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江淮大众成了安徽大众,是否意味着要把多年打下的江山拱手让人

20年12月2日,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走过数十年风雨的江淮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又迎来了新的机遇。

是什么造就了江淮汽车往日的辉煌?从“江淮大众”到“大众安徽”又将带来哪些实质性的改变?触摸品质,发现未来,欢迎观看十万个品牌故事之《江淮汽车》。

当江淮大众成了安徽大众,是否意味着要把多年打下的江山拱手让人

说起江淮汽车,它最初的故事可谓是充满了巧合与幸运。

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58年的巢湖闸机械修理厂。这个维修厂本来是为了维修、保养巢湖大闸的机械而设立的。

当时厂里的工人几乎都是从各单位借调的机修师傅和一部分劳改犯。没想到大闸一修就是两年,很多工人已经无法恢复原职了。时任厂长王立声找到了修闸总指挥、安徽省公安厅劳改支队支队长王庆源,希望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王庆源向上级汇报,得知可以在合肥开办一家汽车配件厂,再造就业。

于是,在1962年,由王庆源任厂长,这些原来修理机械的工人们转战合肥,开始了汽车配件厂的建设。

当江淮大众成了安徽大众,是否意味着要把多年打下的江山拱手让人

但是作为外行人,王庆源最头疼的是没有生产计划,在那个年代,没有计划就意味着工厂没法生产。为了搞到计划,工厂需要去参加订货会。

当时,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在武汉举办订货会,王立声带着工程师吴祖德一起去参加。

然而尴尬的是,他们没有单位,因为巢湖闸机械修理厂只是一个临时机构,没法参会。为了混进订货会,王庆源居然“铤而走险”,伪造了一个“巢湖汽车配件厂”的公章,给自己开了一封介绍信,煞有介事地穿梭于订货会场,竟然还真拿到了几十个小产品的订货合同。

虽然,回去之后等着他的是写检讨,但他的这次小聪明却为所谓的“巢湖汽车配件厂”赢得了一个不错的开头——毕竟计划都定好了,将错就错,工厂也就名正言顺改名成了巢湖汽车配件厂。

没想到,这次订货会让中汽领导们注意到了这个新厂,为之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1964年,当时的南京汽车制造厂有意把1吨越野车和G492汽车发动机向外转移,而中汽的领导直接找到王立声,把这块肥肉给了安徽,随之而来的还有南汽的工程师专家组。


当江淮大众成了安徽大众,是否意味着要把多年打下的江山拱手让人


巢湖汽车配件厂可谓是一夜之间“麻雀飞上枝头变凤凰”,从一个嫩头青摇身一变,成为军工汽车配件生产厂。

当然,光有欧皇的运气也是不够的。

为了达到生产要求,巢湖汽车配件厂想尽办法扩充实力,其中,安徽省公安厅厅长马敬铮帮了大忙。

他主持将公安厅系统的许多其他工厂卖出,筹集资金,还向上海、哈尔滨、杭州、济南、沈阳等地的公安系统发函求援,从各地调配专业机床设备,迅速搭建起安徽军工汽车制造的生产线。

在人才方面,王立声找到了一机部部长周子键,身为安徽人的周子健心系家乡,也大力支持安徽汽车产业发展,于是出面请求一汽援助安徽20名工程师。后来的安徽省机械厅副厅长何兆祥、省汽车工贸集团的总工程师郑纪球、淝河汽车制造厂厂长周端人等,都是那批一汽来支援安徽的专家。

