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五月,在一个天高云淡的日子,我和几个记者朋友驱车来到神往已久的 四川红军第一村, 映入眼帘的红军第一村,青山绿水、鸟鸣茶香、清新自然,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到一份独立于繁华都市之外的宁静。接下来,让我们带你一同走进四川红军第一村的探访之旅吧!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旷继勋蓬溪起义牛角沟村遗址四川红军第一村导览图

位于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大石镇牛角沟村,因山沟形状酷似牛角而得名。1929年6月29日,革命先辈旷继勋率领4000余名官兵在牛角沟起义,树起了“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的旗帜。随后率部从牛角沟出发,分西门、南门两路,于30日拂晓占领蓬溪县城,并建立了西南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蓬溪县苏维埃政府,如今,牛角沟村因红色基因而振兴。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红军广场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红军食堂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红色讲堂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红色书画院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乡村振兴——魚塘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四川红军第一村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在四川红军第一村广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小学学生

四川红军第一村”于2020年8月启动建设,主要设施有牛角沟起义陈列馆、起义纪念碑、指挥部旧址、红军广场、红军驿站、农耕博物馆、红色记忆馆、藏兵崖、模拟战场体验、1929美食街、红色书画院、红色讲堂等景点。

据了解,蓬溪县将进一步保护开发红色遗产,全力整合“中国·四川红军第一村”、旷继勋纪念馆、中国红海等红色资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文化内容,将其打造成川渝毗邻地区重要的红色及乡村旅游目的地、党性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乡村振兴示范区。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旷继勋戎装照

旷继勋革命烈士生平

旷继勋(1897—1933),原名大勋,号集成,清光绪二十一年(1897年)出生于贵州省思南县大河坝乡继勋村张湾组。少年时期读过3年的私塾。1916年,19岁的旷继勋响应革命号召,毅然入川从戎,由于他机智勇敢,擅长策略,短短几年时间就从一个普通士兵升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直至旅长。这时期,也是他接受马列主义icon熏陶的重要时期,1923年为抗击吴佩孚icon侵川和四川“讨贼之役”,旷继勋的部队划归于川军刘伯承麾下,在刘伯承的指引下,他对马列主义真理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并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当他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成立时,便与好友王文鼎在军营中发起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四川分会”,并派人到广州找共产党接头,得到党的支持。1926年底,经过党组织的严格考察,由中共党员秦青川、王文鼎介绍,旷继勋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旷继勋烈士铜像

1929年6月,川军旅长旷继勋率部在蓬溪县大石镇牛角湾村起义,建立四川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甚为可惜的是,1933年,旷继勋和曾中生icon、许继慎等红军icon高级将领被张国焘杀害。毛主席对旷继勋牺牲后曾作出高度评价:旷继勋是好同志,被张国焘错误杀害,应做烈士待遇。2009年9月10日,在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中,旷继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毛主席为旷继勋题词的石刻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刘伯承元帅为旷继勋蓬溪起义题词的石刻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红船(仿建)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天然石门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藏兵崖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天然石红旗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保存完好的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石壁标语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藏兵崖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藏兵崖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红军小道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红军小道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红军小道

藏兵崖的故事:当地老人讲,旷继勋起义部队驻扎牛角沟期间,为了不被周边反动派发现,也是为了不惊挠当地老百姓,情愿饿食不抢粮,冻死不拆屋,起义部队利用沟谷山壁凸槽处,夜晚遮风避雨,饮水全靠山崖流下的泉水,旷继勋还下今不准使用火把,以免暴露目标,并用闲时,帮当地老百姓抢种抢收,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军民融洽,至今在当地传为佳话,旷部离开后,当地群众把这里称为“藏兵崖”,如今我们走在藏兵崖的红军小道上,回想起九十三年前,泥泞不堪的小路,潮湿狭隘的山崖间,旷继勋和官兵们诠释了什么叫“革命理想高于天”,激励了千千万万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不断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做到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苦斗争面前不退缩,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推翻国民党军阀统治的石刻标语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模拟战场体验玚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当年红军的栓马孔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催战石鼓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红军战地医院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红军潭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红军潭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红军潭的故事:这里老人回忆,这座潭水之前就是一汪死水,就在旷继勋起义部队前半个月左右,有一点晚上下了一场暴雨,潭内水位便开始上升,更为神奇的是,暴雨过后,一股山泉水汩汩从石缝缓缓下流汇入潭内,红军入驻藏兵崖后,便用潭水洗衣服洗澡煮饭,潭内水清凉,也缓解了酷署带来的炎热,红军战士很是喜欢,自从红军走后,老百姓一直饮用这坐潭水至今,并亲切称之为“红军潭”或者“红军泉”。红军泉,正如牛角沟起义,像源源清流,沁入了巴蜀大地的革命血脉,像星星之火,照亮了这片古老的巴蜀大地!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一碗救命饭雕像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石刻标语

