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视角讲述博尔特打破百米短跑世界纪录的故事

博尔特打破世界纪录展现了震撼人心的速度之美,本文用数学家、专业运动教练以及媒体的三种视角讲述这个激动人心的故事。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美国数学家的讲述[《微积分的力量》节选],接下来是美国田径教练的讲述(《跑步革命》的引言),最后是媒体的讲述(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作为瞬时速度的导数

2008年8月16日晚,北京,清朗无风。22点30分,世界上跑得最快的8个人站在了奥运会100米短跑决赛的起跑线上。其中一位是21岁的牙买加短跑运动员尤塞恩·博尔特[1],对这个比赛项目而言,他算得上一位新人。作为知名的200米短跑选手,他几年来一直恳求教练让他尝试更短距离的比赛,在过去的一年中,他的表现非常出色。

博尔特看起来和其他短跑运动员不太一样。他身材瘦长,有6英尺5英寸(1.96米)高,步幅很大。小时候,他一直在练习足球和板球,直到他的板球教练注意到他的速度,并建议他去尝试田径项目。十几岁时,尽管他的跑步成绩不断提升,但他从未把这项运动或者自己太当回事儿。他滑稽又淘气,还喜欢开玩笑。

决赛的那个晚上,[2]在8名运动员被逐一介绍了一番,并在镜头面前做过鬼脸之后,整个体育场安静下来。选手们把脚放在起跑器上,做好预备姿势。一位裁判员喊道“各就各位,预备”,接着鸣响了发令枪。

尽管博尔特从起跑器上冲了出去,但他的爆发力不如其他选手。较慢的反应时间导致起跑后他在8个人中排名第7。他不断加速,在30米处跑到了中间位置。然后,他像高速列车一样继续加速,很快就把其他选手远远地甩在身后。

在80米处,博尔特朝右边瞥了一眼,想看看他的主要竞争对手在哪里。当意识到自己明显领先时,他减慢了速度,双臂垂放于身体两侧,冲过终点线时还拍了拍自己的胸脯。有些评论员认为他是在炫耀,有些评论员则认为他是在庆祝。无论如何,博尔特显然觉得他没必要在即将到达终点时拼命奔跑,这促使人们纷纷猜测他到底能跑多快。事实上,尽管他提前庆祝了胜利(鞋带也开了),但他还是以9.69秒的成绩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有位官员批评他缺乏体育精神,但博尔特并没有冒犯他人的意思。正如他后来告诉记者的那样:“这就是我。[3]我想玩得开心,一切放轻松。”

他跑得有多快呢?由9.69秒跑100米可以算出他的速度为:100/9.69=10.32米/秒。换算成我们更熟悉的单位,约为37千米/小时。但这是博尔特整场比赛的平均速度,他在比赛刚开始和快结束时的速度都比平均速度慢,而比赛过程中的速度比平均速度快。

我们可以从赛道上每隔10米记录下的分段时间中获得更详细的信息。他用1.83秒跑完了前10米,平均速度为5.46米/秒。他的最短分段时间出现在50米到60米、60米到70米和70米到80米,其中每个10米的用时都是0.82秒,平均速度为12.2米/秒。在最后10米,他放松下来,平均速度降至11.1米/秒。

人类已经进化出发现规律的能力,与其像我们刚才那样细心地研究数字,不如把它们形象化,这样往往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图6-11展示了博尔特跑完10米、20米、30米等的用时情况,一直到他在9.69秒时冲过百米终点线。

三种视角讲述博尔特打破百米短跑世界纪录的故事

图6-11

为便于观察,我把图上的点都用直线连接起来,但要记住只有这些点才是真正的数据。点和它们之间的线段构成了一条多边形曲线。最左边线段的斜率最小,对应于博尔特起跑后的较慢速度。越往右的线段越向上弯折,这意味着他在加速。之后的几条线段共同形成了一条近乎笔直的线,表明他在比赛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保持着飞快且稳定的速度。

我们自然很好奇,他到底在何时和何处跑得最快。虽然我们知道他在10米区间内的最快平均速度出现在50米到80米,但我们真正想要的并不是他的平均速度,而是他的最快速度。假设博尔特戴着一个速度计,那么他在哪一刻跑得最快?他的最快速度究竟是多少?