尽管如此,但前路依旧很艰难。

因为缺少人手,马敬铮厅长甚至从20万劳改犯中选取了1200多名懂技术且案情并不重大的犯人,作为巢湖汽车配件厂的人员补充。

就这样东拼西揍,在各方支持下,巢湖汽车配件厂已经初见雏形。

当江淮大众成了安徽大众,是否意味着要把多年打下的江山拱手让人

这样一个吃“百家饭”的汽车配件厂,在全员的不懈努力下,终于顺利交付了订货会上揽下的订单,而汇聚了多方技术精英的巢湖汽车配件厂也已经具备了制造整车的实力。

因此,在“文革”期间,尽管厂长王庆源被批斗,工厂一度陷入混乱,但是1968年,巢湖汽车配件厂还是成功地以“跃进卡车”为模板,研制出了一台2.5吨级别的卡车。

这辆卡车改变了苏联式设计,将“跃进卡车”改为了平头卡车,也是一次不小的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安徽省制造的第一辆汽车,标志着安徽汽车制造的历史就此开始。

合肥造卡车不仅让安徽人引以为傲,在全国也引起了轰动。

当江淮大众成了安徽大众,是否意味着要把多年打下的江山拱手让人

紧接着第二年,为了向党的九大献礼,这批卡车开始投入批量生产。

生产出的20辆卡车拥有了一个崭新的名称——江淮牌。

巢湖汽车配件厂也就此更名为——江淮汽车制造厂。

不过,在“文革”十年中,江淮汽车还是以汽车配件生产为主,在“江淮牌”卡车面世之后的几年里,江淮汽车的发展似乎又归于沉寂。

直到改革开放后,江淮汽车才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新时期的江淮汽车,脱离了军工企业的定位,被划归至机械局管辖。

经过新一轮整合的江淮汽车迈出了崭新的步伐,开始向商用车生产转型。

尤其是进入90年代,市场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扩大,江淮汽车有了更广阔的技术交流平台,加上之前的深厚积累,江淮汽车凭借几十年的造车经验,厚积薄发,实现了新的突破。

1990年,江淮汽车成功开发了一款专用于客车的底盘,这不仅宣告了江淮汽车从传统货车领域进军客车生产,而且也标志着中国第一款客车专用底盘的面世。

这一创举,让江淮汽车在新时期的汽车行业站稳了脚跟,这款客车底盘也被列入1990年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

此后,江淮汽车将研发重心继续放在底盘设计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江淮汽车陆续开发出了国内第一台后置发动机底盘等新型产品,在客车专用底盘领域一骑绝尘,成为当时国内客车市场上当之无愧的领军企业。

更大的扭矩、更充沛的动力输出,让江淮汽车的客车底盘广受青睐。

1995年,江淮汽车成为了国内客车底盘销量冠军。

1996年,江淮汽车客车底盘的年销量突破1万大关,江淮汽车成为国内客车底盘之王。

当然,江淮汽车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卡车老本行。

1996年,代号为HFC1061的江淮轻卡帅铃上市,江淮汽车的卡车产业链也逐步完善,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高中低”分档体系:

高端系列车型为帅铃1-3;中端车型为康铃、骏铃、威铃;低端车型有好微、好运、大好运等。

客车、卡车齐头并进,江淮汽车成功将科技创新投入产品生产,成为了国内汽车产业的佼佼者。

在实现科技突破的同时,江淮汽车也注重走出国门,开辟海外市场。

当江淮大众成了安徽大众,是否意味着要把多年打下的江山拱手让人

1990年,江淮汽车成功出口玻利维亚;

1996年,江淮汽车顺利与韩国现代集团在客货车领域牵手合作,学习了很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技术、产品、加之与外部合作条件的成熟,也催生了江淮汽车在管理体系上的新突破。

1999年9月30日,由江淮汽车等五家股东发起重组,江淮汽车制造厂正式改制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0年3月兼并安徽皖东机械厂,组建为安徽江淮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进入新世纪,江淮汽车继续着前进的步伐。

首先出彩的是与现代集团的进一步合作。

2000到2002年,江淮汽车成功引进现代汽车的MPV技术,即多用途汽车技术,成功打造了适合中国市场的MPV车型——江淮瑞风。江淮瑞风有着优越的性能,大受好评。2002年,瑞风的销量占国内大型MPV总销量的62%。

在MPV领域的成功,让两家公司对更多车型的合作充满期待。

当江淮大众成了安徽大众,是否意味着要把多年打下的江山拱手让人

紧接着,两家公司在江淮汽车擅长的重型卡车领域也达成合作,于次年推出第一台名为“格尔发”的重型卡车。

从此,江淮轻、中、重型卡车都已兼顾,产品体系进一步完善。

谁料,格尔发却成了江淮和现代合作的绝笔!