一碗救命饭的故事:由于战争不断,军阀横征暴敛,当时牛角沟村广大村民朝不保夕,流离失所,许多人挣扎在死亡线上,当时只有六岁的村民王作松,本来已快饿死,奄奄一息时,所幸遇到了旷继勋,旷继勋把自己的饭端给了王作松吃,王作松吃了旷继勋端给他的这碗“救命饭”后,最终活了下来,王作松一直铭记这份恩情,后来听闻旷继勋被张国焘错误杀害后伤心不已,默默守护村里旷继勋雕像50多年,且每天坚持敬上一碗饭。通过这碗救命饭的故事,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旷继勋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任何时候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老百姓的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而奋斗。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用毛主席像章粘贴的韶山图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馆内部分红色藏品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红色记忆馆大门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红色记忆馆:红军第一村红色记忆馆主要是以毛主席像章为表现主题的纪忆馆,是人民对毛主席浓厚感情的结晶,是中华艺术史上绚丽的瑰宝,是世界徽章史上璀璨的明珠,被公认为“世界第一章”。

毛泽东像章记录了一段革命历史,见证了伟人时代,承载了一种中国文化,浓缩了一门艺术。蓬溪县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作为一个有担当的企业,投资建馆的缘由是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记住那段历史,了解那个时代,认识这种文化,传承这门艺术,让四川红军第一村的文化产业“立足蓬溪,面对全国,走向世界”。

蓬溪县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红色记忆馆馆长、红色收藏家何少鹏同志满怀深情的对我们说: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在解放后,长在红旗下,对毛主席很崇敬。收藏那么多的、种类齐全的毛主席像章及其文物,心情很激动。这更是无价之宝,很有意义,对下一代来讲是一个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一枚枚的毛主席像章,展示了一代伟人的风貌,是那个时代最鲜明的红色记忆,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这些像章让参观者们感到了内心的震撼,激发了对毛主席的深深怀念,对红色文化有深厚的情怀,更是寄托了对党的一腔热爱与感激之情。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票证记忆: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在商品供应极为匮乏的年代,国家为保障供需平衡,对城乡居民的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按人口定量发行了粮票、布票等专用购买凭证,这些凭证通称为“票证”,中国的票证历史可谓是一部凝重浑厚的中华民族创业史,是一部包括中国农业、商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史,是中国计划经济这段历史的真实写照和证明。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农耕博物馆:四川红军第一村农耕博物馆是运用当地农耕文化为主题开设的博物馆,展现了农耕文化的源远流长。

耧、犁、锄、耙、风箱、风车……这些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渐渐离我们远去,我们为时代进步而高兴的同时,也对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农耕文化充满一个深深的怀念——作为新农业时代的中国儿女,更应该肩负起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

四川红军第一村农耕博物馆馆长、中共蓬溪县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刘西明同志对记者一行人介绍说:四川红军第一村农耕博物馆用大量翔实的农耕文物忠实展示了祖辈们艰苦奋斗、勤劳朴实的精神,同时为广大青少年深入了解农业发展进程。了解传统农业社会、农民生产、生活状况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留住根,记住乡愁,是蓬溪县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筹建农耕博物馆的中心宗旨!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怡生楼大门外貌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怡生楼内部面貌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怡生楼内部布置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怡生楼的故事:1926秋,四川第一个省级党组织,派出共产党员到旷继勋部队开展革命活动。秘密发展中共党员,建立党小组。1926年底,旷继勋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全旅连、营、团各级都建有党的组织,一份保存在中央档案馆上资料表明该旅“全团党员官长同志占百分之四十以上”,起义前,省委在起义部队中组建了党的特委,代号“怡生”特委,邹进贤任特委书记,罗世文任党代表,旷继勋任总指挥,为纪念那段光荣历史,故取名“怡生楼”。

现在该楼不但为开展党性教育提供学员住宿,也是那些前来四川红军第一村参观、调研、学习、旅游等社会各界人士住宿、休息的首选之地。因为怡生楼与自然融合,似是天然而成。隐于山水之间,推窗,就是一片世外桃源,这样的感觉真的太好,屋内设计将现代简约与木板墙结合,凸显“民宿”原始古朴气息,又不失清新自然。顶楼是全实木建筑与周围的景色溶为一体;窗外有竹林,蝶舞,远处有农作物,蛙鸣。居住于其中,如置身于会呼吸的房屋,通透且惬意,又如回到家乡的土屋,温暖而安心。住在这里,夜晚看星星,萤火虫,白天看山景水景,晨起沿着山水边信步,夜晚纳凉,那种体验是极其美妙而令人怅惘的。四楼有独立的露天阳台、凉亭,私密性强,阳台上设有两套木制桌椅,天晴时可多约一些朋友或家人来这里休闲品茶或打牌娱乐,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在四川红军第一村探访现场,参观的群众络绎不绝,他们边走边看,并不时拿出手机记录。有群众感叹:“是什么让革命先辈们义无反顾?参观后我知道了答案,那就是信仰。在信仰的感召与指引下,他们把青春和生命献给了最崇高的事业——为了可爱的中国。”!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探访四川红军第一村

目前,四川红军第一村,是以享誉全川、影响全国的蓬溪牛角沟起义历史背景为依托打造的红色教育基地。先后获得省党史培训基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国防教育基地、四川省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四川省第一批红色旅游重点线路、四川省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和革命传统研学实践基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路起义遗址获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党员培训的重要场所。

蓬溪县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强说:把红色文化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利用好红色资源,把红色革命传统发扬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着力加快蓬溪县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步伐,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蓬溪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中国工农红军   苏维埃   红军   蓬溪县   蓬溪   红色   像章   共产党人   农耕   牛角   血脉   基因   博物馆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