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式形意拳中的点、线、面-3

(接上 孙式形意拳中的点、线、面-2)

孙式形意拳中存在着很多无形的面,这些面之间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关联,它们除了能使身体架构工整合理,结构牢固稳定外,还能作为打击之用。前文讲述三体式时曾谈到功力面、助力面和进攻面(孙式形意拳之三体式-3)就是众多无形面中的三种,在静态时这三个面之间有固定的角度,动态时角度可以适当调整,做到因势利导,使自己始终处于最佳态势。

就架构工整而言,这里举一个例子,我们练拳时上身容易扭曲,上身是一个面,对应前文所述的功力面,上身扭曲导致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肩在腰胯拧裹时没有合到位,尤其是在发劲终态时,很多人的肩转动幅度超过了胯,也有极少数人胯的转动幅度超过了肩,这也是外三合不合的表现;第二种是身体面是平整的,但这平面图形变形了,打个比喻,原来应该是矩形或等腰梯形的,结果成了不规则四边形!

如何防止上述身体扭曲呢?我的师傅曾经交待了一个很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构造一个无形的面来防止这种错误出现,这个无形的面是由两胯尖和两乳头即四点构成,如果这四点在一个面上,则可以认为腰胯肩在同一个面上,在此基础上,构成的四边形如果是等腰梯形(也可以近似看成矩形)则保证上身平面在面上没有变形。我们练拳时可以低头瞄一眼看上身是合规矩,习者可以自己检验一下。不过千万不要就此养成低头瞄眼的习惯,不然一行拳就会不由自主地向下看上一眼,这个小动作是地地道道的边角料,不能要的。

面作为打击之功用的,如孙式形意拳鹞形中的鹞子束身,拳是向上的,用的是拳面(四个手指的第三截构成的),主要是托击对方下颌。鲐形是用双拳的拳面,劲源自于身体的束挤,撞击对方的肋部,从而产生打击效果的。形意拳中的点、线、面还有很多,习者在练拳中要勤于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拳练到自己身上。

我一直认为练拳比习文要难,这里练拳指的是练中华传统武术,练中华传统武术除了践行过程,还有一个明理的过程,这是有别于国外的拳击等搏击运动,国外的搏击运动是没有深层次文化根基的,培养出来的顶多是武夫或莽汉,国外的搏击运动研究与实践是完全分离开的,而中华传统武术必须是结合为一体的,这样出来高手才是道体合一高人。中华传统武术的明理践行结合的特点决定了练武来不得半点虚假!因为这是性命相关的事体。而对于习文者,很多人可以有着深邃的思想,但并不要求他自身的行为与思想完全匹配,尽管如此,不影响这样的人成为大师,因为他们无需践行,所以文人中虚假大师是很有市场的。也许我的认知有点偏颇,还望各位朋友海涵,权当饭后茶余的笑料罢了。(完)

孙式形意拳中的点、线、面-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形意拳   前文   体式   梯形   明理   中华   面上   上身   身体   传统武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