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针指要歌》详解

《行针指要歌》是一篇较有名的针灸歌赋,最早可见于明·高武《针灸聚英》,后明·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也有转载,该歌赋例举风、水、结、劳、虚、气、嗽,痰、吐等九种常见病证的有效治疗穴位,并要略地点出何者用针、何者用灸、何时当补、何时当泻。是中医针灸者学习者必读歌诀,对于掌握随证配穴确有帮助。指,指向,要,重要。指要即重要的歌诀,故名行针指要歌。

《行针指要歌》详解

原文如下:

或针风,先向风府、百会中。

或针水,水分侠脐上边取。

或针结,针着大肠泄水穴。

或针劳,须问膏育及百劳。

或针虚,气海、丹田、委中奇。

或针气,膻中一穴分明记。

或针嗽,肺俞、风门须用灸。

或针痰,先针中脘、三里间。

或针吐,中脘、气海、膻中补。

翻胃吐食一般医,针中有妙少人知。

详细解读如下:

或针风,先向风府、百会中。

“风” 包括外风和内风,外风即风邪外袭,内风即肝风内动,风府与百会均属督脉要穴,用治内风较为常见,《针灸聚英》中取风门、气海,当以外风为主时。风府与风池邻近,位于项部,均为阳维会穴,风府属督脉主一身之阳气,风池属足少阳胆经,主肝胆火气。所以临床上可兼用治外风或内风。风府位于项后正中,百会位于头顶,二穴皆位于高位,故风邪侵于上者常用之。用于平肝息风则可选用肝经的太冲、行间,起到“引而下之”的作用。

或针水,水分侠脐上边取。

“水” 指水肿、小便不利等水湿之邪为患疾病。可在脐上1寸取水分穴,用于利水、消胀满,治疗方法以灸为主。《百症赋》:“阴陵、水分,去水肿之脐盈。”阴陵泉能利水湿,亦可配用。凡水肿为患,或为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者,或为腰以上肿当发汗者,均可灸水分穴以通利小便,宣泄水湿。

或针结,针着大肠泄水穴。

“结” 指结聚。这里的“大肠泄水穴”并没有明确指出是哪个穴位。可取大肠俞或大肠经的荥穴二间穴,不确切,二间在五行属水,故云泻水穴可能是用泻法。也有人释作大肠募穴天枢。大肠俞和二间穴同用,可收疏通肠胃、宣导气血、消瘀散结、宣泄水湿之功。假如把结作为大便秘结,则全句可改作“或针结,支沟、照海、大横穴。”《玉龙歌》:“大便闭结不能通,照海分明在足中;更把支沟来泻动,方知妙穴有神功。”大横属于近取法。

或针劳,须问膏育及百劳。

“劳” 指虚劳,久病则虚,虚极为劳。膏肓是灸治本症的要穴,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能扶阳固卫,济阴和营,调理气血,补益增壮;百劳,大椎穴直上2寸,旁开1寸,有滋补肺阴,舒筋活络功效,主治咳喘、结核、瘰疬等症,配合用此二穴治劳,其效果更佳,《针灸聚英》取“风门及膏育”。《玉龙歌》:“满身发热痛为虚,盗汗淋淋渐损躯;须得百劳椎骨穴,金针一刺疾俱除。”

或针虚,气海、丹田、委中奇。

“虚” 指的是气虚诸证。气海位于脐下 1.5 寸,属于任脉,灸治气海可益气温阳;丹田指关元,脐下3寸,也有培元固本的作用。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与肾经相表里,故取委中也可补肾培元治疗下焦之虚损,《太乙歌》有说:“虚汗、盗汗补委中”,但临床少用,一般认为委中穴多用于泻法。

或针气,膻中一穴分明记。

“气” 指气滞、气郁、短气等诸证。膻中为气会,故用以调肺气,疗效最好。膻中位居胸中两乳之间,又为上气海,为八会之“气会”,气海穴则为下气海,一上一下,相得益彰。

或针嗽,肺俞、风门须用灸。

“嗽” 指各种急慢性咳嗽。可灸肺俞和风门,肺俞穴为肺之背俞穴,是肺之精气转输出入之所,是治肺病的要穴。风门为风邪出入之门户,可调理肺气、宣肺定喘。咳嗽不同,有声无痰谓之咳,无有痰声谓之嗽。但临床咳与嗽不能截然分开。咳嗽不论其为内伤外感皆与肺有关,故"咳嗽不止于肺,而不离乎肺〞。

或针痰,先针中脘、三里间。

“痰” 痰饮为湿浊之邪,针灸治疗各种痰证,痰分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两种。无论因病生痰,或因痰致病,均与肺、脾二脏有密切关系,故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之产生根源在脾,痰病之标在肺。取中脘、足三里,健脾化痰,绝生痰之源,中脘为八会中之腑会,又是胃募,足三里则为胃之合穴,故有和胃化痰之功。临床亦常用丰隆穴,《玉龙歌》:“咳嗽须针肺俞穴,痰多宜向丰隆寻。”

或针吐,中脘、气海、膻中补。

“吐” 指呕吐。针灸治疗呕吐,吐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古人以有声无物为呕,有物无声为吐,有物有声为呕吐。取中脘、气海、膻中,意从上、中、下三部调气以降逆,上取膻中为心包之募穴,又为“气会”,可总调上焦之气机;中取中脘,可统治中焦脾胃—切积滞,以和胃消积;下取气海,可促使气机旺盛,温脾肾之虑寒,益火生以土,三穴相配可相辅相成,三焦并治。

“翻胃吐食一般针,针中有妙少人知”,至于食入即吐的翻胃呕吐证,也可以采用以上三穴治疗。翻胃病主要病因为脾胃虚寒、命门火衰,主要特征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所以也取中脘、气海、膻中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委中   风府   支沟   翻胃   气海   风门   丹田   大肠   针灸   水分   详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