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菠菜


中药古今研究:菠菜

菠菜:药材来源为藜科植物菠菜。(《中华本草》)

一、典籍摘要

1.《中华本草》:“菠菜甘;性平。归肝;胃;大肠;小肠经。养血;止血;平肝;润燥。主衄血;便血;头痛;目眩;目赤;夜盲症;消渴引饮;便闭;痔疮。”

“菠菜子微温;微辛甜。归脾;肺经。清肝明目;止咳平喘。主风火目赤肿痛;咳喘。”

2.《中药大辞典》:“菠菜甘,凉。养血,止血,敛阴,润燥。治衄血,便血,坏血病,消渴引饮,大便涩滞。”

“菠菜子性微温,味微辛甜。入脾、肺二经。祛风明目,开通关窍,利肠胃。(性味以下出《滇南本草》)”

3.《全国中草药汇编》:“菠菜甘,凉。滋阴平肝,止咳润肠。主治高血压,头痛,目眩,风火赤眼,糖尿病,便秘。”

4.《本草纲目》:“菠菜甘、冷、滑、无毒。主通血脉,开胸膈,下气调中,止渴润燥。根尤良。”

5.《本草从新》:“菠菜甘温,滑微毒。利五脏,通血脉,开胸膈,解酒毒,宣肠胃热,下气调中,止渴润燥,根尤良。”

6.《本草分经》:“菠菜甘温而滑,利五脏通血脉,开胸膈,下气调中,止渴润燥,根尤良。”

7.《得配本草》:“菠菜甘,冷,滑。入手太阳、阳明经。通肠胃,利脏腑。行血脉,解酒毒,下气调中,止渴润燥。得鸡内金,治消渴。多食令人脚软。腹冷者禁食。制砒汞。伏雌黄、硫黄。”

8.《滇南本草》:“菠菜味甘微辛,性温。入脾、肺二经。祛风明目,开通关窍,伤利肠胃,解酒,通血。”

9.《食疗本草》:“菠菜冷,微毒。利五脏,通肠胃热,解酒毒。”

10.《药笼小品》:“老菠菜直下根,治老人大便难下最妙。须佐补气养血之药。”

11.《药性切用》:“菠菜甘温微滑,止渴润燥,充胃利肠,菜根亦良。禁忌同白菜。”

12.《饮食须知》:“菠菜味甘性冷滑。多食令人脚弱,发腰痛,动冷气,先患腹冷者必破腹。”

中药古今研究:菠菜

13.《中医饮食营养学》:“菠菜甘,凉。入肠、胃经。清热除烦,解渴,通便。”

14.《医学入门》:“菠菜性冷,微毒。利五脏,通肠胃热,解酒毒,服丹石人食之佳。多食冷大小肠,久食令人脚弱不能行,发腰痛。”

15.《日用本草》:“菠菜甘,寒,无毒。解热毒。”

16.《医林纂要》:“菠菜甘酸,寒敛阴,和血。多食发疮。”

17.《陆川本草》:“菠菜入血分。生血、活血、止血、去瘀。治衄血,肠出血,坏血症。”

18.《随启居饮食谱》:“菠菜菠蔆,开胸膈,通肠胃,润燥活血,大便涩滞及患痔人宜食之。根味尤美,秋种者良。”

二、现代研究

1.成分:可食部分每百克含蛋白质2克,脂肪0.2克,碳水化物2克,粗纤维0.6克,灰分2克,钙70毫克,磷34毫克,铁2.5毫克,胡萝卜素2.96毫克,硫胺素0.04毫克,核黄素0.13毫克.尼克酸0.6毫克,抗坏血酸31毫克,草酸超过0.1克,芸香甙17毫克,氟1.1毫克,多量α-生育酚,6-羟甲基喋啶二酮。

叶含锌56 68毫克/公斤(干重),叶酸1.22微克/克,氨基酸和叶黄素、β-胡萝卜素、新-β-胡萝卜素B、新-β-胡萝卜素U等类胡萝卜素、还含α-菠菜甾醇、豆甾烯-7-醇、胆甾醇以及甾醇酯和甾醇甙、万寿菊素、菠叶素,和一种青紫色萤光物质2-乙酰基-3-对羟基苯丙烯酰基内消旋酒石酸。

根含菠菜皂甙A和B。

种子含小龙骨素B,蜕皮甾酮,α-菠菜甾醇,豆甾烯醇和豆甾烷醇,优含蔗糖、棉子糖,水苏糖。

2.药理:根中所含菠菜皂甙A及B具有抗菌活性。


中药古今研究:菠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菠菜   本草   小肠   腰痛   胡萝卜素   血脉   肠胃   大便   古今   下气   中药   养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