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访古:丰图义仓



人生匆匆,距上次造访已是二十年前,当年的自己由风流倜傥变成了老态龙钟,不知丰图义仓是否还是旧时模样。与妻子开车前往,一路上回忆着昔日情景,不觉之间,目的地到了。
丰图义仓是清东阁大学士阎敬铭倡议兴建的一座社仓,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开建,历时四年建成,被慈禧太后朱批为"天下第一仓",虽然只有一百多年历史,但却是一直使用至今的粮仓,可储粮5000余吨。
它坐落于黄河西岸老崖上,分内城和外城,外城坐东朝西,夯土筑城;外城是义仓防御的第一道防线,内城东西133米,南北83米,高8米,南壁洞开东仓门西仓门,两门之间的壁上有似浮雕式的砖作仿木结构的歇山屋顶,正中楷书“丰图义仓”石刻大字,字两侧有砖雕花瓶,下部有环带纹、葡萄纹、雷纹等图案。
走进丰图义仓,我们从西南角的一道隐蔽的砖梯登上仓顶城墙,城上没有游人,视野开阔,细细数来,仓墙环列窑仓58孔,廊房环绕,既可防雨防潮,也方便晾晒。仓院南边有四合院和东西厢房各一座。
信步而行,在仓城北面中部见到一楼,匾额上书朱文公祠,内有塑像,细观方知是朱熹,从说明中得知,朱熹最早提出社仓的主张,被后人尊为“紫阳仓祖”。
从仓墙下来,我们直奔四合院而去,四合院今已辟为展览“粮食历史文化展”,分好几个展室,介绍了粮食的种类,粮食的储具,粮食的炊具,粮食的**,主题突出。我们见到了东汉的陶仓,陶灶,更见到了建国后流行于各地粮票,品种众多,品相优良。在展览中,我看到了一张历代粮食**的图表,从春秋时代一直到民国时代,饶有趣味,驻足良久。“唐**元年间斗米10钱……南宋斗米三钱……明嘉靖斗米准银三四分……清光绪斗麦银三四两……民国十八年斗麦四五元(银元)”,一斗?中国古代度量单位,相当于多少?我脑子里飞速旋转,一升三斤,十升一斗,三十斤,南宋30斤米仅三文钱?天哪,这哪是白菜价,几乎白送。
想到刚才在仓墙上看到不远处有佛塔,岂可错过,即驱车而去。


关中访古:丰图义仓


关中访古:丰图义仓


关中访古:丰图义仓


关中访古:丰图义仓


关中访古:丰图义仓


关中访古:丰图义仓


关中访古:丰图义仓


关中访古:丰图义仓


关中访古:丰图义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义仓   紫阳   关中   光绪   信步而行   朱批   朱熹   南宋   民国   四合院   粮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