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成这条大道,能串起三分之一的国土,连接尼泊尔,南下印度

在丝绸之路的研究里,人们提到最多的往往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其实,丝路在“西行”的概念里,还有“南下”。所谓“南下”,实际是中国通往南亚次大陆的道路,这在丝绸之路新疆段被提及较多,即是丝路由中国古代西域(包含今日新疆全境及中亚部分区域)通往古代印度(并非今日印度,指南亚次大陆诸多国家)的路。然而,中国西藏这片土地,在历史上,本身就有着与南亚次大陆的亲密接触,但当下对丝路的研究,除藏北阿里地区外,西藏东南部的古丝路很少被提及。它们正是丝路“南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吉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中国建成这条大道,能串起三分之一的国土,连接尼泊尔,南下印度

中国建成这条大道,能串起三分之一的国土,连接尼泊尔,南下印度

吉隆镇


01.几个叫“舒适快乐”的地方实际上是一个地方


吉隆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日喀则市西南部,地理坐标东经84 35′至86 20′,北纬28 3′至29 3′之间。南面和西南面与尼泊尔王国相邻,边境线长162公里,北面以雅鲁藏布江为界与萨噶县相邻,东面与聂拉木县搭界。县政府驻宗嘎镇。

吉隆,为藏语“舒适村”、“欢乐村”之意寓。吉隆之得名,传说是公元8世纪后期,赤松德赞从印度迎请莲花生大师入藏时,大师一行途经吉隆沟(今吉隆镇一带),曾在此住了一宿。大师见此地山清水秀,风景明媚,不胜感概,又溪谷中的河水洁白如乳,溪底的卵石光润如玉,更是赞叹不已。于是,在翌日临行之前,欣然命名此地为“吉隆”,以表达其无限赞誉之情,“吉隆”之称谓遂流传至今。

在旧文中吉隆也写作“济咙”、“济隆”、“吉仲”等。县境有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东林藏布河、吉隆藏布河)贯穿全境,有约300平方公里的吉隆盆地。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元朝时就曾有政府官员来此处理要事。1778年到1781年间,清朝中央政府曾派兵到吉隆抵御廓尔喀入侵西藏。

中国建成这条大道,能串起三分之一的国土,连接尼泊尔,南下印度

中国建成这条大道,能串起三分之一的国土,连接尼泊尔,南下印度

西藏和平解放前,吉隆有上宗、下宗、东宗、西宗共四个宗。1960年7月宗嘎上、下宗,吉隆东、西宗合并成立吉隆县人民政府。属日喀则地区。2014年7月,日喀则撤地设市,吉隆县属于日喀则市。

在有着众多的人文景点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大唐天竺使出铭”即是其中之一。大唐天竺使出铭是唐高宗时期题铭。发现于吉隆县北部崖壁,当地人称为阿瓦呷英摩崖题 铭。崖壁面阔约1.5米,其上有崖棚遮盖,崖脚有水渠环绕而过,崖面距地表约5米。题铭系阴刻,字面宽81.5厘米,残高53厘米,下部已破坏。字面用阴线细刻方框间隔,每一方框高约4厘米,宽3.5厘米。字体为楷书,字约2厘米见方,现存24列,约311字。题铭额题为隶篆,字约5厘米见方,上书“大唐天竺使出铭”7字。

中国建成这条大道,能串起三分之一的国土,连接尼泊尔,南下印度

中国建成这条大道,能串起三分之一的国土,连接尼泊尔,南下印度


中国建成这条大道,能串起三分之一的国土,连接尼泊尔,南下印度

大唐天竺使出铭

题铭文字因多年风化,侵蚀严重,有许多已模糊不清,但从题铭及文中“大唐显庆三年”的年号来看,系唐显庆三年(658)一方题铭,文中记述了唐代使节王玄策出使天竺(今印度),途中经过吉隆的过程。

《旧唐书•王玄策传》:贞观十年,沙门玄奘至其国,将梵本经论六百余部而归。先是遣右率府长史王玄策使天竺,其四天竺国王咸遣使朝贡。会中天竺王尸罗逸多死,国中大乱,其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立,乃尽发胡兵以拒玄策。玄策 从骑三十人与胡御战,不敌,矢尽,悉被擒。胡并掠诸国贡献之物。这即是王玄策这位史上最强悍外交家“一人灭一国”的历史出处。吉隆,见证了这一切,在记录了王玄策的足迹外,也告诉今天的人们,这里是古丝路南下的必经地段之一。

吉隆镇,吉隆县辖镇,位于吉隆县南部,东邻聂拉木县,西、南邻尼泊尔,距县城73公里,距离尼泊尔边境23.5公里。这里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素有“喜马拉雅后花园”之称。海拔2600米。吉隆藏布穿境而过,向南流向尼泊尔出境。

吉隆藏布是恒河支流根德格河支流特耳苏里河上游中国境内河段名称,发源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吉隆县县治宗嘎镇西部。干流先向东流,汇集诸多支流后于宗嘎镇转向南流。流经吉隆镇后,于热索附近流入尼泊尔境内,改称特耳苏里。

