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为什么要进行数字化转型

商业银行为什么要进行数字化转型

张春子(资深金融从业者)

一、什么是银行数字化转型?

银行业与信息技术具有天然、历史的联系,其信息化程度在各行各业中也是名列前茅。近几十年来银行发展过程先后经历了手工化升级期、信息化替代期、数字化萌芽期,目前正处于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发展的“大爆发期”(Big Bang)。如果从1979年国务院批准银行业引进外国计算机试点开始,到2018年7月27日中国农业银行西藏分行114个网点全部完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为止,银行业信息化整整跨越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此期间,银行信息技术战略和整体架构也经过了三次大的变迁,即从“七五”规划和“八五”规划期间的地区化分散结构,到“九五”规划至“十一五”规划期间的大集中架构和竖井式开发,直至从“十二五”规划至今的云计算、分布式的“真”企业级架构。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新一代通讯技术、物联网、数字人、虚拟现实、元宇宙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的广泛开发和应用,重新定义了银行服务,推动了商业银行渠道形态、业务处理方式、竞争方式等等的变革和智能银行的出现。面对近年来加速兴起的金融数字化浪潮,以及“一只脚”已经踏入银行业门口的第三方支付和各类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挑战,在信息化道路上先行许久的商业银行“大象们”开始重新“翩翩起舞”,发力数字化战略,提升金融科技战略在银行整体战略中的地位,力争在未来数字化转型的“军事锦标赛”中走在中外银行竞争前列。

比如,建行提出“TOP+”(技术、开放、平台、联合)战略和“ABCDMIX”(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技术、物联网、其他)新技术的全面开花。平安集团提出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是“科技赋能金融、科技赋能生态、生态赋能金融”。招商银行则强调要举全行“洪荒之力”推进以“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为目标的金融科技战略,立志成为有银行牌照的金融科技公司。

数字化转型有其特有的丰富内涵,众多企业、咨询机构和金融机构都从不同的侧面对数字化转型内涵进行了阐述。早在20多年前,中信集团刘文军先生翻译的《数字化企业》一书作者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等就指出:数字化企业是通过使用数字技术使企业的战略选择发生变化,并使得选择范围大大拓展的企业。埃森哲公司则认为数字化转型的显著特征就是提升运营效率。麦肯锡公司认为数字化转型包括资产数字化、运营数字化、劳动力数字化。IBM认为数字化转型就是通过整合数字和物理要素,进行整体战略规划,实现业务模式转型,并为整个行业确定新的方向。

阿里巴巴认为数字化就是一个从业务到数据,再让数据回到业务的过程,转型的关键在于IT架构统一、业务中台互联网化和数据在线智能化。戴尔集团则认为,数字化是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反馈的闭环,打通不同层级与不同行业间的数据壁垒,提高行业整体运行效率,构建全新的数字经济体系。因此,我们可以将银行数字化转型定义为:通过整合先进的数字技术和银行各种生产要素,实现银行经营发展模式的数字化、智能化、高级化,提高银行整体的运行效率,构建全新的数字金融新生态系统。新冠肺炎疫情在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深重灾难的同时,也像时间机器一样,将数字化进程提前了一、二十年。未来数字化转型将在新一代互联网基础上,继续向高级化、生态化、元宇宙化转型升级。

商业银行为什么要进行数字化转型

二、当前银行数字化转型面临哪些挑战?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和金融监管机构对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强有力推动,各家银行都大大加大了对数字化转型技术和人力资源的资金投入力度,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取得了长足进展,经受住了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并在抗疫过程中大放光彩,但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比较多。

一是亟需提升三大能力。“十四五”期间,面对后疫情和俄乌冲突之后银行严峻的国内外经营环境挑战、全球性金融竞争的加剧、客户需求体验的数字化等等压力,商业银行亟需提升客户全方位精准画像能力、客户精准定位能力、差异化精准施策能力。银行需要借助数字技术强大的可连接、可汇聚和可推演能力,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等,为各类客户提供更好的差异化服务和卓越体验。但目前来看,金融科技本身及其应用尚不成熟,一些技术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各类技术之间的成熟度存在差异,相关金融科技应用的核心能力和价值实现也需要一个过程。

