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敖包山公园畅想为建设未来文化之城做好承接

一晃又来到一年的中途,近段时间因从事著书立说之业,故惜时如金,很少步行锻炼,也好久未爬过山了。昨日晚饭后,身体倍感疲乏,感受到无所事事之际。我决定对自己放纵一把,去爬爬敖包山,让旅行、让视觉放飞,去寻找一下我内心道白。

就这样,我选择了出发,经历了左拐右拐,到达了山脚下玉龙大路,适逢路正在大修,但我还是选择钻爬,越过路障,顺着敖包山公园南侧的上山台阶,一路嘘嘘而来,登临半山的龙柱广场,只见九个汉白玉龙柱赫然耸立,她的在,让山多了气魄,多了神韵,多了文化想象。看到此,我想起付秀辉副旗长(已调往元宝山)曾与我私聊,说此龙柱是他力主建设,是引以为傲的设计;由他的话题,我想起本世纪初,建设敖包山之初,沿上山车道两侧,建设一批灯箱,上面书写与翁旗有关的历朝历代文人诗句,后来被手欠的人都一一击碎,文化没展示成,却成了乌丹市民文明程度极低见证,于是在建时,把这些文化灯箱全部移除,扔到了垃圾堆里,我不知道这是对建设者极大讽刺还是什么?

话不多说,左转继续登顶,原来绿化风景道已变成绿荫红色长廊,并注入很多党建和先进人物等文化因素,让我感到新,感到激情荡漾,真的,大约有一年多没上来了,变化太大了,怎么旗城建老潘没表白呢?也许是不好意思吧。可也没听旗里各色媒体进行烘托呢?事干了,干得还不错?为什么不说,为什么不写?为什么不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呢?地域里不是有很多诗人作家吗?写风花雪月也是写,为什么不写点这个呢?可能是写了我没看到吧。作为一个地域里的垃圾写手,今天还是勉为其难吧,由我进行操刀写上几千字,畅想一下,回忆一下,希望他年后,我们能记起我们曾经奋斗过。

敖包山、西山绿化是几届旗委政府打造城市绿肺工程,是翁旗改天换地的生动写照,上个世纪这里是乌丹城群众建设房屋的采石场,经年累月,这里由祭祀敖包圣地变成了荒山秃岭;后经郑洪学、杨远新、汪国森、敖日格勒等历任领导的草创耕耘进行生态修复,最后在自治区家乡游子王波副主席大力化缘下,由绿化能手伊利集团在历经十几年建设形成了如今规模和格局。我听时任房瑞旗长说:按照当初设想,两山要跨越高速架设一座步行观景大桥。我当时只是听听而已,因为最终未能实现,然而,今晚我的莅临,让我感受到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力,苍海沧田,说变就变,一座富有人文情怀的敖包森林拔地而起,十年奋斗和赓续,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匆匆而逝,物是人非,当年的建设者和谋划者多数已离开,然而留下了一池现代化人工园林,而且她的覆土基本都是乌丹盖楼房挖出废土,也算原汤化原食了,京瓷一治,旧貌换新颜。由于她的存在,她的绿意浓,让我进一步爱上了这座小城。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是啊,我们都是如此渺小,如此经不起历史的淘汰,但活着就得干,就得为一地一隅而挣扎,哪怕这座山是我们汗水耕耘,那池水是我们营造,一抔土、一棵树都承载我们的付出就好。

上山,上山,路已变成大理石和红方砖铺地,两侧还用实木护栏围挡,各种翁旗元素不断加持,玉龙,五角枫、暴马丁香、榆树、文冠果、治沙模范唐八十……走着走着,不时看到对对青年男女在卿卿我我,谋划未来爱情方寸;看到部分市民在拍摄风光,让这情这景涌流……这些十几年前不可想象,不可思议,而现在都实实在在上演,我在想,这就是以民为本,所有建设项目只有让老百姓享受到红利,就是好工程,就是长远工程。谢谢建设者,谢谢谋划这个项目的领导们。

都说人少走回头路,或者不走回头路,于是我选择从后山下,同前面一样,婉转蜿蜒,曲径通幽,充分利用原来老油库的建筑,那道长长的石墙婷婷延展,那个二层小红砖楼摇曳挺立,这一切在告诉:他们曾来过。历史不容抹杀,记忆必须传承,都拆了,都扒了,是痛快,是清净,可我们的后代儿孙怎样去追忆我们和我们的前辈,最近我在溜达中,欣喜看到很多保留,比如:政府西侧保留八棵老杨树,那是2008年前乌丹新城区未建之前记忆再如:梵宗寺前几棵住户中老文冠果树,还有双窝铺拆迁过程中保留下来上了年纪老树……

下山路好坎坷,路两侧是各系统党委认领的党建林,牌子端正,字迹红堂堂,好看,但意味着隐形的责任,您标着认领,死了枯萎了怎么办?走过路过的老百姓会不会说?会不会评价,维护不好,群众冠以形式主义,整景,情何以堪?

