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治疗虚劳医案赏析五

叶天士治疗虚劳医案赏析五

陈十二稚年阴亏阳亢,春阳化风地升,暮热晨汗,肌柔白,脉数虚,非客邪清解,仿仲景复脉法。

本方去姜、桂,加甘蔗汁。

叶天士治疗虚劳医案赏析五

十二岁,阴亏阳亢,肝阳化风,暮热晨汗,总是阴分有热。而肌肤柔白,是阳气也不足,即阴阳两虚的情况。用复脉汤即炙甘草汤,去姜桂温燥,加甘蔗汁养液。

王十二稚年纯阳,诸阳皆聚于骨,阴未充长,阳未和谐,凡过动烦怒等因,阳骤升巅为痛,熟寐痛止,阳潜入阴也。此非外邪,常用钱氏六味丸,加龟甲知母咸秋石,以滋养壮阴。

十二岁小儿,诸阳皆聚于骨者,阳气未散,凝于肾中,肾主骨生髓,故说诸阳皆聚于骨。纯阳之体,阴气未充,若情志烦劳,则阳气妄动,上升巅顶而痛。睡眠时阳入于阴,阳气不在冲击而痛止。当育阴以潜阳。

六味地黄,育肝肾之阴,知母龟甲,清相火而育阴,秋石,咸寒趋下,清热而滋阴,引药入肾。

叶天士治疗虚劳医案赏析五

曹十三肌肉苍赤,脉小数疾,童真阴未充长,囊下肛前,已有漏卮,阳独升降,巅窍如蒙,常与壮水制火,犹虑变幻损怯。

生六味去萸肉,加生白芍、黄柏、知母、人中白,蜜丸。

十三岁小儿,属于稚阴稚阳之体,肌肉苍赤,是木火偏旺而阴虚。脉小数疾,是阴虚而有火。稚阴未充而为热所伤,是损伤先天。囊下肛前,属会阴部位,已有漏厄者,是有疮疡穿孔之类,属于疮家亡血之类。总体上真阴损伤,阴不涵阳,而阳独升降,最易化火生风。风阳上扰清窍,故颠窍如蒙。治疗需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朝钱乙的《小儿药证直决》治:“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恍白”等。可见本方是治疗小儿肾虚,先天不足的主方。本方去芋肉者,山芋性温而敛,本证阴虚火旺,恐其补益而更助肝火也。加白芍柔肝敛阴,黄柏、知母清泄相火,人中白为凝结在尿桶或尿缸中的灰白色无晶形之薄片或块片,洗净干燥而成,为尿液中的矿物质,咸寒,降相火,消瘀血,能泄肝肾三焦膀胱有余之火,为滋肾阴清相火的引经药。

叶天士治疗虚劳医案赏析五

施三二脉尺垂,少藏,唾痰灰黑,阴水内亏,阳火来乘,皆损怯之萌,可冀胃旺加餐耳,年岁已过三旬,苟能静养百天,可以充旺。

熟地天冬川斛茯神远志山药建莲芡实秋石

猪脊髓丸。

三十二岁,也算是快中年了。脉尺垂,是说尺脉向肢体近端延伸,即尺脉超过本部。此脉看起来是变长了,但并不是内经的“长则气治”,而是肾脏元气不足。因肾主封藏,过长超过本部则说明肾气收敛之功不足,故主肾虚,即原案中说的少藏。唾痰灰黑,是痰出于肾。言阴水内亏,阳火来乘者,说明是阴虚火旺之病,其灰黑之痰必燥。久病及肾,故容易发展为虚损劳怯之证。人以胃气为本,此证若能胃气旺盛,食欲增加,则病易好转。年过三旬,是肾气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故用药的同时,必须静养百天,避免烦劳扰动,才能恢复健康。

叶天士治疗虚劳医案赏析五

秋石

本方熟地补肾精,天冬清肺火而滋阴,石斛、山药滋胃阴,茯神远志安心神,莲子芡实固肾精,是与之气脉尺垂肾失藏呼应也。秋石清相火而治痰血劳损。猪脊髓以髓补髓而益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黄柏   甘蔗汁   虚劳   天冬   知母   芡实   龟甲   白芍   灰黑   阳气   小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