二是亟需改变传统的银行企业文化。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涉及银行发展战略、企业文化、运营管理、组织流程、商业模式和人员能力的全方位“新经营管理革命”。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前提和关键是对银行传统的业务经营模式和经营体系进行系统性和彻底的重新定义,运用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技术对银行整体经营管理活动、流程、业务模式和员工能力等方方面面进行重新设计和再造。但总体来看,数字化转型的愿景与转型实践之间还存在巨大落差,一些银行还缺乏清晰的商业案例使其高层获得对金融科技的认知和对风险的权衡方面有效支持。

同时,金融科技战略与业务结构调整相割裂,与银行的转型发展相割裂,银行数字化转型还缺乏企业级转型战略的强力推动。银行金融科技人才数量和质量还难以满足数字化转型要求,IT系统还不适应科技应用的需要,银行组织架构上的总分支金字塔结构、各部门银行的“划地为疆”与经营管理条线分割、自上而下的“军事化”工作机制等等导致银行的体制机制严重制约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发展。银行的组织文化与科技创新也不协调,主要表现为市场逻辑差异和文化差异、责任文化与试错容忍度的矛盾,以及业绩考核和激励机制上都存在对数字化转型动力的桎梏,难以与互联网金融机构和数字化企业相媲美。商业银行亟需在企业文化理念上融入数字思维,强化数据治理,夯实数字化转型的新基建建设,围绕数字化转型加强银行集团内外的协同价值创造力度。

三是亟需打造独特的市场价值。商业银行要认识到,数字化转型不能只是理解为银行有一个功能强大的银行综合性网站、金融科技投入资金占营业净收入比重超过了3%、全行全员触网读数并拥有IPAD及移动智能终端、银行具有很多功能齐全的经营管理软件或者大量APP等等表观性特征,更重要的是商业银行能够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找到创造和捕捉新战略利润区的新方法、新模式,将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和打造的世界级核心业务流程作为一种主要战略性、差异化和特色化资产,创造世界级效率和绩效,走出经营发展的传统“舒适区”,跨越银行创新的“沼泽地”,为客户、员工、社会、股东和银行自身创造独特的价值。

商业银行为什么要进行数字化转型

三、银行数字化转型有哪些重要原则?

银行数字化转型必须以金融科技为发动机、以移动智能终端金融平台为主战场、以场景化金融生态为主阵地、以丰富和提升对公和对私客户体验为主攻方向、以建立敏捷化组织为数字化变革的主轴,实现银行的服务智能化、金融业务场景化、服务渠道一体化、经营平台开放化、数字和业务深度融合化。从整个数字化转型过程看,必须坚持三方面的原则。

一是数字化转型是银行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全面”升级转型。银行数字化转型贯穿金融产品设计、智能运营以及增值服务的全过程,商业银行前、中、后台所有经营管理活动都要实现数字化升级。银行要打破几十年一贯制的银行系统体系架构,在银行的组织、人员、文化、流程、技术和业绩考核等多纬度上积极推进数字化“新基建”工程,实现银行业务关系每一环节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

二是数字化转型核心在于要在四个维度打造数字能力。在金融产品和服务维度,银行要根据客户对获得卓越数字化体验和价值的要求,通过更加个性化、智能化手段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银行要重点从数据的生命周期、组织建设、人员综合能力、制度流程以及金融技术工具等能力维度强化数字化转型中的数据安全能力,确保在新的经营生态下依法合规经营。在精益运营维度,银行要围绕提升经营管理效率,提升客户体验,构建资源聚合、合作共赢、功能强大的金融服务新生态。

银行要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以快速响应和满足行内外客户需求为宗旨,建立以数据驱动,以数字化公司治理为基础,以开放银行为条件,以基础管理层、敏捷响应基础、数据中台、风控中台、业务前台和开放银行等为主要构成要素,前中后台高效协同运营的数字化、敏捷化、柔性化、智能化经营管理体系。银行要积极构建完善的分布式、平台化、服务化、标准化的强后台、大中台、敏捷前台构成的技术架构体系、数据架构体系、业务架构体系、风险管理架构体系、组织架构体系、资源配置架构体系等等。要始终保持企业架构与组织的结构相匹配、明确相关标准化“服务”的使用原则、形成合理的“服务”关系图谱。

