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戟科创板,威马汽车再闯港交所,加拿大人沈晖的背水一战

威马汽车,一家渐被市场边缘化的老牌新势力,2021年冲击科创板铩羽而归后,今年转战港交所,并于6月1日正式提交上市申请,也算是威马汽车近期最大的市场热度。

折戟科创板,威马汽车再闯港交所,加拿大人沈晖的背水一战

鉴于很多玩港股的朋友,向【车评网】询问威马汽车,笔者借此机会梳理了一下威马汽车的信息。

威马汽车的创始人沈晖:一个加拿大人在中国的创富故事

折戟科创板,威马汽车再闯港交所,加拿大人沈晖的背水一战

根据威马汽车招股书披露的股东情况,沈晖、王蕾夫妇共计持股30.82%,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不过可能会让很多人失望,沈晖、王蕾夫妇均为加拿大国籍,相较于比亚迪、吉利、蔚来、理想、小鹏、零跑这几家民营车企的根正苗红中国籍老板。威马汽车到底姓“中”,还是姓“加”呢?也许更准确的说法,是一个加拿大人在中国的创富故事

折戟科创板,威马汽车再闯港交所,加拿大人沈晖的背水一战

考虑到近日发生的加拿大空军CP-140海上反潜巡逻机与中国空军的“小摩擦”,以及去年加国政府对新疆的不断造谣抹黑,威马汽车作为两国交流的润滑剂,还是很需要国人支持的

沈晖先生是一位资深的汽车专家,曾长期在博格华纳和吉利工作,协助李书福完成了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并曾长期担任沃尔沃全球董事和吉利集团董事兼副总裁。

折戟科创板,威马汽车再闯港交所,加拿大人沈晖的背水一战

沈晖和李书福是有一段甜蜜岁月的,也许爱之深恨之切,今天威马汽车涉及的84件司法案件中,75件原告为吉利系公司。根据公开报道,吉利集团指称威马汽车侵犯其商业秘密,并主张拥有威马汽车所持27项注册专利及两项专利申请的所有权,吉利方面申请赔偿金额高达21亿元,预计2022年底结案。沈晖和李书福的恩怨,孰是孰非,相信法院会给予一个公正的裁决。

折戟科创板,威马汽车再闯港交所,加拿大人沈晖的背水一战

三年烧钱174亿,亟需上市输血

财务方面,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的3个年度,2019~2021年的净利润分别约为人民币(-41.5亿)元、(-50.8亿)元、(-82.1亿)元,也就是说,威马过去三年共亏损了174.4亿元人民币。

折戟科创板,威马汽车再闯港交所,加拿大人沈晖的背水一战

威马同期的毛利率为(-58.3%)、(-43.5%)和(-41.1%),毛利率转正似乎遥遥无期。不知道曾喊出是“要做全球第一家正毛利率的新造车企业”的创始人沈晖,如何向早期的投资人解释。与之对比的是,“蔚小理”阵营毛利率已纷纷转正,理想汽车2021年毛利率水平甚至达到21.3%。

折戟科创板,威马汽车再闯港交所,加拿大人沈晖的背水一战

现金流方面,威马2021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1.56亿元,按照2021年的烧钱速度,只能再坚持半年。对了,现在已经是2022年6月了,威马汽车现金流还有多少?估计留给沈晖的融资时间不多了。港交所上市,对于沈晖,可谓背水一战!

折戟科创板,威马汽车再闯港交所,加拿大人沈晖的背水一战

车型不少,没有一个能打

诚然在资本圈,烧钱是一个中性词,甚至在某种语境下还是一个褒义词。造车本就是非常烧钱的项目,烧钱并不可怕,只要烧出价值来。蔚来和特斯拉,都经历过现金流即将枯竭的煎熬。

折戟科创板,威马汽车再闯港交所,加拿大人沈晖的背水一战

不过从招股书看,威马在2019~2021年,研发投入分别约为人民币8.9亿元、9.9亿元、9.8亿元,不仅与“蔚小理”动辄一年50亿的投入完全没得比,即使占威马融资额的比重,也不值一提。结合去年科创板的铩羽而归,业内普遍认为原因是威马汽车研发投入不足、科创属性不强,未符合科创板标准。

折戟科创板,威马汽车再闯港交所,加拿大人沈晖的背水一战

结果来看,威马车型不少,SUV 产品EX5、EX6、W6;轿车产品E.5,还有2022下半年上市的M7。但遗憾的是,没有一款车能打,2021年总销量也只有44,152辆,2022年5月销量数据,在同行纷纷报喜的情况下,威马迟迟未发布,是不敢公布,还是另有打算,也只有沈晖知道了。

