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国内经济形势

5月以来,随着疫情逐渐受控,物流逐步改善,复工复产加速,各项经济指标均较上月改善。从生产端看,工业增加值已经转正,服务业生产降幅有所收窄。从需求端看,基建投资增速回升,继续发挥托底作用,地产产业链收缩幅度放缓,未来几个月有望迎来拐点;前期积压外贸订单加速释放,进出口增速均有反弹;疫情对消费压制有所缓解,社零降幅收窄。物价方面,结构性和输入型因素正在推高通胀,但核心通胀率仍然低迷。金融方面,社融和贷款增速回升,宽信用进程重新启动,但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展望下一阶段,预计经济将继续保持复苏态势。疫情对服务业和消费的压制将会进一步减弱,基建托底作用将会进一步发挥,房地产市场继续边际好转,出口赶工会带动制造业投资,各项指标将会在5月基础上进一步好转。

2022年6月国内经济形势


(一)生产:工业增长转正,服务业降幅收窄


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好于上月的-2.9%,超出市场预期;环比增长5.61%,为2020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其中制造业回升成为主要拉动力量。三大门类中,制造业同比增长0.1%,大幅好于上月的-4.6%,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以及出口增速回升,成为主要推动因素。5月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1.1%,较上月的-1.9%明显好转;具体产业中,受供应链修复推动,汽车制造业由上月的-31.8%收窄至-7.0%,改善幅度最为明显。不过,采矿业同比增长7.0%,低于上月的9.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0.2%,低于上月的1.5%。

5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5.1%,好于上月的-6.1%,但改善幅度不大,且首次出现连续三个月负增长。当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7.1%,高于上月7.1个百分点,连续第三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下,同样为历史上首次出现。

5月以来,疫情防控形势有所好转,多地实现动态清零。5月本土日均新增确诊量为227例,较4月的2160例大幅下降。不过,日均密接病例仅仅从3.3万降至3.1万,继续对线下接触型服务业形成压制。统计局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7个商务活动指数高于上月,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金融业表现较好,其生产指数分别增长8.0%、5.5%。


2022年6月国内经济形势

(二)需求:三大动能均有改善


1.投资:基建增速回升,制造业、房地产边际改善


2022年6月国内经济形势


1-5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2%,较1-4月的6.8%继续回落。5月环比增长0.72%,扭转了上月的负增局面。1-5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1%,低于1-4月的5.3%,回落幅度更为显著,显示民企信心有待进一步稳固。

从结构来看,基建投资累计增速和当月同比增速均有回升,制造业和房地产开发累计增速放缓,单月略有改善。

基建投资方面,1-5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长6.7%,高于1-4月6.5%,也好于我们的预期。单月同比增速由上月的3.0%回升至7.2%。

5月以来,政策将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要求专项债加快发行及落地使用,基建资金来源得到补充。5月23日国常会指出,今年将新开工一批水利、交通、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资金项目补足之后,基建投资作为稳投资抓手的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下一阶段,随着更多项目落地实施,以及复工复产进度加快,基建仍有望继续回升。

制造业投资方面,1-5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6%,低于1-4月的12.2%,基本符合预期。单月同比增速则由上月的6.4%小幅回升至7.1%。

制造业投资增速边际回升,一方面源于终端需求边际好转。特别是出口保持韧性,基建投资持稳,对制造业投资产生正向拉动;另一方面则由于疫情对物流和供应链的扰动减弱,原材料涨幅放缓,企业面临的成本冲击相对减小。此外,政策继续引导金融业加大对制造业支持力度,贷款利率水平持续下降,也有利于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

不过,制造业投资能否继续走高还有待观察。5月制造业PMI中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仅由53.3%小幅回升至53.9%,BCI企业投资前瞻指数由55.8%下降至48.6%,为2020年5月以来最低水平。制造业企业是否重拾信心,还需要后续数据验证。

房地产开发方面,1-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0%,较1-4月的-2.7%继续下滑。但5月当月开发投资同比-7.8%,较上月的-10.1%略有好转,这应同疫情压制缓解,以及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有关。