要建立高效的协同运营机制、打造强大的业务技术团队、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全方位流程改造。在各类客户维度,银行要让更多的客户特别是核心客户参与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优化与营销过程中,提升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精准性,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迭代效率。要强化“以数据说话”和“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在打造专业化的金融科技队伍的同时,善于有效借助“外部”数据库和专家力量,提升银行数据开发和应用能力。

在人力资源维度,数字化经营管理能力应当成为银行全体干部员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干部员工要始终保持对包括金融科技在内的新兴技术的高度敏感,科学合理地评估新兴技术对银行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影响,借助新兴金融技术和信息技术为银行与客户创造更大价值。比如,成立金融科技研究院或者新兴技术应用实验室,投入资金鼓励新兴技术应用试验,为各类客户特别是高净值、战略性客户提供咨询等。

三是数字化转型要适应新时代银行经营管理实践。除了强化上述数字化技术能力之外,银行要从组织和管理实践上进行优化调整。

第一,打造敏捷化组织。银行要具有敏捷的数字化产品开发方法,突出以客户为中心、拥抱各种变化、关注价值成长、主张简约精益、快速反馈、打造柔性化组织;银行内部要形成若干个专职敏捷团队,集中精力合作完成绝大部分数字化金融产品开发工作,形成银行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战略支援部队”;银行要借助专业机构和内部的敏捷团队专业力量,从团队、项目集、大型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投资组合等层面解决敏捷问题。

第二,金融业务与IT要深入融合。银行IT部门要通过内嵌等矩阵式方式走向前端与公司银行、零售银行、金融市场等业务部门共同向客户提供各种个性化、定制化商业价值方案,实现IT战略与业务部门和客户需求的深度融合。比如,银行可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工具和平台,让各分支行和事业部、子公司等前台业务人员随时将自己的想法快速变成一个可以运行的系统,并经过小范围适用进行检验。

第三,建立统一的业务流程。重点强化以下几个方面:即从银行经营发展全局和整体出发重新构建经营管理流程,在持续优化调整部门及分支机构甚至各类子公司业绩考核办法前提下,彻底打破“部门银行”模式下总分行部门及营业分支机构的“盆盆罐罐”,去除其“划地为疆”和相互桎梏的现象,使银行所有经营管理的“器官”都能够真正活跃和协调起来,在依法合规和确保银行企业商密的前提下使银行内部的各类资源特别是资金流和信息流能够在全行集团各个枝干和环节自由流动。

同时,银行经营管理流程要有严格的层次性,明确银行价值链、价值域、流程、活动与操作步骤,从端到端的视角思考和构建流程。银行经营管理流程要清晰和敏捷,减少不必要的“对仗”“美化”和“精雕细刻”环节,以有效提升市场响应速度。第四,建立健全数字时代的银行组织文化。银行重点要建立一种具有一定创新失败容忍度的文化氛围,形成鼓励创新、开放包容、协作、用数据说话的文化氛围。

商业银行为什么要进行数字化转型

四、银行数字化转型有什么作用?

近年来,商业银行外受数字经济浪潮、用户群体变迁、互联网和金融科技巨头冲击,内受公司治理、科层制和部门化组织构架、传统运营方式制约,加快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迫在眉睫解决的“刚需”课题。有关金融监管机构领导也明确指出,所有金融机构都要抓紧数字化转型,唯有如此才能提高服务大众的本领。具体而言,银行数字化转型可以发挥以下重要作用。

一是降低银行经营管理成本。银行数字化转型将简化金融供需双方交易环节,持续改进业务形态、资产负债管理、渠道拓展,开辟敏捷触达客户的全新途径,不仅为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持续赋能,而且降低了资金融通的边际成本和银行经营管理成本,提高了银行的金融服务效率。根据IDC等咨询公司数据,目前约有50%以上的国际领先商业银行在进行数字化转型,设置了专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主管、首席运营官(COO)或首席技术官(CTO)等类似职务,统筹协调全行的数字化转型工程。

