑着回答:“不是胖了一点,而是胖了很多点。”

我们的班长樊贵明同学本来在唐山旅游,听到我们来天津的消息,下午匆忙赶回来了,而且没顾得回家,直奔宾馆而来。李宝文同学来的时候,我们正谈得热闹,他是我们班的团书,是我班同学中官职最高、工资最高的一个。最后来的是刘广英同学,我们的生活委员,我们快50年没见面了,一见面紧紧拥抱,无限亲热。她满头银丝,显得苍老了些,陪同她来的是她的老伴,倒显得年轻。同学们都到齐了,我这小小的房间里已坐不下大家,我给老同学打电话,说大家都到齐了,还是先吃饭吧,于是一行众人边笑、边说、边走,前往饭店。

我们的餐桌上,是没有酒的,因为大家都是奔70的人了,不是高血压,就是高血糖,或高血脂,还有的心肌缺血,或腰椎间盘突出,只有个40多岁的小邰,因为经常开车,也是滴酒不沾的。大家以茶代酒,互祝健康。天津的同学都感谢我们的到来,给大家创造了欢聚的机会,并且说,以后要多创造这样的机会,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因为这样的聚会聚一次少一次。有同学纠正说:不对,应该说聚一次多一次,大家开怀大笑,其乐融融。

茶饱饭足,走出宴会厅,我邀请大家到宾馆再坐坐,大家欣然前往,都说难得这样一个机会,应该多聊一会儿,大不了一会儿打车回家。于是我们都到了宾馆的大厅里,正好厅里有沙发,又请服务员找了几把椅子,大家继续海侃。我来的时候带来一点阜平大红枣,本来准备住谁家就把枣留给谁家,现在住宾馆了,同学都在,就请大家都尝尝吧。我回房间把枣子拿下来,请同学们品尝,尽管刚吃过晚餐,腹中胀满,大家还是都吃了几颗红枣,并且期望阜平的红枣质量更好。其间大家谈的最多的还是健康问题,互相介绍健身养生的方法。我发现有几位同学现在没有任何健身活动,所以建议他们多参加锻炼,说得高兴,我还给他们打了一段陈氏太极拳,同学们还都为我鼓掌助兴。

我们班的班委会就在天津,天津的同学也都是我们班的佼佼者,现在大家在一起,回忆过去,更感到亲切、愉快。他们都希望我们多住几天,在天津好好玩玩,宝文还准备找车带我去大港玩玩,但老同学家中还有事,我们明天一定得返回保定,大家都觉得很遗憾,一再叮咛下次再来,一定多玩几天。

一直快九点了,天津的同学才告辞,大家互道珍重,握手告别……

晚上,我久久不能入睡,也许是同学相聚的兴奋细胞还没有平静下来,也许是这样的聚会更多的引发了怀旧的情思。想一想五十年前的姑娘小伙,如今都是奔古稀之年了,真是时不我待啊!甚至幻想着,如果我们再回到高中时代,我们之间会不会有更多的动人故事……

第二天,既然不能旅游,就想早点返程了。7点在宾馆吃了免费的自助餐,同学的战友就来了,他们要带小邰去见一个进口建材的副总,我当然只有随行啦。哪位小邰,在亚美尼亚买了一座大理石矿山,这次是来天津打通销路的,人家办正事,我是捎带会同学。九点他们的会见结束,哪位战友的司机指给我们上北京高速的方向,我们就正式返回北京。天津有一条市内快速路,顺着它就看到北京方向的指路标,不过这个距离挺长,几乎穿越大半个天津。等我们七拐八拐上了高速,时间已经10点了。

这次走的是京津高速,刚走了一段时间,前面就塞车了。我有点纳闷,高速还塞车?原来前方在修路。这是从北京到天津最古老的一条高速,年久自然破损,怪不得我觉得它不像高速,倒像大公路呢,旁边连个护栏都没有。好容易过了修路地段,一切畅通无阻了,车子直奔北京。在车上老同学可能觉得我出门一趟,也没有好好玩玩,有点歉疚,建议到了六环找个售票点先买车票,然后吃了饭在北京找个景点玩玩。我说:“算了吧,还是早点回去吧,这么点时间,弄那么紧张干什么?吃了饭直接到车站买票走人吧。”最终按我的建议执行。

进了北京三环,找了个干净的饭馆,叫“富贵熏肉大饼”的酒家,我这位老同学在新疆吃肉成习惯了,一看牌子就决定在这里吃饭。对这熏肉大饼我吃着觉得一般,他们两个都说好吃。吃饱喝足之后,老同学还惦着给老伴带一份回去,我不觉莞尔。

小邰一直把我们送到进站口,我和同学下了车匆匆忙忙找卖票的窗口。老同学按照自己的记忆一直向左找,结果到头了还没找见,于是回头向右。我问一个类似工作人员,卖票在哪儿,他说,前面就是。继续往右,看到了“买当日车票”的牌子,还好,人不多,我拿着东西,同学去买票,一会儿就出来了,告诉我:“有票,没坐。”原来是站票!现在时间是下午一点,火车是2点18开,我们得在车站等车一个多钟头。没办法了,既来之则安之,顺应自然吧。我们的候车室是第九候车室,进去的时候人很多,旅客大都席地而坐,有数的座位上都坐满了人。

还好,我们刚走到一排座位前,就有两个人站起来拿着行李走开了,原来他们的车次开始检票。真是有福之人不用忙,我们就不客气了,顺势坐了下来。同学给我介绍经验,说一会儿有卖小板凳的来,5元一个,到了车上找个合适的位置,坐上小板凳就可以了,并且说,他20天前那次就是这样。我等了一会儿,也不见他说的推销小板凳的过来,决定自己到大厅里去买。大厅的各类摊点五花八门,但问了几个摊点,都说10元一个,我决定去找5元的,一直走到尽头,还是没有,看来同学的经验也是老黄历了。

走到顶头的摊位前,决定从这儿买,那位摊主很热情,问我谁坐,我说我坐,他说那你买这个吧,这个稳当,价钱是一样的,我试了试,是挺稳当,于是付了20元,买了两个,返回候车室。我告诉老同学,找不到5元的,只好买这个了,而且说正好家里缺小板凳,这就一举两得了。天知道,我家的小板凳都想往外扔呢。

2点10分检票上车,估计车上人多,但没想到这么多。同学上车后一直往前走,我也只好紧随其后,不知他到哪儿去放置自己的小板凳。我们的车厢是2车厢,从车厢尾一直走到车厢头,一转眼,老同学不见了,我正东张西望,听到了他的喊声,在这呢!原来他早找了个靠一扇小门的地方坐下了,那里面还有一位小伙子坐着,我只好挤进来,在他们的对面把小板凳放下来,总算有了一席安身之地。这里不到一平方的地方,挤着我们三个人,又闷又热,一扇小门隔开了我们和车厢通道上众多的旅客。小伙子是到保定上学的,车上之所以人多是正赶上学生返校和新生入学的高峰,我们也是命苦。就这样,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坐累了站一会儿,站累了坐一会儿,运行近两个钟头,终于到了保定。

回到家,先打开电脑签到,回了几个帖子,然后洗澡、睡觉,一直睡到早8点。

此行的另一收获是从北京买了两个硬塑料的、可折叠的小板凳,哪位再到北京买了站票,我借给你。

此行的最大感慨,还是:中国人真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蓟县   阜平   候车室   小我   天津   板凳   北京   会儿   大城市   车子   同学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