在这里,我们寻找的是一种测量他的瞬时速度的方法。但是,这个概念看起来几乎是自相矛盾的。在任何时刻,博尔特都恰好身处某个地方,就像在快照里一样纹丝不动。既然如此,讨论他在一瞬间的速度又有什么意义呢?速度只能出现在一个时间间隔内,而非一个瞬间。

瞬时速度之谜与数学及哲学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公元前450年前后,那时芝诺提出了几个令人敬畏的悖论。回想一下,在阿喀琉斯与乌龟的悖论中,芝诺声称跑得快的人永远追不上跑得慢的人,而这和博尔特那一晚在北京的出色表现完全不同。在飞矢不动悖论中,芝诺认为飞矢永远不会移动。尽管数学家仍然不确定他想用这些悖论来阐述什么观点,但我的猜测是,瞬间速度这个概念内在的微妙之处困扰着芝诺、亚里士多德和其他希腊哲学家。他们的不安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希腊数学很少谈及运动和变化。跟无穷一样,这些令人讨厌的话题已被从彬彬有礼的交谈中“驱逐”出去了。

在芝诺提出那些知名悖论的2000年后,微分学的创立者解开了瞬时速度之谜。他们直观的解决方案是,将瞬时速度定义为一个极限,具体来说,就是在越来越短的时间间隔内平均速度的极限。

这类似于我们放大抛物线时所做的事情:先让一段越来越短的光滑曲线逼近直线,然后探究在放大无穷倍的极限情况下会发生什么。通过研究直线斜率的极限值,我们就可以定义光滑抛物线上某一点的导数。

在这里,通过类比的方法,我们对某种随时间发生平稳变化的对象进行近似推理,即博尔特在赛道上跑过的距离。我们的想法是,用一条在很短的时间间隔内以恒定的平均速度变化的多边形曲线,去取代他的距离﹣时间图像。随着时间间隔越来越短,如果每个时间间隔的平均速度趋于一个极限,这个极限值就是我们所说的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正如某一点的斜率那样,瞬间速度也是一个导数。

要想成功实现这一切,我们必须假设博尔特在赛道上跑过的距离是平稳变化的,否则我们研究的极限和导数就都不存在了。因为随着时间间隔的缩短,结果不会趋于任何合理的极限值。那么,他跑过的距离是否会随时间平稳地变化呢?我们对此并不确定。我们唯一拥有的数据是,博尔特经过赛道上的每个10米标记处的时间所构成的离散样本。想要估算他的瞬时速度,我们必须跳出这些数据,有根据地推测他在相邻两点之间的某个时间身处的位置。

这种系统化的推测方法被称为插值法,其目的是在可用数据之间绘制一条光滑曲线。换句话说,我们并不像之前那样用线段,而是用最合理的光滑曲线来连接这些点,[4]或者至少要非常靠近这些点。对于这条曲线,我们设定的限制条件是:它应该是绷紧的,起伏不能太大;它应该尽可能地靠近所有点;它应该展示出博尔特的初始速度为0,因为我们知道他在做预备姿势的时候是静止不动的。有许多不同的曲线都符合这些标准;统计学家想出了很多用光滑曲线去拟合数据的方法,它们也都给出了类似的结果。而且,这些方法都包含些许推测的成分,所以我们不用太在意该选择哪一种。

图6-12展示的就是其中一条能满足上述所有要求的光滑曲线。

三种视角讲述博尔特打破百米短跑世界纪录的故事

图6-12

由于曲线被设计成光滑的,我们可以计算出它上面的每一点的导数,最终生成的图像给出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的那场创造世界纪录的比赛中每个瞬时速度的估计值,如图6-13所示。


三种视角讲述博尔特打破百米短跑世界纪录的故事

图6-13

从图6-13中可以看到,博尔特在比赛进行到大约3/4的时候达到了12.3米/秒的最高速度。在此之前,他每时每刻都在加速。而在此之后,他开始减速,以至于当他冲过终点线时速度降到了10.1米/秒。这幅图证实了所有人看到的情况:博尔特在接近终点时速度骤减,特别是在最后的20米,他放松下来并提前庆祝自己的胜利。

在2009年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博尔特结束了人们对于他能跑多快的猜测。这一次他没有提前拍胸脯庆祝胜利,而是努力跑到终点,并以更加惊人的9.58秒的成绩打破了他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的9.69秒的世界纪录。

由于人们对这次比赛怀有巨大的期待,所以生物力学研究人员启用了激光枪[5](类似于警察用来抓超速驾驶者的雷达枪),这种高科技仪器使得研究人员能以100次/秒的频率测量短跑运动员的位置。在计算了博尔特的瞬时速度后,他们的发现如图6-14所示。


