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事总是悲观没自信?巧用“情绪ABC法则”教孩子学会“甩锅”

孩子遇事总是悲观没自信?巧用“情绪ABC法则”教孩子学会“甩锅”

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样一件事情发生,有些人只往坏的方向想,而有些人会在这件事情中找到新的机遇或者当成是一次人生的历练。

一个经典的例子,“半杯水放在桌子上”

孩子遇事总是悲观没自信?巧用“情绪ABC法则”教孩子学会“甩锅”

不同思维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熟悉我的小仙女都知道,我一直强调:影响情绪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对事情的解读。

帮助孩子认知重评,是引导孩子的重点!但孩子对事情的积极解读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受父母的影响和暗示的,我们给孩子积极的情感提示,他就能得到积极的解读。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如何认知重评,如何教会孩子积极解读。

情绪ABC理论:让认知改变情绪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理论,它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

也就是说,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

孩子遇事总是悲观没自信?巧用“情绪ABC法则”教孩子学会“甩锅”

一起看看这个案例:

事件a:小明和小刚是邻居,今天是两人第一次到新学校报到的日子,回家的时候他们都走错了同一条路。两个人都是足球迷,但是由于回家太晚,导致错过了精彩的球赛。

信念b:小明回到家之后很难受,觉得自己真是太倒霉了,整晚都闷闷不乐,吃饭也没吃多少,对球赛的录像也提不起兴趣。

而小刚回到家之后在饭桌上给爸妈讲述自己开学第一天的经历,最后讲到回家的时候走错了路,小刚说:“虽然我今天走错了路,也错过了精彩的球赛,但是我发现离家不远竟然有一条风景很好的林间小道,看到了美丽的风景,心情也变得愉悦了。”

结果c:小明沉浸在错过球赛的难过中,一直到晚上睡觉都在梦里梦到自己走错路。

小刚带着看到美景的愉悦心情重新观看了球赛,即使看到自己喜欢的球队输球,也没有影响他今天的心情。

我们发现在这个案例中,小明和小刚几乎是面临一模一样的情况,同样是开学第一天回家走错路,同样是球迷错过了比赛,但两个人的情绪体验却完全不一样,这是由于二人对该事件的看法和解释不一样。

小明认为自己倒霉透了,小刚则在错路上发现了家附近的林间小道,并停下来欣赏了美丽的风景,让自己的心情也变得愉悦了。

这告诉我们自己的认知的确能影响心情和情绪。

孩子遇事总是悲观没自信?巧用“情绪ABC法则”教孩子学会“甩锅”

ABC原理认知模型:

A是事件,B是对事件的看法和态度,C是事件导致的结果。

人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自己生病,亲人离开,夫妻不和,孩子叛逆,天灾人祸,生离死别。。。你的信念决定了你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也决定了你的心情和生活质量。

想通过改变他人以及外在环境,从而改变结果的行为,都是徒劳的,而且往往会两败俱伤。

想要最好的结果,最好的方式,就是改变B,改变自己的错误信念,你会收获完全别样的人生。

这一理论也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可通过调整和改变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和看法,改善和管理我们的情绪。

如何才能做到正面解读?

正面解读就是换个角度看问题,着眼于积极的方面,降低消极方面的影响。

01 积极的情感提示:

正面解读大致分为两步:首先,对情况有清楚的认知;其次,发挥创造力对情况进行解读。

比如,在路上被石头绊倒摔了一跤。可能第一反应是“我怎么这么倒霉,为什么会有石头在这里”。

这时候就需要有意识地引导自己向积极的方面想,“说不定这也不是什么坏事,我摔了这一跤,说不定避免了我在前面被车撞到。而且这件事已经发生了,我再生气也没用了“。

有的时候很难想到事情的积极方面是什么,下面几个问题可以帮助大家思考:

我有什么收获?

我能学到什么?

20年后再看这件事,它重要吗?

02 少用限定性语言,多用支持性语言

限定性语言一般都很极端,只是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没有正面解读的余地。尝试更多地使用支持性语言,能显著改变我们的感受。

孩子遇事总是悲观没自信?巧用“情绪ABC法则”教孩子学会“甩锅”

比如,

限定性语言:我做饭很差。

支持性语言:我做饭时倾向于看菜谱。

限定性语言:我完全没有自控力,因此我会这么胖。

支持性语言:我正在尝试吃得更健康,并运动更多。

限定性语言:我讨厌坐飞机。

支持性语言:我很享受下飞机后在不同地方游览。

03 避免贴负面标签

“这孩子胆子太小“、”这孩子太懒”等,当孩子经常听到这样的评价时,他们就会逐渐形成这样的自我认知,觉得自己就有这方面的问题,没办法改变。

将孩子本身和他们的行为区分开来,并正面解读孩子的行为,能鼓励他们走出自我限定,尝试探索更广阔的天地。

标签:这孩子太固执。

正面解读:这孩子在这件事上很有主见,遇到困难也不退缩。

标签:这孩子太吵。

正面解读:这孩子最近在家里精力旺盛,充满好奇心。

孩子遇事总是悲观没自信?巧用“情绪ABC法则”教孩子学会“甩锅”

将人本身和行为区分开来进行正面解读,也能有效帮助孩子处理矛盾。

比如孩子和朋友起了争执,孩子可能会说:“这个人太坏了,以后再也不和他一起玩了。”这时候大人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是什么情绪导致了争执,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可以怎么处理。通过这样的分析,孩子意识到人可能由情绪驱动犯错,但这是完全可控的,可以有效地避免。

在刚开始练习正面解读时,可能会觉得很困难。但是像其它任何技能一样,正面解读技能会越用越娴熟。这个技能掌握得越好,内心的力量就会越强大,越少被环境左右。

教会孩子“4步认知引导法”

孩子的认知还不够全面,有些时候很难分辨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作为父母,可以送给孩子这样一套思考方式,调整孩子的认知:

①你觉得 这样说对不对?(是非判断)

②你觉得 为什么这样说?(启发认知)

③你觉得 说的是这样的吗?(独立思考)

④你觉得 怎样做可以避免这样呢?( 价值判断)

举个例子:

宝贝 :妈妈,我不开心,今天老师批评我胆小

妈妈:你觉得为什么老师会这样说呢?

宝贝 :今天我们要上台表演,我不想去

妈妈 :噢,那你觉得是因为老师说的胆小,所以你不想上台吗?

宝贝:不是,我只是有点害羞

妈妈:那你觉得下次怎么做,老师才不会这样误会你呢?

宝宝 :告诉老师,我有点害羞,还没准备好!

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咱们难免会担心别人的一些处事方式对孩子造成影响,其实只要做好认知重评,孩子反而可以学习的更深刻!

对事情的认知变了,情绪体验就变了,那么结果自然也会发生改变。这样一来,能“欺负”你的,伤害你的,只有你自己。

我们在生活中面临各种失败和挫折的时候,应该先调整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而不是立马沉浸在痛苦和悲伤当中,要有意识地用合理的信念去面对各种挑战,这样才能避免自己陷入负面情绪,好的心情能让效率变高。

孩子遇事总是悲观没自信?巧用“情绪ABC法则”教孩子学会“甩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限定性   情绪   孩子   球赛   悲观   认知   法则   信念   自信   事情   语言   事件   心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