在数字化转型初期,银行需要为数字化转型投入巨资,比如目前国内银行金融科技投入占比大致在上一年度营业收入的3%以上,2021年银行业金融科技投资总额达到2500亿元以上,大部分国有银行科技投资都在200亿元以上,股份制银行中招行科技投资超过百亿元,主流商业银行的研发人员配置已经达到数千人甚至数万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已有至少16家商业银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尽管短期看银行业每年投入的科技投资规模还是非常可观的,但是从长期看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降低银行经营成本。例如,据麦肯锡研究估算,大数据技术可帮助银行将交叉销售业务量提升10%-30%,信贷成本下降 10%-15%,后台运营成本降低20%-25%。LeasePlanBank通过数字化转型已将运营成本降低了60%。

二是推动银行市值快速增长。数字化转型也可以为银行带来巨大价值,资本市场更看好能够主动适应数字化经营环境,加快数字化转型的金融机构,愿意为其付出更高的定价。麦肯锡公司估计通过数字化转型,银行盈利能力提高26%,市值提高12%。根据麦肯锡公司估计,“双速 IT”模式可以将银行产品创新上市时间缩短 40%-60%,开发错误率减少60%。该战略可使传统银行在未来5-10年将净资产收益率(ROE)提升2%-5%。

商业银行为什么要进行数字化转型

银行市值大小并不仅仅与资产规模相关,比如近年来由于不断加大金融科技投资,摩根大通虽然总资产规模不是最大的,但确是目前世界上市值最高的银行。2021年1月15日,招商银行A股总市值达1.32万亿元排名银行股第三,A股流通市值1.08万亿元,排名银行股第二。招行市值与建行市值差距缩小至3000亿左右。银行业资深金融科技专家侯本旗先生等认为,在银行业产品和服务高度同质化竞争的情况下,平安银行市值的快速提升得益于“战略聚焦和执行”,招商银行市值的持续增长则得益于“战略洞察和坚持”。这两家银行近年来对数字化转型的执着追求也是得到资本市场追捧的重要原因。

三是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发展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是党和国家赋予银行业等金融机构的历史使命,必须一以贯之地落实和执行。数字化转型赋能金融业务的后端,通过金融科技支撑的沟通赋能、组织赋能、协同赋能、倾听赋能、生活赋能等赋能输出,把金融“水库”里的水更加方便、快捷和有效地引向实体经济的“农田”与“庄稼”,使金融产品和服务更深、更广泛地普惠到有金融需求的低收入长尾自然人群和低融资能力的中小企业客户。银行可以据此为各类客户提供导向型、定制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向个人、机构和企业客户提供最佳综合金融服务。

随着金融业数字化技术开发和应用不断演进深化,即使在我国偏远地区或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南部、北部等边疆地区居民,即使在大型金融机构看来“最不起眼”的中小微企业等这些被“忽视”的长尾弱势群体,都成为了各种金融业务的真实用户,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显著扩大,普惠金融效应释放。

四是推动“非接触金融”发展。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署松教授认为,2020年以来爆发的全球新冠疫情是对银行数字转型的一次压力测试。一方面,非接触金融抗疫显神威。通过数字化运营,银行与客户可以突破空间限制完成交易,突破传统的八小时工作日限制,银行承办的业务都在网络空间实现。在抗击疫情过程中,那些数字化程度高的商业银行在应对疫情过程中表现得明显更加主动,经受住了防疫对“非接触”的考验。另一方面,非接触金融助推实体经济显担当。随着金融监管机构强化互联网金融监管,互联网公司试图从线上走到线下,银行则从线下走到线上,两条原本看来并不直接相关的业务转型并行线实现了历史性交汇,共同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商业银行为什么要进行数字化转型

五是提升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人工智能将继续与5G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器等全方位结合,让类脑计算、机器视觉、虚拟/增强现实、元宇宙,以及无人驾驶、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技术在金融服务业的应用创新层出不穷,极大地提升深度学习水平和跨界融合程度、人机协同和自主操控、数字物理世界与自然物理世界的高维度融合,加快向智能金融服务转型。同时,银行通过引入机器学习、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元宇宙等技术可以丰富智能金融场景,提升安全可控、统一通讯、机构互联、多人协同、平台开放等能力,确保为客户提供更加智能化、人性化、有温度的金融服务。(来源:微信公众号“悦见非凡”,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4-07-25

标签:商业银行   经营管理   能力   客户   业务   银行   金融   数据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