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山下古驿城-鸡鸣驿

鸡鸣山下古驿城——鸡鸣驿

走下鸡鸣山,您可能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那么位于鸡鸣山东南不足两公里的鸡鸣驿,即可歇脚又能了解古代重要驿站。

鸡鸣驿旁边110国道的前身,早在先秦时代就以"上谷干道"闻名于世,这条千年古道,碾过汉武帝北击匈奴的滚滚战车;见过李自成大顺军攻取京城遮天蔽日的军旗;听过康熙帝剿灭噶尔丹的战马嘶鸣。这条古道不知演绎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当然,古道也曾送走过仓惶逃难的慈禧和光绪。这条古道上有很多著名的城镇和驿站,而第一大站就是鸡鸣驿城。

鸡鸣山下古驿城——鸡鸣驿

鸡鸣驿位于鸡鸣山下,洋河北岸。110国道从城北通过,交通非常方便。

鸡鸣山下古驿城——鸡鸣驿

鸡鸣驿因山而得名,因驿而设城,以驿名定城名。《康熙字典》释:译也,道也。今之遞马又传舍也“。智能化网络手机的普及不过是九十年代以后的事,在这之前书信邮驿是传递信息的专业途径。”邮,驿也。汉政邮为置,置亦驿也。马传曰置,步传为邮。邮,过也,道路所经过也“。用白话说”驿“即传递信息的站点,鸡鸣驿是古代众多驿站中的一个。

鸡鸣山下古驿城——鸡鸣驿

古代传递消息和发放官文都用快马,因马的体力和奔跑的距离有限,要完成数百公里的传递不得不中途换马,所以就在沿途建立许多马站,后来这种马站又演变成接待过往官员、商人的临时驿站,同时完成传递信息和邮件,也起着军事城堡的功能。鸡鸣驿是北京通往张家口的交通要道和军事要塞,始建于明代初期。目前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也是最大的一座驿站古城。驿城城墙为正方形,每边长约300米。

鸡鸣山下古驿城——鸡鸣驿

驿城城墙为青砖砌垒,内夯黄土,墙高达十五米,上面垛口,四面墙体均筑墙台。

鸡鸣山下古驿城——鸡鸣驿

城墙上现保存有东西两座城门,城门上各筑越楼。城内通有大道,可供人马车辆出入。

鸡鸣山下古驿城——鸡鸣驿

两千零几年是户外鸡鸣驿最火的年代,笔者错过了那个不收费的年代,于2012年走进鸡鸣驿。当时的鸡鸣驿远没有后来的喧嚣,车少人稀好像还没有受到世人重视。车开到东城门,一位老者走来对我说“看鸡鸣驿,要买票”。老者姓卢,因血栓后遗症导致腿脚踉跄。事先了解有老乡可以廉价带进去,就直接对老者说:您给我带进去吧“。老者也很干脆”行,每人20,加导游一共五十”。老者将我带到南城门,停好车从南城门进入。

鸡鸣山下古驿城——鸡鸣驿

鸡鸣驿原只有东西两城门,城内居民为方便城内居民在南北城墙开了两门。可能还是处于开发阶段,南门一片废墟。

鸡鸣山下古驿城——鸡鸣驿

从废墟中走到正街来到驿暑,驿暑又称贺家大院,是慈禧太后出逃时夜宿于此。大院其实也谈不上大,无非就是认定几间房子为慈禧夜宿之地而已。

鸡鸣山下古驿城——鸡鸣驿

从驿署转到龙王庙,所见多为新建。

鸡鸣山下古驿城——鸡鸣驿

好在龙王庙还保存着一点壁画,显得弥足珍贵。

鸡鸣山下古驿城——鸡鸣驿

鸡鸣驿原有供奉释道儒三教殿堂16处,当时保存好的也只有龙王庙、泰山宫和文昌宫。文昌宫解放后改作学校,类似老卢这些人都在这学习过。

鸡鸣山下古驿城——鸡鸣驿

文昌宫有一方保存较好的石碑,其碑首阳面刻双龙,阴面刻双凤。老卢说起这块石碑滔滔不绝,第一行文字背得滚瓜烂熟。可惜他血栓后遗症造成语言不清,背的什么我根本沒听清。

鸡鸣山下古驿城——鸡鸣驿

文昌宫由一位时年85岁的志愿军功臣看守,老人家语言不多受人尊敬。老卢说这位老人每月能领到五百元养老费,看守文昌宫每月补一百。离开文昌宫路过泰山庙,本想进去看看。老户是怕耽误他时间,说你又求子没什么好看的。走到东城门,老卢要我记下他的电话,而后收钱拜拜走人了。

老卢走了我反而感到轻松了,可以随意地走在驿城各处观看。旅游真的没必要请导游,去之前您多搜集点资料,哪是重点便心里有数了。

鸡鸣山下古驿城——鸡鸣驿

鸡鸣驿城内有五条纵横交错的大街,将驿城分为十二个区块。前街主要有驿暑、指挥暑,西街主要是驿站设施,马号、军号等。

鸡鸣山下古驿城——鸡鸣驿

驿城各城角分别建角楼,北城墙正中原建有玉皇阁,南城门正中建有寿星庙。

鸡鸣山下古驿城——鸡鸣驿

鸡鸣驿东城门外建有一座影壁,有人说影壁是挡水墙。墙只是那么一小段,用来挡水是不可能的,它的作用还是城门前的影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鸡鸣   文昌   东城   影壁   龙王庙   老者   城门   古道   城墙   驿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