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父母亲自陪伴孩子成长,比只给孩子挣钱更有价值

李玫瑾教授在新书《心理抚养》中说:

“父母亲自陪伴孩子成长,比只给孩子挣钱更有价值”。

李玫瑾教授:父母亲自陪伴孩子成长,比只给孩子挣钱更有价值

我挺认同这句话的。

但是,我家先生不以为然。在他看来,父母两人全都扑在孩子的教育上,到头来可能连给孩子买棒棒糖的钱都没有。那还谈何教育?

听我家先生的话外音就是,在挣钱和教育孩子之间只能二选一,两全不了。

这也恰如人们常说的,“抱上砖头我无法陪你,放下砖头我便无法养你”。

可事实真是这样吗?

自然不是的。

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我的事业是父亲》一书的作者蔡笑晚就做到了鱼和熊掌兼得,挣钱和教育孩子兼行。

李玫瑾教授:父母亲自陪伴孩子成长,比只给孩子挣钱更有价值

蔡笑晚出生于医学世家,由于父亲去世和文革,让原本还算殷实的家庭一夜之间陷入贫困。

不得已,作为长子的蔡笑晚只得从大学退学扛起养家糊口的重任。他做过乡村医生,当过老师,在他的辛勤努力下,家庭状况日渐变好。

后来,他结婚了,十年之间和妻子生了6个孩子。

或许是有感于自己求学经历的艰辛和对知识的渴望,打从知道妻子怀孕的那一时刻起,蔡笑晚就决定了要好好培养孩子。

并且,他还取名笑晚,意在让自己可以笑得晚一点。

李玫瑾教授:父母亲自陪伴孩子成长,比只给孩子挣钱更有价值

蔡笑晚说到做到,为了培养孩子,他除了工作,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孩子的教育上。

为了让孩子早点上学,他搬到乡村。乡村教育质量不咋地,他就自己上心。

每天晚上一家人围坐一桌,孩子写作业,他看书。每天早上,他放英语日语给孩子听,培养孩子对外语的兴趣。

当孩子遇到了学习上的困难,他会想办法在无形中为孩子解忧,十几年如一日。

当孩子需要更好的教育资源时,他又想法子搬回城里,为此来来回回搬了四五次家。

最后的结果正如蔡笑晚所期待的那样,6个孩子5博士1硕士全都成才。

蔡笑晚曾说

“孩子是自己的,你不用心,没有人会关心”。

这句话很在理,更具有实际性。

孩子永远是自己的,如果父母自己都不在意、不用心,试问还有谁会关心?

由此,我想说,并不是挣钱和教育孩子只能二选一,而是可以同时做到的。

借用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只有孩子才做选择,而成人全都要。

李玫瑾教授:父母亲自陪伴孩子成长,比只给孩子挣钱更有价值

为什么父母陪伴孩子成长,比只给孩子挣钱更有价值?

不知家长朋友们有没发现?父母和孩子之间是彼此成就的关系。

譬如蔡笑晚,譬如家庭教育专家郑渊洁,又譬如母婴大v年糕妈妈,他们无一不是因为养育孩子而成名。

郑渊洁把儿子带回家教育,将女儿培养成学霸。年糕妈妈分享孩子的成长点滴,生了一胎生二胎。到最后,他们既养好了孩子,也成就了自己。

俗话说得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说到底,父母对孩子的每一分用心,愿意为孩子花的时间和精力,最后受益的不只是孩子,更是自己。

这样看,大家说父母陪伴孩子成长,是不是比只给孩子挣钱更有价值呢?

养着孩子,顺便就把钱挣了。

因此,不要再觉得养育一个孩子有多难有多烦,这远不是父母在养育孩子,而是孩子在成就父母呀!

李玫瑾教授:父母亲自陪伴孩子成长,比只给孩子挣钱更有价值

写在最后

还有个发现,也跟家长朋友们说道说道:

那就是通过近几年的学习与自我成长,我越来越意识到越是优秀的人,他们所涉及的领域就越广,做得也越好。

常常都是一手育儿,一手工作,左手家庭,右手事业,兼顾得都很好,活脱脱的斜杠青年,孩子财富两旺。

李玫瑾教授:父母亲自陪伴孩子成长,比只给孩子挣钱更有价值

反之,那些不太把孩子的教育当回事,意识不到孩子之于自己的意义的家长,他们反倒哪哪都难以搞好。

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父母   价值   孩子   熊掌   年糕   教育孩子   乡村   用心   成就   家长   教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