中国建成这条大道,能串起三分之一的国土,连接尼泊尔,南下印度

中国建成这条大道,能串起三分之一的国土,连接尼泊尔,南下印度

吉隆沟

吉隆藏布造就了有名的吉隆沟,即吉隆藏布峡谷,是一条长长的深沟。这条沟基本上是笔直的,就像一副巨大的犁铧沿南北向瞬间划过,两侧的山坡就是其翻开的岩浆土石堆砌而成,其边沿至今还保持着锋利的“刃”。峡谷从吉隆镇一直延续到25公里外的中尼边境边的热索村,仅25公里的长度落差却高达1100米。因为峡谷的存在,这里更是有了著名的吉隆口岸。

因为吉隆县南面和西南面同尼泊尔王国接壤,边境线长162公里,自古就是西藏与尼泊尔交往通商的要道。位于吉隆镇的吉隆口岸素有“商道”、“官道”之称,有着悠久的边境互市贸易历史,是西藏历史上对尼泊尔最大的陆路通商口岸之一。1961年设立海关,作为开放口岸,1978年吉隆镇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一级陆路通商口岸。

“舒适快乐”的地方衍生出了一个个“舒适快乐”的地名,“舒适快乐”的口岸不仅意味着近年来中国西藏与尼泊尔在经贸、旅游、文化等方面合作成功,也意味着随着边境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口岸经济交流日益活跃,西藏口岸加快了构建“南亚陆路贸易大通道”的步伐。


02.日吉铁路通过的地方,“绿度母”也曾走过


吉隆口岸位于吉隆镇热索村境内,从吉隆镇驻地到热索村25公里。从吉隆镇驻地出发,翻过横亘在吉隆藏布沟(吉隆沟)谷中的姆拉山,沿峡谷东侧陡峭的山坡和悬崖一路曲折盘旋向下,穿过江村珠峰核心保护区,就进入了热索村地界。

热索村海拔只有1800米,背依大山、坐北朝南,东北西三面都是壁立千仞、直插云霄的高山悬崖。村西的吉隆藏布和村东的东林藏布在村南交汇后,一路浪花翻滚,流入尼泊尔境内。河床上,一块块或大或小的卵石光润如玉、色彩斑斓。这里一年四季温暖湿润,山崖上、沟谷里长满了亚热带植物,一丛丛棕榈伸展着宽大的叶片,一株株高大的覇王 鞭(仙人掌科植物)长成了巨树,五彩缤纷、形态各异的野花争奇斗艳。可谓雪域高原的一方仙境。

东林藏布河上修建着不同年代的3座大桥,最早的是一座废弃的木质吊桥,还有一座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现已废弃损毁的钢索桥,最新的是一座坚固宽阔的公路桥因为地处热索村,这里的人们全都将它们叫作“热索桥”。三代热索桥,彼此相距不足50米,用一种独特的存在见证着时代变迁。桥下波浪滚滚、涛声如雷,也以欢快歌唱的姿态见证了中尼两国的人文和物资相互往来的友谊。

中国建成这条大道,能串起三分之一的国土,连接尼泊尔,南下印度

热索桥

吉隆口岸距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85公里,距中尼公路吉隆段的对接距离只差30余公里,其中我方20多公里。如今已是一个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的现代化陆路通商口岸,是历史上中尼双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也是中尼间的传统边贸市场。相传,在1300多年前和公元8世纪中期,这里便是尼婆罗尺尊公主远嫁松赞干布和印度佛学家宁玛派祖师白玛穷乃(莲花生)由印度译传入藏的途经之路。

帕巴寺,一座千年古寺,位于吉隆镇政府所在地之东侧约有30米。建于公元637年左右。据传,与松赞干布联姻的尼泊尔赤尊公主进西藏时随身带有三尊释迦牟尼佛像,其中的瓦帝桑布之尊被安放在吉隆镇,并为它建造了帕巴寺。其建筑风格主要依照了尼泊尔寺庙的格式,依旧向人们讲述着悠远的吐蕃王朝与尼泊尔境内的古国的交往史。

吉隆口岸的吉隆藏布峡谷也被简称为吉布峡谷,只因为峡谷对面有一个叫吉布的村子。在峡谷之上有一座通往吉布村的吊桥。吉布,藏语“分手”的意思,据说,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赤尊公主的时候,公主与送亲队伍就是在此分手的,此地由此而得名,这段路就是吐尼古道中比较著名的一段。

中国建成这条大道,能串起三分之一的国土,连接尼泊尔,南下印度

中国建成这条大道,能串起三分之一的国土,连接尼泊尔,南下印度

帕巴寺

尺尊公主,早期史料无记载,较晚出现的神话宗教书籍中记录,梵文名:Bhrikuti Devi;藏文:威利:Bal-mo-bza'Khri-btsun,“拜木萨尺尊”,意为“来自尼婆罗的女神尺尊”;约逝于649年,又译为作墀尊公主、赤尊公主、赤真公主、赤贞公主,或按梵文译为波利库姬、布里库提、毗俱胝。吐蕃神话传说中的尼婆罗(吐蕃的附属国,在现在的尼泊尔境内的一个古国)公主,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西藏人尊奉尺尊公主与文成公主,传说,观世音菩萨因为见到西藏民众的痛苦,流下两滴眼泪,成为度母,化身为两位公主,到西藏来解除民众的苦难:其中绿度母变身为尺尊公主,而文成公主为白度母的化身。也有另一种说法,即:尺尊公主为白度母,文成公主为绿度母。