真的,从敖包山前山上后山下,一路走来让我感觉造林改变生态不容易,营造园林化城市更艰难。想想我们近二十年,尤其近五年的变化,值得我们铭记,值得我们总结。

数数:36公里外环绿化包括高速出口绿化,时任杨中新副旗长出力居多,值得我们怀念,即便北环外有一段果树绿化带都已枯萎,现在看种果树绿化不可取,但瑕不掩瑜。

敖包山、西山,即所谓两山绿化,各种树种,四季有花有果有景有乐有效益,适地适树,错落有致,盛赞专业绿化公司--伊利公司,很多时候,专业人做专业事很重要。

少郎河(含小西河)19公里沿河绿化治理,沿河带状公园,时间不到五年,如今已绿树丛荫,花团锦簇,蔚为壮观,值得大书特书,值得期待。

紫城路、白音他拉大街及在建的西拉木伦大街,现有的绿化我依然认为还是窄,我说的可能站位不高,仅代表我个人观点。我认为要向两侧发展,要形成沿街公园和休息带,现在沿路商铺建设已成昨日黄花,无前途,必须向宜居、富氧健康方向打造,否则旗县城市经营没有前途。

走过路过想过也思索过,从乌丹城区绿化美化角度去想,结合现在国内外部分学者舆论动向,县城的发展要未雨绸缪,要往哪方面努力,我赞同高等教育进旗县,说白了就是一个旗县要建一所大学。我非常赞同这一观点,大家可能以为我是痴人说梦,敢想才能有为,不敢想你还能做什么?两军阵前勇者胜,一样的道理,结合欧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布局成功经验,也要呼吁高教发展要下沉到旗县,全国2000多旗县,高教资源布局少得可怜,作为国家行政区划最基础最必要行政单元,郡县治、天下安的道理一再强调,而我们县城崛起的出发点在哪?我想首先是教育的问题,也就是人才的问题。大城市病,虹吸旗县区的经济和人才,侵蚀抽空地方GDP;再不想办法后果不堪设想,旗县区生存不断受到挤压,旗县不稳,哪来的长治久安,哪来的行稳致远。解决这一问题根本,我觉得下沉高教资源布局是致胜和见效最快的一招。

对于这一舆论动向,我们的旗县主政者一定要给予足够重视,甚至可以联系有关高校,作为招商引资项目,欢迎他们下沉到我们县域内办学。不要认为不可能,事在谋在动,看一看现在满洲里,人口也就三二十万,就说是口岸城市,全国口岸多了,有几个让大学在哪落地的(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等两所高校),但他首先想了,并且还成功了。

按照西方国家标准,人口100万左右区域必须布局一所高校的原则,我们赤峰这些旗县人口都不够,可能面临竞争,现阶段,宁城、新惠、乌丹、林东条件最好,所以权衡就得看谁的环境打造的好,承接强,就可能先入为主。

从上述构想,让我思考到什么样的环境更有利学习,作为五千年文明泱泱大国,学习自始至终是一个民族繁衍生息的源源动力。考察我们古人学习环境,学习净土最主要是要安静,是要远离喧嚣,要讲究修为、修养、修炼。这样才有可能带动学习者去思考去反思,才有可能产生大家,而一味将高教资源布局到中心城市,繁华喧嚣浮躁是不利于学习的,也最容易培养急功近利的短视人才,且加剧旗县人才流失,青年人越来越少,就如现在空心村,都是留守老人和儿童,你呼叫他快马加鞭,能快吗?只能越拉越远,只能让这块短板越来越短。

钱学森之问?让我思考:我们现在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是工程技术人才重要,引领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可发展有了,靠谁守,靠谁筑牢精神防线,社会到了一定阶段,过了吃饭的阶段,就得寻找灵魂,灵魂丢了,我们上哪去找?当前乌克兰的悲哀让我想到:为什么这个民族就产生不了力挽狂澜的战略家,哪怕如哈萨克前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也好啊?所以,科学技术很重要,但更需要培养出哲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战略家(我统称为思想家),一个没有思想家民族乃至国家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和没希望的国家,这一点一再被历史证明。我们中华民族虽然多灾多难,但总在关键之时,会出现那么一批优秀的大师,远的不说,毛主席、邓总设计师不就是活生生例子吗?他们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秋,挺身而立,让我们站起来、富起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啊。
历史就是那么好笑,中国因为有了孔子、老子、秦始皇、王阳明、曾国藩……西方因为有了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耶稣、康德、黑格尔……才崛起了一系列伟大的民族和国家。这就是灵魂的力量,是立国根本。

如何让优秀之人破土而出,就是环境,没环境我们就得积极储备,不遗余力打造,一代接着一代人干下去;繁华总看尽,喧嚣最终归于沉寂,社会发展最终都要回归到自然,我们老子两千年前就已看得很明白,我们要适时而动,及时跟进。

高教资源的下沉是必然趋势,是国家发展的必然需要,是化解大城市病的必然一招,也是锻造大师的必要之举。往事越千年,历史四大书院:河南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还有那些深山中的千年古寺,白马寺、少林寺、龙泉寺、灵隐寺、栖霞寺、南普陀寺等;那个不是盛产思想家的摇篮,锈迹斑斑古碑刻、经卷、古籍。诸子百家、陶渊明、六祖慧能、朱熹、王阳明等等。

繁华和喧嚣不利于大师产生,想当年炮火连天,但西南联大在颠沛流离边迁边办学可依然培养无数大师,值得思索,值得总结。

大师必然产生于与自然结合最近的地方,于是那些风景秀丽、山奇水秀之地必然成为第一选择之所。所以我们作为旗县,作为不发达地区,若有幸承接一所高校,不失为发展的千秋大计,所以加强城市的经营就得持续不断发力,只有通过城市美化绿化加持,不断打造山水脉动之所,打造人文治学之所可能更为通透,试看将来,乌丹出现一所大学也并非不可能,可以给有实力高校土地等资源,只要你来就好。(业羊取2022年6月16日上午作于单位)

攀登敖包山公园畅想为建设未来文化之城做好承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敖包   满洲里   文冠果   建设者   思想家   书院   布局   大师   公园   民族   未来   环境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