三种视角讲述博尔特打破百米短跑世界纪录的故事

图6-14

总体趋势上的那些小波动,代表了他在大步奔跑期间不可避免会出现的速度起伏。毕竟,跑步涉及一系列的腾空和落地动作。每当博尔特的一只脚在落地的瞬间“急刹车”,随即再次驱动身体向前和腾空,他的速度就会发生一点儿变化。

虽然这些小波动很有趣,但对数据分析师来说,它们既讨厌又烦人。我们真正想看到的是趋势,而不是波动,因此,早期用光滑曲线拟合数据的方法就很不错,甚至可以说更佳。在收集了所有的高分辨率数据并注意到这些波动之后,研究人员无论如何都要把它们清理干净。他们过滤掉这些波动,是为了揭示更有意义的趋势。

对我来说,这些波动中蕴含着一个重要的教训。我把它视为隐喻或寓言,反映了用微积分为真实现象建模的本质。如果我们设法把测量的分辨率推升得过高,在时空中极其细微地观察任何现象,就会看到光滑度的崩解。在博尔特的速度数据中,小波动取代了平稳的趋势,让图像看起来就像管道清洁器一样有许多分叉。如果我们可以在分子尺度上进行测量,那么任何形式的运动都会出现同样的情况。在这个级别上,运动变成了一点儿也不平稳的抖动,所以微积分无法再(至少不能直接)给我们提供什么信息。然而,如果我们关心的是总体趋势,消除这些小波动可能就足够了。微积分给予我们的关于宇宙中运动和变化本质的巨大洞见,尽管有可能是近似的,但却证明了光滑度的力量。

除此之外,这里还有一个教训:和所有科学领域一样,在建立数学模型时,我们总要对强调什么和忽略什么做出选择。抽象的艺术在于,知道什么是必不可少的,什么是细枝末节的;知道什么是信号,什么是噪声;知道什么是趋势,什么是波动。这是一门艺术,因为诸如此类的选择总是存在着风险,它们与痴心妄想或学术欺诈只有一线之隔。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伟大的科学家都曾想方设法行走在这样的“悬崖峭壁”之上。

毕加索说:“艺术是让我们认识真理的谎言。”[6]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作为自然模型的微积分。17世纪上半叶,微积分开始成为研究运动和变化的一种强有力的抽象工具。17世纪下半叶,同样的艺术选择——揭示真理的谎言一一为一场革命铺平了道路。

.......................................


三种视角讲述博尔特打破百米短跑世界纪录的故事

英文注释(本书译者未翻译)


三种视角讲述博尔特打破百米短跑世界纪录的故事

以上是本书的节选


如何像一流运动员那样跑步?

现在就让我们把尤塞恩·博尔特(Usain Bolt,牙买加短跑运动员)于2009年在柏林创造世界纪录的百米跑进行一下分解——总用时9.58秒,共跑了41步,在地面上的时间为3.20秒,滞空时间为6.38秒。这样看来,他当时简直就是在飞!

如果看到这个视频,你一定会跟1300多万观众一样,心生惊讶与好奇。就像任何一个在体育或艺术方面的精彩表演一样,它会使你有一种超越现实的感觉。看到一个人以这样的速度奔跑——比地球上任何一个人都快的速度(至少在现代历史上),大大激发了我们对人类运动潜能的遐想,淹没了我们主观意识上的生理限制。

博尔特在冲过终点线后并没有立即停下。尽管他已经试图放慢速度,但还是在向前快速运动,甚至是在依靠惯性前行时,他的身体还在轻松移动。这时你不会想将目光从他身上移开片刻:这也许是因为他的动作太过优雅和高效,也许是你试图以一个教练的眼光从中发现一丝秘密……

不管博尔特是否知道,他本人就是姿势跑法的典范。就像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都是音乐天才一样,博尔特是一个跑步天才,他完美地利用了人类跑步的自然机制。通过分析他的跑步动作可以发现自然是如何设计我们的机体来为最佳的跑步姿态做准备的。读者在这本书中将要学到的跑步技术,就是通过观察世界上最好的跑步运动员总结出来的。

