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沟里的中国奇迹

北京时间2022年6月2日,轰鸣声打破了大凉山的寂静,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利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上演“一箭九星”,九颗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大山沟里的中国奇迹

随着一颗颗卫星从西昌踏上探索太空的征途,我国的航天事业也蒸蒸日上,从我国首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成功入轨,到我国首次行星探测遨游天际;从“嫦娥”奔月,到北斗组网;从国内通用卫星,到国际商业卫星……如今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能够发射十多种构型的火箭,成长为我国综合能力最强、发射数量最多、开放程度最高的航天发射场,实现了年发射任务能力的大幅提升。

大山沟里的中国奇迹

回望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奋斗历程,天是罗帐地是床,安宁河畔扎营房;三块石头架口锅,野菜盐巴下干粮。这是中心组建时的真实写照,近万名创业者战天斗地、攻坚克难,终于建成了当时国内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西昌发射场。从开始组建发射场至今,已经过去五十年,在这风雨飘摇的五十载,西昌航天人向天图强,征高轨、托嫦娥、举北斗、顶风云……在逐梦太空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个个“第一”,创造了一个个航天“首次”。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向世界一流发射场迈进,是什么动力支撑着这群人坚守在大山沟里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航天奇迹?是他们眼里的星辰大海,是他们敢于问天的宏伟志向,更是他们心中的家国情怀。他们十年如一日,把自己当做航天事业向前推进的颗颗螺丝钉,立足岗位,历练本领,只愿在关键时刻能够站出来、顶上去。

大山沟里的中国奇迹

来自重庆的小伙蓝启杰,有着重庆人特有的热情,怀着对航天事业的一腔热爱,大学一毕业就投入到伟大的航天事业,成为技术部的一名系统工程师。从繁华城市来到大山沟里,经历了低温动力系统各个岗位的历练,成长为低温动力的专家。柳振民是一个有着十几年工龄的“老同志”了,年轻的同志有问题都喜欢向他请教、探讨,因为他不仅为人谦虚、热情,关键是他还精通各类业务知识,同志们总能在他那里得到满意的答案。管龙是一名入职不久的90后云南小伙,怀着对祖国航天事业的向往和热爱,来到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为技术部一名控制系统工程师。刚到岗位的他,面对如此复杂的控制系统毫无头绪,对设备设施和状态掌握不清。为了熟悉设备和工作流程,他白天认真记录岗位操作,晚上查阅相关资料,不懂的就积极向老同志学习请教,靠着这股学习的冲劲,短短几个月他就写下了厚厚的一摞笔记,工作很快步入正轨,担起了为控制系统把关的重任……

背靠青山绿水,仰望浩瀚苍穹。无数西昌航天人在大凉山的深沟里,默默坚守,挥洒汗水,不断探索,意欲打开更多的星空奥秘。他们有信心,更有热情,在逐梦太空的路上创造更多的中国奇迹。

(蒲元 黄文强)

来源:国防时报

编辑:十二

编审:张译

国防时报新闻中心 2028960156@qq.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西昌   技术部   发射场   老同志   控制系统   中国   航天   太空   岗位   奇迹   我国   航天事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