从销售端来看,1-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23.6%,较1-4月的-20.9%继续放缓;商品房销售额同比-31.5%,同样弱于1-4月的-29.5%。不过,从单月增速来看,较上月降幅略有收窄,这与5月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由上月的负增转向正增1047亿元相一致。

从生产端来看,1-5月新开工面积同比-30.6%,弱于1-4月的-28.4%,房企新开工意愿仍然疲弱。1-5月竣工面积-15.3%,弱于1-4月的-11.9%;1-5月施工面积同比-1.0%,弱于1-4月的-0.1%。受限跌令等影响,房企无法加快产能去化,施工和竣工意愿也不强烈。

总体来看,房地产相关指标继续走弱,国房景气指数由上月的95.9%下降至95.6%,降至2016年初以来最低水平,市场仍处于寻底阶段。不过,随着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房地产市场未来几个月有望复苏。


2022年6月国内经济形势

2.消费:略有好转,仍显疲弱

2022年6月国内经济形势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6.7%,较上月的-11.1%有所收窄。环比增长0.05%,仍处于偏低水平。

主要消费品中,必选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如粮油食品类增长12.3%,好于上月的10.0%;饮料类增长7.7%,好于上月的6.0%;中西药品类增长10.8%,好于上月的7.9%。国内成品油价格连续上调,5月石油及制品类增长8.3%,好于上月的4.7%。此外,可选消费类降幅也明显收窄,汽车类由-31.6%回升至-16.0%,金银珠宝类、服装类、化妆品类降幅均由上月的超过-20%收窄至-20%以内。

消费之所以仍然偏弱,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压制:一是疫情冲击尚未扭转,消费场景仍然受限。5月以来,疫情冲击有所减弱,但仍然呈点状、散发状态,特别是密接病例降幅不大,致使线下接触型的服务型消费受到较大抑制。如餐饮消费同比-21.1%,较上月的-22.7%有所收窄,并未明显改观。

二是经济主体预期悲观,消费意愿低迷。抗疫进入第三年,不少家庭和企业的储蓄和积累被不断消耗,抗冲击能力下降,且居民对未来预期转弱,从而导致储蓄意愿上升,消费意愿下降。央行调查数据显示,一季度城镇居民储蓄意愿已经上升至有统计以来最高水平。4月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预期指数均降至1990年代初有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

三是就业形势仍然严峻,消费能力削弱。5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仍处高位,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进而拖累居民消费能力。5月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0.2个百分点至5.9%,但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则由上月的6.7%上升至6.9%,16-24岁人口的失业率由上月的18.2%上升至18.4%,继续刷新有统计以来的最高水平,显示大城市和年轻人口的失业情况更为严峻。


2022年6月国内经济形势

3.外贸:赶工因素推动进出口反弹

2022年6月国内经济形势


5月以美元计出口同比增长16.9%,增速较上月回升13.0个百分点,明显超出市场预期;进口同比增长4.1%,结束了连续两个月的零增长,同样超出市场预期。

加快赶工是进出口超预期的主因。随着5月疫情缓解,江苏、上海、广东等地复工复产加速,外贸物流逐步改善,外贸企业生产恢复,前期积压外贸订单释放,促使5月进出口增速均超预期。5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日均环比增长7%,显示清关速度加快也有力助推了进出口恢复。

不过,需要关注的是,外需正在呈现走弱迹象。5月发达国家制造业PMI大都出现回落,受地缘政治冲击、货币政策收紧等因素影响,经济正呈现出滞胀态势,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近期都下调了今年的全球增速预期。预计随着赶工因素消退、外需持续走弱以及基数抬升,下一阶段出口增速将会持续放缓。

5月进口增速由零增长小幅反弹至4%,略好于预期,但大幅慢于出口增速,显示内需已经走出低谷,但仍然相对疲弱。价格因素仍是部分产品进口增长的重要支撑因素。从主要进口商品、价情况来看,5月多数产品进口数量同比下降,钢材、汽车、液晶面板等产品进口数量下滑超过20%。但从价格方面来看,5月仅有铁矿砂及其精矿等三种商品进口均价回落,原油、煤及褐煤、肥料、天然气等商品进口价格同比增长超50%。