当江淮大众成了安徽大众,是否意味着要把多年打下的江山拱手让人

在合作早期,江淮对现代存在一定的技术依赖,而随着江淮愈发重视自主创新,双方就产品研发产生的分歧越来越大。

2005年,经过多项改进的新格尔发重卡上市,而江淮与现代的合作,也走到了尾声。

不过,新格尔发的卓越性能,让人们看到了国产卡车设计的出色,为中国卡车制造赢得了满堂喝彩。

然而,看似风光无限,背后实则危机重重。

2013年,“3·15”晚会曝光了江淮汽车用普通钢板偷换镀锌板,造成车身鼓包、腐烂,严重影响安全性能,这成为江淮汽车发展史上的丑闻;

2018年,江淮汽车三款新车车载诊断系统功能性检测不达标,污染控制装置以次充好,冒充排放检验合格产品出厂销售。

……

在一系列问题的曝光之下,江淮汽车多款车型销量下滑。

2018年江淮汽车销量同比下滑9.48%,其中退步最为明显的是SUV车型,销量同比下滑23.16%。江淮汽车的年度业绩由盈转亏,亏损7.86亿。

一连串的危机来袭,让江淮汽车的一举一动在聚光灯下被无限放大,质疑、诋毁之声不绝于耳。

纵然江湖如此险恶,但江淮汽车并没有自乱阵脚。

毕竟,在江淮汽车的发展历程中,什么样的大风大浪没见过。

其实,在亏损的背后,江淮汽车也正酝酿着新一轮蜕变。

2017年,江淮汽车与时俱进,与大众汽车联合,成立江淮大众,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江淮汽车凭借大众的先进技术、国内的生产经验和政策优势,很快成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匹黑马。

当江淮大众成了安徽大众,是否意味着要把多年打下的江山拱手让人

在江淮汽车由盈转亏的2018年,虽然SUV车型退步明显,但这只不过是它在转型过程中所要面对的阵痛而已。

与此同时,江淮汽车的纯电动车型销量大幅上升,同比增长125.28%,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绩。

2018年后,国内汽车行业积极引进外资,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逐步放开合资股比的限制,这让包括大众在内的一系列国际汽车品牌,开始重新规划在华投资的布局。

对于大众来说,中国的三个“大众”——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和江淮大众之中,江淮大众是最年轻的一个,也是大众进一步加大股比最合适的选择。

因此,去年12月,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的顺利揭牌,标志着大众汽车在中国实质性地拥有了一家合资车企的控制权。


从品牌上来看,虽然公司失去了“江淮”的名称,但是大众安徽的成立标志着江淮在品牌布局上的合作与创新。

而且,从“江淮大众”到“大众安徽”,变的不仅仅是一个品牌的名称,更是其背后的汽车产业发展战略。伴随着大众安徽而来的,是新能源汽车研发基地的竣工,是大众在中国市场进行新能源汽车开发与推广的新篇章。

当江淮大众成了安徽大众,是否意味着要把多年打下的江山拱手让人

大众汽车CEO迪斯表示,将把大众安徽打造为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的电动出行驱动中心之一。2023年,大众安徽将推出第一款基于MEB平台打造的电动车。这对大众、对安徽的汽车产业来说,是双赢的利好消息,预示着全新的发展机遇。

对产业转型的决心和几十年来一如既往地坚守,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江淮汽车会在新能源汽车的全新领域继续开疆拓土,再创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大众   安徽   江淮   巢湖   拱手让人   江山   新能源   底盘   卡车   客车   配件厂   多年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