还有一个利用姿势跑法的典型,他就是迈克尔·约翰逊(Michael Johnson)。当他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连续夺得200米和400米金牌后,电视台的解说员和运动专栏撰稿人都多次提到他短小连贯的步幅和上身直立的跑姿。在观看视频回放时你会清楚地发现,约翰逊的跑步技术与他的竞争者们的技术完全不同:他们跑起来步幅更长,而且身体从腰部前倾。运动评论员也注意到了这些不同,但没有人去真正分析这个现象。

让我们来到竞赛距离图谱的另一端,这里有奥运会冠军,5000米和100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黑·格布雷希拉希耶(Haile Gebrselassie)。他在接受运动杂志《跑步时代》(Running Times)的采访时谈到他的跑步技术是如何形成时说道:“当我在十四五岁时,我的哥哥为了鼓励我跑步送了我一双跑鞋,但是我立刻就把它扔到一边,因为我已经习惯了赤足跑,鞋子对我来说太重了。”赤足跑是了解人体跑步生理机制的最好方法。有趣的是,这两位跑者一个是有争议的最伟大的短跑运动员,另一个是长跑冠军,但他们都使用了完全相同的跑步技术。

约翰逊在跑步时用前脚掌着地,而他吸引观众眼光的短小流畅的步伐表明了他超高的步频(支撑腿转换的速度)。就是以这样的步伐,他以19.32秒这一令人吃惊的时间完成了奥运会200米比赛,这也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200米跑。

如果你有机会遇到约翰逊或格布雷希拉希耶,然后对他们说“我看到了,你用姿势跑法参加的比赛”,他们可能完全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

现在你也许会问,这些和我有什么关系?你能让我破世界纪录吗?如果你只是为健康减肥跑步,或偶尔参加跑步比赛,我的回答是“不能”。但通过这本书的学习可以使你提高跑步技术,降低受伤风险,并跑出个人最好成绩。如果你是个世界级的优秀运动员,那么我就说“能”,这本书的确能够帮助你打破世界纪录。姿势跑法技术适用于任何速度的跑步,从全力的百米冲刺到悠闲的慢跑都适用。同样,本书既适合优秀运动员,也适合把跑步当作娱乐的人。如果你能够按部就班地学完全部课程,我的承诺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

你的跑步动作效率会更高。

你会跑得更快。

你会以最佳的跑步姿势跑得更远。

将减少你受伤的机会。

你的身体结构如何适于跑步

在以前谈起跑步时,不管是业余的还是专业的,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共识,每个人的跑步方法都是独特的,跑步技术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谁要是反对这个观点绝没有好下场。

尽管如此,本书的观点刚好与之相反:世上的确有一个适于所有人的典型的跑步姿势。自然给予我们身体以最佳的结构,而这个结构被大部分人所忽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每年有大概2/3的跑者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这个比例在任何其他运动中都是不能接受的。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就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类似的话也适用于跑步。所有“幸福的”跑者都是相似的(他们都遵守着一个共同法则),但所有“不幸的”跑者都有各自不同的问题(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偏离了标准)。这的确是对托尔斯泰的名言的“偷梁换柱”,但我想你已经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本书的核心部分——姿势跑法,将使你重归跑步的这个与生俱来的通用标准。

简而言之,以最新的研究成果为依据的这本书,就是对下面这个问题详细而可行的回答:世界上是否存在一个通用且正确的跑步方法?我的这本书不是论证我们是否生来就会跑步的论文,克里斯托弗·麦克杜格尔(Christopher McDougall)在他的著作《天生就会跑》(Born to Run)里面已经为公众提供了答案;本书也不是一本讨论运动生理学、教你如何训练心肺循环系统和保持目标心率区的书,更不会讨论如何以距离和时间为单位制订训练计划;本书不涉及运动营养、瑜伽、普拉提或是力量训练,这方面的书到处都是。

书店的书架上缺少的是教你如何跑步的书,而这才是这本书的目的所在。它涉及的是跑步技术、理想的生物力学,以及协助改进跑步姿势的技术练习和身体训练,实际上跑步就是这些,其他的都是次要的。[本书共17万字,以下略]