展望下一阶段,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内需进一步恢复,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处高位,预计进口增速有望逐渐回升。


2022年6月国内经济形势

(三)物价:猪价和输入型压力抬升通胀预期

2022年6月国内经济形势

5月CPI同比上涨2.1%,环比下降0.2%,符合市场预期。猪肉与鲜菜价格一涨一跌,疫情与节日因素相互交织,以及外部通胀压力传导构成当前CPI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食品价格由上月的环比上涨0.9%转为下降1.3%,主要呈现为猪肉价格温和上涨与菜价明显下降的交织局面。猪价方面,随着去年下半年生猪产能去化效应的持续显现,猪肉价格已连续9周上涨,5月猪肉价格环比上涨5.2%。菜价方面,随着天气良好与物流恢复,以及“菜篮子”保供政策下鲜菜供应保持充足,鲜菜价格环比显著下跌15%,成为促使食品整体下降的最重要因素。粮油方面,受国际粮价高位运行影响,粮食和食用油分别环比上涨0.5%和0.7%。

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1%,涨幅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从结构看呈现冷热不均。涨价因素方面,受国际能源价格传导影响,5月交通工具燃料价格环比上涨0.6%,但涨幅较4月有所趋缓。上游能源价格继续向下传导,生活用品及服务环比上涨0.2%。降价因素方面,主要是疫情导致的居民收入下降和预期减弱,推动耐用消费品、房屋租金等出现回落。特别是房租价格环比下降0.1%,连续第二个月下行,反映实体经济需求偏弱。

5月PPI同比上涨6.4%,环比上涨0.1%,略高于市场预期。5月份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分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继续推高国际油气能源价格,但中国疫情与经济减速导致金属类价格走低,国际粮食价格继续走高。国内价格虽受外部通胀传导压力,但保供稳价效果显现,上游价格涨幅趋缓。

5月生产资料环比上涨0.1%,较4月涨幅明显收窄。受外部传导,石油和天然气类上下游行业的环比涨幅普遍较大,但保供稳价措施促使煤炭价格环比明显下降。金属采选类环比小幅上涨,冶炼与加工业则环比下降。不过PPI价格向下游传导效应仍较明显,生活资料环比上涨0.3%,涨幅较4月扩大,食品与一般日用品分别环比上涨0.6%和0.2%。

预计下一阶段,物价继续表现为结构性通胀与输入型压力并存,但总需求依然偏弱的局面。结构性通胀压力主要体现在食品方面。随着猪肉价格进入回升周期,过去一年来对CPI的压制作用已悄然改变为抬升作用。输入型压力主要在于能源和粮食价格。国际能源价格依旧保持高位,俄乌战争导致的全球粮食危机也将对我国粮食安全形成一定威胁。能源与粮食作为通胀的最上游,其对整体通胀的传导作用不容忽视。不过,当前社会整体需求依然不足。5月核心通胀同比上涨0.9%,依然是近一年来的低位,环比增速持平,也弱于4月的环比上涨。社会整体需求偏弱的主要原因,源于疫情导致的就业压力、居民收入下降预期与家庭资产负债表受损。这些因素的改善,仍有赖于疫情后的经济重启。

(四)金融:社融增速回升,宽信用重启

2022年6月国内经济形势


5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89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392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0%,较上月高0.1个百分点。

居民部门5月新增贷款2888亿元,扭转了上月的净减少局面,但仍然同比少增3344亿元,显示居民部门加杠杆的意愿有待进一步整固。其中短期贷款新增1840亿元,同比多增34亿元。随着疫情状况逐渐好转,居民部门的消费倾向有所上升。中长期贷款新增1047亿元,同比少增3379亿元,但幅度较上月明显收窄。在政策加大对房地产的支持力度,特别是通过LPR降息、下调首套房房贷利率下限之后,居民部门开始缓慢加杠杆。

企业部门贷款新增1.53万亿元,同比多增7291亿元。不过主要以短贷和票据融资为主,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还不旺盛。其中,中长期贷款新增5551亿元,同比少增977亿元,幅度较上月明显收窄。随着复工复产进度加快,特别是基建项目落地,企业中长期贷款在逐渐修复。企业短期贷款新增2642亿元,同比多增3286亿元,企业通过加大短期贷款规模保证日常运转。票据融资新增7129亿元,为有统计以来的最大规模,显示出实体融资需求仍显不足以及银行风险偏好尚未回升。