折戟科创板,威马汽车再闯港交所,加拿大人沈晖的背水一战

单车效能低下,其实只是结果,浅层次原因是产品的智能化属性并无优势,深层次原因是战略选择出现了失误。

主销车型EX5和EX6仍在L2级有条件智能辅助驾驶领域徘徊,与市面上的竞品车型相比并无绝对优势。威马汽车寄予厚望的M7,仍没有离开L2级场景,唯一有变化的L4级功能,还被标定在“未来可新增”范围。

折戟科创板,威马汽车再闯港交所,加拿大人沈晖的背水一战

智能化作为新势力的核心抓手,威马接受了百度战略投资,在自动驾驶领域选择了和百度技术深度绑定,可惜百度有亲儿子集度汽车,不仅让威马失去了独特性的智能标签,而且核心技术的受制于人,让威马缺少了蔚小理自研技术的想象力,也失去了选择其他技术方(比如华为)的灵活性。

折戟科创板,威马汽车再闯港交所,加拿大人沈晖的背水一战

饱受争议的战略路线

威马汽车在2019年还是新势力车企的单车型销冠,短短三年市场地位就出现了巨大的下滑,销量不仅远远落后蔚小理,更被埃安、零跑、哪吒甩开,后起之秀极氪、以及下半年上市的阿维塔,2022年威马汽车的销售排位恐将再次拉后。

缘何如此,沈晖的战略路线,业内饱受争议!

折戟科创板,威马汽车再闯港交所,加拿大人沈晖的背水一战

其一,威马是完全自建工厂的新势力。新势力都缺钱,有限资金如何用到刀刃上,各家有各家的战略选择。蔚小理选择的是先合作代工,再谋求自建工厂的路线,创业初期将融到的资金,最大比例分配到技术研发和用户服务。

折戟科创板,威马汽车再闯港交所,加拿大人沈晖的背水一战

沈晖的重资产前置战略,让威马汽车拥有温州和黄冈两大制造基地,虽然保证了产能(25万辆/年),但也让威马研发和服务投入相对欠缺,现金流总是捉襟见肘。

其二,相对于特斯拉和蔚小理的Top-Down策略,威马选择从15~20市场切入。

初创品牌的首款车型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品牌定位,品牌形象一张白纸的新势力,首款车型往往高举高打,树立一个高端品牌形象,例如特斯拉的Model S,蔚来ES8。第二款、第三款车型,才真正走量,直面核心市场,收割用户,例如特斯拉Model 3。

折戟科创板,威马汽车再闯港交所,加拿大人沈晖的背水一战

毕竟智能技术在硬件上需要高可靠性的感知与执行体系来支持,且“软件+算力+数据处理”也需要高昂的研发成本才能保障运转效果,加之目前电池价格仍难以快速下降。打造一款令人尖叫的划时代的超级产品,高成本是必选项。

折戟科创板,威马汽车再闯港交所,加拿大人沈晖的背水一战

沈晖曾经表示“10万以下只能叫电动汽车,不能叫智能电动汽车”,其实说保守了,新势力的核心产品,特斯拉Model 3、蔚来EC6、小鹏P7都在20万以上。

威马主销车型选择了15~20万区间,这是一个很尴尬的定位,这个价位的用户,对产品性能和品质有较高的需求,但这个价位的成本,又难以支撑用户需求。

折戟科创板,威马汽车再闯港交所,加拿大人沈晖的背水一战

从销量也可以看出来,不同于燃油车的正态曲线,电动车销量是一个微笑曲线,两头高,中间低。一头是10万以下的低端代步车大卖,另一头是20万以上的高端电车热销。10~20区间,鲜有上量的车型。

折戟科创板,威马汽车再闯港交所,加拿大人沈晖的背水一战

战略选择,反应了领导人的思路,沈晖作为传统汽车人出身,讲究稳扎稳打;互联网出身的李斌们,打法更具颠覆性。守正攻奇,挑战阶段,不按常规套路出牌的互联网人,似乎走的更快一些。

折戟科创板,威马汽车再闯港交所,加拿大人沈晖的背水一战

写到最后,还是希望威马汽车能够港股上市成功,毕竟融了这么多钱,需要向投资人交代;还有近10万的威马用户,也需要一个交代。造车已进入下半场,门槛越来越高,谁能笑到最后,且行且看!

本文为【车评网】原创,作者:秋名山,编辑:田淼,关注【车评网】,专注汽车行业深度报道。

特别声明:本文仅授权与车评网签约联盟媒体转载,其他未经允许不得侵权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沃尔沃   特斯拉   加拿大人   汽车   毛利率   现金流   吉利   车型   新势力   战略   产品   沈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