时代发展到今天,当年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走过的古道,已经被公路、铁路代替,文成公主走过的路,在我们的史籍里被称为唐蕃古道,尺尊公主走过的路被称为吐尼古道,不管叫什么,无论是白度母还是绿度母,都是菩萨的化身,都是西藏民众心底渴望的幸福。路,在这里成为纽带,也是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

唐蕃古道、吐尼古道如今都通上了公路,铁路也在加紧建设中。在这个过程中,日吉铁路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日吉铁路是指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到吉隆口岸的铁路,是拉日铁路的延伸线,是中尼铁路的中国路段。铁路由拉日铁路日喀则站引出,向南抵达中尼边境吉隆口岸,日吉铁路是拉日铁路的延伸线。

日吉铁路目前处于前期规划阶段,中铁一院已完成了地质勘查、工程可行性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等专题,并已编制完成了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建成后将完善西藏的铁路网,将为西藏带来全新的运输格局,全面推动西藏经济发展。历史照亮现实,公主远去,但“菩萨”的光芒还在,那就是中尼两国人民的命运共同体,共同的福祉。古老的丝绸之路在这命运共同体的福祉里,流光溢彩、熠熠生辉。

中国建成这条大道,能串起三分之一的国土,连接尼泊尔,南下印度

中国建成这条大道,能串起三分之一的国土,连接尼泊尔,南下印度


03.在这里,有一条通往新疆阿勒泰的大道


2018年10月31日,吉隆国际边贸市场在西藏吉隆县吉隆镇投入使用,该边贸市场总投资4250万元,建设面积12000平方米。过去,这里的贸易相对单一,甚至,市场主要为尼泊尔供应活羊,但近年来随着商品的贸易种类增加,从服装、首饰等生活日用品到电子产品到文旅合作,边境贸易更加活跃,贸易总量进一步提升,口岸经济交流日益活跃,成为西藏与南亚国家贸易往来的“黄金通道”。

这就是路带来的实惠与便捷,然而,在吉隆口岸让人激动与兴奋的还不止中尼公路、中尼铁路,还有更为遥远的路连接着它,那便是——新的216国道规划从新疆阿勒泰的红山嘴口岸—西藏吉隆口岸——新的216国道简称红吉线,是中国境内的普通公路,为我国国家道路网的纵线之一。编号为G216国道。G216早期是新疆阿勒泰—新疆巴伦台镇的国道,全程857千米,也称旧216国道。

G216新规定在《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普通国道网路线方案表里,两头延伸为 新疆红山嘴口岸(在阿勒泰地区)——阿勒泰(政府驻地)——库尔勒—轮台县—民丰县—西藏改则县—吉隆口岸。中间部分是新藏公路二线(东线)。库尔勒—民丰县,除了轮台县路线,2017年又尉犁县—且末县 公路(全长330多公里,为第三条南北向的塔里木沙漠公路),形成216国道在塔里木盆地的第二条路线。这条线新疆部分大部分已经存在,西藏部分的建设一半是旧路改扩建,一半是新建,需要多年时间,但它始终是人们的期盼。

中国建成这条大道,能串起三分之一的国土,连接尼泊尔,南下印度

红山嘴口岸位于阿勒泰山中段南坡福海县境内北部,喀拉额尔齐斯河上游支流的阜尔特河的河谷内,有简易国防公路相通至阿勒泰市,海拔1800米。距福海县城240公里,距阿勒泰市192公里,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896公里,至中蒙边界线2公里。东与蒙古国巴彦乌列盖省接壤,距其省会乌列盖市180公里,从红山嘴出境至蒙古国大洋口岸12公里。216国道又赋予了它一个新的使命,连接起西藏的吉隆口岸。

中国建成这条大道,能串起三分之一的国土,连接尼泊尔,南下印度

中国建成这条大道,能串起三分之一的国土,连接尼泊尔,南下印度

这是多么气势恢宏与波澜壮阔的连接!西藏面积122.84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新疆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六分之一,八分之一和六分之一加在一起,接近于我国陆地面积三分之一。而在红山嘴口岸与蒙古国的接壤里,216国道的意义分明还不止于此——治国必治边,这对实现新疆和西藏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保障国家安全、增进民族团结、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繁荣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同时,对于新疆和西藏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挥区位优势,构建面向南亚陆路大通道,改善沿线地区交通条件,加快资源开发,实现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大道柔情,这也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南下”,更是时代对“一带一路”发展机遇的实践。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尼泊尔   吉隆   阿勒泰   吉隆县   天竺   西藏   印度   新疆   口岸   中国   国土   大道   铁路   公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