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野生家鼠的遗传结构和多样性

野生家鼠是最常见的啮齿动物物种,可以在世界各地找到。虽然大家都很不喜欢老鼠,但这种老鼠也有它的价值,有些人会拿来做宠物,实验室通常也会拿来做实验。

研究发现:野生家鼠的遗传结构和多样性


实验室的小白鼠作为动物模型对医学和遗传研究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其遗传结构已得到全面研究。然而,野生家鼠受到的科学关注要少得多。但现在,由北海道大学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已经研究了欧洲和亚洲野生家鼠的遗传结构和多样性以及种群历史。发现野生家鼠可能会促进未来的生物医学和进化研究。

先前的研究表明,从基因上讲,野生家鼠高度多样化,由三个主要亚种组成:来自欧亚大陆北、东南亚、以及西欧。通过对121只野生家鼠的全基因组进行测序,科学家们证实这些动物比人类具有更大的遗传多样性,其中蓖[bì]麻是三个亚种中最多样化的。此外,来自日本和中国的样本显示、基因和蓖麻的亚种之间的杂交程度最高。

研究人员还重建了这三个亚种的种群历史,发现它们在18万至24万年前分化,最近的是基因和蓖麻之间的进化分裂。据专家称,家养和蓖麻亚种在最近的过去经历了主要的种群瓶颈和扩张,很可能与农业实践的全球传播有关。

这些发现表明,这三个亚种之间杂交的程度和地理范围比以前认为的要大,并且最有可能发生在它们与人类种群一起传播之后。专家构建的基因组和进化映射也可以显着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白鼠实验体。

“由于实验室小白鼠是从野生家鼠中繁殖出来的,我们的研究为显着增加对小白鼠的理解来铺平了前路,”该研究的资深作者,北海道进化生物学教授Naoki Osada总结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家鼠   北海道   蓖麻   基因组   种群   多样性   基因   实验室   小白鼠   动物   结构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