书名:跑步革命:跑得更快,更有效率,不受伤的姿势跑法

著者:【美】尼可拉斯·罗曼诺夫 寇特·布伦加

译者:王澎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


三种视角讲述博尔特打破百米短跑世界纪录的故事

以上是《跑步革命》引言的节选。

博尔特:前不见古人

知乎

张佳玮

来自专栏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杂志稿。

尤塞恩-博尔特,缓缓放慢了速度。

这是2013年8月17日,离他27岁生日还有四天。他在莫斯科凉爽的夏日,他的故乡牙买加在地球另一面。他放慢了速度,在世界田径锦标赛200米决赛,最后的直道上。

在此之前的一切,我们已经知道了:尤塞恩-博尔特,1986年夏天生在牙买加,十岁时还想做个板球运动员。到他196公分时,周围的人都觉得:他太高了,四肢过长,摆动频率低,协调性差,这辈子都练不出短跑来。当然啦,16岁那年,他就在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上,跑出了20秒40的200米成绩,但这似乎就该是他的命运了:他不适合跑100米。实际上,直到2007年,他才开始练100米,在希腊,他跑出了10秒03。而在此之前,他更多被作为“世界上最好的200米选手”被铭记。

此后就是神话开始的日子:2008年5月,他连续跑出9秒76和9秒72,后一个成绩打败了世界纪录。8月,北京鸟巢,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博尔特在风速为零之下,跑出神话般的9秒69,世界纪录;随后是200米,他跑出19秒30,新世界纪录。再加上4 X 100米的37秒10,他成为史上第一个在同一届奥运会上,拿到100米、20米、4 X 100米接力金牌,顺便打破世界纪录的人——不仅战胜世界,还战胜历史。

三种视角讲述博尔特打破百米短跑世界纪录的故事

然后是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100米决赛中,对手盖伊跑出9秒71,在2008年,这还是世界纪录级的水准,但在这一晚,毫无意义了:博尔特跑出了9秒58,再一次世界纪录;四天之后,200米决赛,博尔特再次200米新纪录,19秒19,再三天后,又是男子4 X 100米金牌。那是他的极盛期:他站在星球历史的巅峰,把短跑赛场来回踩踏,蹂躏了所有纪录。

在巅峰期,这家伙就像个变异的怪兽。众所周知,他196公分的身高和步频,确实不适合100米跑。在前半程,腿没溜开时,他就像个步履局促的巨人,走在小人国里。但在2008和2009那些岁月,他的100米后半程华丽壮阔:他的腿溜开了,就像发动机磨合完了,他会用雷霆般的步频甩开所有人,你会产生时空压缩的错觉:跑道变小了,体育场变小了,最后他呼啸着穿过终点线时,你只会叹恨100米的跑道太短。所以,他的200米观赏性更强:当他跑过弯道、全速前进之际,你会感受到,一个人加速到极限的过程,就像电影中最大制作的爆炸场面,可以如此凶猛的袭击你的眼球。

但自那以来,他放慢了速度。

2010年,因为背伤,他状态不佳。5月在上海,他的200米跑出了19秒76,依然足以夺冠,但已经没法挑战历史。8月在斯德哥尔摩100米之战,他输给了盖伊,两年以来首次败北。之后他休养背伤,以免受伤。2011年世界田径锦标赛100米决赛,在韩国大邱,他鬼使神差的抢跑。世界本来期望他刷新9秒58,但他却提前出局。之后的200米决赛,他跑出19秒40,2011年度最好成绩,但离他自己的纪录差一点。他唯一打破的世界纪录,是跟队友们拿了4 X 100米接力金牌,顺手拿到了37秒04。

但2012年,他重新归来。先是在奥斯陆,100米决赛前半程,他被鲍威尔压制,但后50米,他当世无双的加速能力让时空逆转,9秒79夺冠;伦敦奥运会100米,又是被鲍威尔领先过半程,博尔特再次加速,在70米处反超,最后9秒63。卡尔-刘易斯后,世上首个在奥运会完成男子100米卫冕的人。然后,是他以19秒32卫冕男子200米金牌,带领队友36秒84再破世界4 X100米接力纪录并夺冠——短跑三大项,奥运会卫冕。史上第一人。而且,在奥运会和世锦赛上,他已经拿到连续第七个100米 200米的冠军。

“我现在是个传奇。我是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他说。

“他几乎只手使径赛从一个将死的运动,重新变成了一项明星运动。”美联社说。

“只要博尔特愿意,他能打破8米95的男子跳远纪录。”21年前创此纪录的跳远之神迈克-鲍威尔说。

他是神,他是外星人,他是星球史上最快的人类,一切世界纪录都会在他一念之间崩溃。但在2012年的辉煌之下,阴影也在散布开来:他依然比所有人都快,但已经不如2009年的自己了。100米9秒58、200米19秒19……而你知道,世界忘恩负义是很快的。