5月新增社融2.79万亿元,同比多增8399亿,高于市场预期。社融存量同比增长10.5%,较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回升至3月末水平,宽信用进程重新启动。其中,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是主要支撑。

5月政府债券净融资1.06万亿元,同比多增3881亿元。5月国务院多次要求政策能用尽用、能出尽出,专项债尽可能在6月底前发行完毕、8月底前基本使用到位,政府债券发行速度明显加速。此外,表外融资整体减少108亿元,同比少减810亿元。其中委托贷款减少132亿元,同比少减276亿元;信托贷款减少619亿元,同比少减676亿元,反映出非标融资监管压力较上年同期下降。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068亿元,同比多减142亿元,主要原因应在于贴现规模大幅上升,承兑汇票转至表内。

5月末,M2同比增长11.1%,增速比上月末高0.6个百分点,连续第3个月增速加快。M1同比增长4.6%,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

M2增速回升应同财政支出进度加快有关。5月财政存款新增5592亿元,同比少增3665亿元。此外,贷款规模加大后的存款派生也是重要原因。M2增速回落反映企业扩产意愿不强,以及房企销售继续同比下滑。5月末M1-M2负剪刀差为-6.5%,较上月的-5.4%继续扩大,反映出企业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五)市场:人民币震荡加剧,债市收益率先下后上

2022年6月国内经济形势

1.汇市:人民币震荡幅度加剧


5月15日至6月15日,美元指数先降后升,美元兑人民币汇率随美元指数变化呈双向波动态势。

从外部看,市场对美国货币政策紧缩的预期与对经济增长的担忧交错更替,同时欧洲央行转鹰,但对加息又表现的较为谨慎,多空交织令市场预期不断调整,美元指数大幅震荡。不过美国5月CPI数据再次超预期爆表,推升美元指数一度站上105,而后在加息75基点兑现后有所回落。受美元指数波动影响,人民币汇率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双向波动态势。近期国内“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5月经济数据有所改善,叠加贸易顺差扩大,有利于外汇市场稳定。

展望后市,人民币汇率或将维持震荡格局。从外部看,在多空交织的背景下,美元指数自2003年以来首次站上105高位后有所回调,后市进一步破位上行概率较小,料将维持高位震荡,这或令人民币汇率外部压力有所缓解。从内部看,国内基本面向好趋势未改,复工复产态势趋好,出口支撑仍存。综合来看,人民币后市预计将维持震荡格局。

2.债市:国债收益率先下后上

5月15日至6月15日,利率债收益率先下后上,1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2.82%震荡调整至2.78%。

5月中旬至月底,在资金面维持宽松、经济下行压力仍存以及市场对于未来政策效果信心欠缺下,债市总体维持偏强震荡,利率下行幅度较大。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努力推动经济重回正常轨道,保就业保民生防风险,使得市场对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发酵,政策进一步宽松预期再度升温,带动利率债收益率大幅下行,10Y国债收益率于5月27日跌破2.70%关口。6月以来,京沪疫情明显好转,稳增长政策陆续落地,支持各地复产复工,提振风险偏好;加之5月PMI、外贸、金融等数据均好于预期,经济数据出现边际改善,宽货币加速向宽信用传导,推动债市收益率震荡上行至2.78%。

展望后市,6-7月国内债市收益率或面临一定上行压力,但无需担忧利率大幅拐头向上。当前经济复苏态势明朗,6-7月社融增速或继续反弹,货币政策重心从宽货币向宽信用转移,叠加流动性边际收紧等,均令债市利率面临一定上行压力。不过当前流动性宽松可能延续,资产荒格局难改,债市收益率大幅走高的概率不大。预计10Y国债收益率可能在2.75-2.85%区间波动,上行和下行空间均相对有限。


2022年6月国内经济形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通胀   经济形势   基建   疫情   上月   制造业   贷款   因素   指数   国内   价格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