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行记2022(五十六):烟溪叠翠飞来寺

滇行记2022(五十六):烟溪叠翠飞来寺

龙川江


夜游黑井,意犹未尽,结果又在客栈门口的烧烤摊喝酒吃宵夜,一直聊到很晚,才各自回房休息。


翌日起床已经八点。陈同学说,罗老师来信息,他们慢慢往飞来寺方向走,让我们不用着急,反正就是爬山,一会儿山上会合。


滇行记2022(五十六):烟溪叠翠飞来寺

沿江而上


吃完早餐,沿龙川江畔上山,穿过几个巷道,便见到上山的石阶。


沿途景物与夜晚相去甚远,若路上匆匆经过,看上去也只不过是一座普通小镇而已。


没有领略过小镇的夜晚,不足以谈黑井古韵。罗老师所言非虚。


滇行记2022(五十六):烟溪叠翠飞来寺

路边小树


山路两旁有些细细的小树,山顶上却光秃秃的,没什么植被。


姐姐说,黑井自古制盐,需要烧柴,估计砍伐很严重,都没什么树了。大概那些小树是后来人们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才种植的吧。


滇行记2022(五十六):烟溪叠翠飞来寺

山上没什么树


昨晚在五马桥上望飞来寺,感觉并不很高,岂知爬起来还挺累。一路走走停停,终于爬到半山上的“听涛亭”小憩。


但见龙川江自层层叠叠山间蜿蜒而来,恰似一条长龙,穿过六座叠起山峰,由近至远,渐行渐淡,终与天色相接,笼进薄薄烟云中。


这便是古镇十八景中的“烟溪叠翠”了。


滇行记2022(五十六):烟溪叠翠飞来寺

烟溪叠翠


黑井有一个雅称,唤做“烟溪”。


制盐发达时,镇子日日开锅煎煮,产生大量气体,将整座小镇笼罩在烟雾中。龙川江也总是漂浮着一层薄薄的烟雾,因而当地人称之为“烟溪”。


煮盐产生的气体,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反而有杀菌作用。小镇一年到头四季无霜、春夏无蚊。文人墨客吟诗赞曰:


“曲径高山险,山峦欲接天。

万山相与峙,一水送溪烟。”


滇行记2022(五十六):烟溪叠翠飞来寺


又爬了一会儿,终于见到了飞来寺。


果如传闻所言,整座庙宇如一只盘踞于山峦的大鸟,既像振翅欲飞,又似刚从天空降落下来稍作停歇。


陈同学已经没影了。又爬了会儿,听到他们在栏杆前聊天说笑声。罗老师一见到我们,便笑道:“还有几步,加油!你们是亚军和季军!”


我笑得差点爬不动。


滇行记2022(五十六):烟溪叠翠飞来寺

鸟窝


庙宇前是个小广场,周围石栏杆,人至近前,仿若空中飞鸟俯瞰,将龙川江、五马桥、小镇两岸建筑尽收眼底。


飞来寺建于明洪武年间。传说寺庙原建于对岸的玉壁山。修建大雄宝殿时,主梁总装不好,屡建不成。老方丈只好终日拜佛,乞求神明指点。


一日清晨,方丈醒来,发现四下空空如也。忽想起夜间神灵托梦,寺宇已移至江对岸的凤山之上。于是赶忙出门张望,见对面山上竟然真的出现了一座完好的寺宇。


“飞来寺”由此得名。


滇行记2022(五十六):烟溪叠翠飞来寺

飞来寺


进了寺院,几拨人正从正殿下来,与寺中一位僧人相谈甚欢。僧人看起来如邻家大叔,十分和蔼亲切。


大雄宝殿中塑有儒、释、道三教神像,这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庙。


大概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包容性,所以连寺庙里的僧人也显得分外可亲。


滇行记2022(五十六):烟溪叠翠飞来寺


从旁边小门上去,经一片竹林,便走到了寺宇的最上面。


极目远眺,高架桥附近可见与龙川江交汇的龙沟河以及庆安堤。


因龙川江河谷被东西两座高山夹峙,地层较破碎,加之长期砍伐森林用于煎盐,植被破坏严重,泥石流频发。


据史料记载,自元代至今700余年间,龙沟河共发生特大洪灾17次。龙河沟紧邻黑井,危害极大。


如姐姐所言,山上树木被砍伐殆尽,正是造成泥石流原因之一。


滇行记2022(五十六):烟溪叠翠飞来寺


明朝末年,始建一条红砂石堤坝,至清道光年间完工,取名“庆安堤”。


庆安堤南堤长300多米,10米高,6米多宽,北堤长也近100米,高5米,迤逦蜿蜒,雄伟壮观,当地俗称“小长城”。


庆安堤是历史上第一个主要用于防泥石流的防护工程。有专家认为,庆安堤是仅次于都江堰的古代水利工程。


黑井古迹,果不同凡响。


滇行记2022(五十六):烟溪叠翠飞来寺


上文推荐:滇行记2022(五十五):一头黑牛造就富甲一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庆安   大雄宝殿   泥石流   方丈   僧人   小树   寺庙   会儿   年间   小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