2013年来了。

6月,在罗马100米决赛中,博尔特输了:他跑了9秒95,而对手加斯廷-加特林跑了9秒94。赛后,在满场观众悻悻的感叹声中,博尔特摊开双手望望天:

“天晓得。”

伟大的卡尔-刘易斯认为,博尔特还需要时间检验;伟大的格林认为,博尔特的跑步技术很粗糙;加特林认为,博尔特可能服过药。然后是7月,阿萨法-鲍威尔和泰森-盖伊这两个曾经的百米飞人,同一天被查出使用了禁药。世界简直是下意识的,把头转向了博尔特:

既然100米飞人是如此复杂叵测的世界,博尔特,你到底吃药没有呢?

这就是他来到2013年莫斯科田径世锦赛前,面对的处境。在2008和2009年那些不断摧毁历史的过程里,他建立起了一个人的王朝,世界习惯了他统治一切,世界要求他不断胜利,稍有差池,就意味着王朝覆灭。所以在2010-12年间,他得跑赢每一个对手,完成每一个细节,不断挑战历史。这很艰难,因为事实是,他的确不如2009年那样,每一次起跑,都会令历史纪录地动山摇了。

2013年8月11日,莫斯科田径世锦赛100米决赛。又一次,他在前半程落后,对手加斯廷-加特林在他身旁,占据着前排。但赛后,博尔特自己说:

“我并不太担心加斯廷,我知道我可以追上他。所以,我只需要跑得尽量快就可以。”

加特林自己也承认:

“这和天分无关,这更关乎在大场面时,让自己超越极限的意志。博尔特了解,这种关键场合意味着什么。”

伟大运动员可以在关键时刻激发自己,博尔特就是如此。百米后半程,他化身为刀,劈开莫斯科的空气,阔步如飞,让加特林的细密步频显得如此短小。博尔特绝杀,9秒77,又一次,100米金牌。

然后,就是8月17日。当他呼啸着跑过弯道,进入直道时,博尔特开始减速了。因为前方一片空旷,没有对手在他眼前。在这个史上最轻松决赛里,他只跑了19秒66,比自己的19秒19世界纪录相去甚远,但已经够了。他最后的减速,简直就是对世界的调戏:

哪怕他跑得如此缓慢如此休闲,最后30米犹如散步,依然足以征服世界。

加上37秒36,带领牙买加完成男子4 X 100米接力的世锦赛三连冠——赛后他说:“我们来,我们见,我们征服”——他的神话已经完成:2013年世锦赛个人第三枚金牌,世锦赛史上个人第八枚金牌,追平了伟大的卡尔-刘易斯。加上他的两枚银牌,他已经是世锦赛史上最伟大运动员。如果加上北京和伦敦两届奥运会的不朽统治,他现在,真的可以昂首说:

“我是史上最伟大的田径运动员。”

依然会有人辩驳,但辩驳之声会越来越弱。至少,伟大如迈克尔-约翰逊都承认了:

“他就是史上第一。”

但是,这一切来得,并不那么容易。

就在最后30米闲庭信步,拿到200米冠军之夜,博尔特说:

“这样的日子,让那些训练中的痛苦,都显得值得了。谢谢所有在我成功路上,扮演过各类角色的人们。”

之所以说百米飞人们最后的对手总是自己,只要看看博尔特面对的一切:更适合跑200米而非100米的体格,2010年的背伤,2011年世锦赛的抢跑,以及长久以来,不断加重的冠军名声和世界期望。他胜利越多,越是无法失败。荣耀如塔,不断堆积,一旦败北,便全数垮塌。就在7月,盖伊和鲍威尔声名扫地,足证百米飞人这个世界何等残酷。你可以想像博尔特每一天是如何度过,他如何逼迫自己那其实更适合跑200米的身体继续承受100米比赛的压力,他每次出场前夜的紧张,他每次蹲在起跑线上,静等发令枪时的心情。一如加特林所说:

“这和天分无关,这更关乎在大场面时,让自己超越极限的意志。”

或者可以说,一夜成就的纪录来自天分,但2008年以来,博尔特所走过的道路——无论是他的常胜、他不断突破世界纪录的时刻,还是他那些令人沮丧的暗影——都在告诉世界:他的确是这个星球史上,最伟大的田径运动员。

发布于 9 年前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短跑   世界纪录   鲍威尔   约翰逊   瞬时速度   视角   运动员   决赛   速度   时间   故事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