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失落的世界”?广西192米巨大天坑内藏原始森林!有多重要

2022年5月10日,央视新闻报道,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发现一个天坑。至此,乐业县的大石围天坑家族增至30个。据报道,这个新发现的天坑坑口直径东西长306米,南北宽150米,最大深度192米,平均深度约139米。

现代“失落的世界”?广西192米巨大天坑内藏原始森林!有多重要

这个发现被外媒描述为现代版“失落的世界”,因天坑底部保存着完好的原始森林系统,有着很多原始的植被,不在现有的记载之列,并且有着很强的科普价值和研究价值

对于“天坑”的认识,很多人只停留在字面上的认知。实际上,天坑最早是由朱学稳从大型漏斗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新的喀斯特形态学术语

现代“失落的世界”?广西192米巨大天坑内藏原始森林!有多重要

天坑的形成

天坑,其实是一种崩塌漏斗的地形,属于喀斯特溶洞。在其形成过程中遭遇了剧烈的地壳抬升运动,地下溶洞发生了剧烈震荡,地壳抬升,地下河下沉,在这个过程中地下溶洞经过多次垮塌,从而形成天坑。

天坑发育在碳酸盐岩层中,从地下通向地面,四周岩壁峭立。天坑的形成与发育,与强大的地下河系统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喀斯特峰丛正是地下河系统最为发育的地区。广西拥有丰富的地下河系统,是全国峰丛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分布区域,具有孕育出天坑的天然条件。

现代“失落的世界”?广西192米巨大天坑内藏原始森林!有多重要

喀斯特天坑是内外营力的共同作用结果,但它的形成与演化机制,至今没有定论。国内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我国喀斯特天坑主要为塌陷型天坑,是地下深处的碳酸盐岩层遭受地下能量如地下河道的不断输出,产生渐进式崩塌,直至整个地下空间出露于地表而形成的。我国大多数的天坑属于此类,特别是广西乐业的大石围天坑群。

另一种侵蚀性天坑则是在可溶性岩层的包气带中,由地表水流的集中冲蚀与溶蚀作用形成的,重庆武隆的箐口天坑就是如此。

现代“失落的世界”?广西192米巨大天坑内藏原始森林!有多重要

广西的地质形态中,各时代的地层发育都比较完全,天坑均属于塌陷型。发育状态为从地下河发育阶段到停止发育的漏斗阶段,形态从小型到超巨型都有,可以说,广西的天坑有更系统、更完善的演化链。

曾经,科考队在刚进入广西乐业的天坑群时,发现的是这样一幅场景:十几万平方米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成群结队的野猪队称霸一方,长着翅膀的飞虎自由滑翔,形似蟋蟀的视觉退化生物,蓝色的石头、方形的竹子以及许许多多叫不出名字的植物映入眼帘。这便是与外界隔绝的“天坑”原始森林,即“失落的世界”。

现代“失落的世界”?广西192米巨大天坑内藏原始森林!有多重要

地底下的原始森林

科学家曾多次对广西乐业的天坑群做考察,植物学家们发现地下原始森林中的植物种类多达上千种,当中有很多我们没有见过的。森林里有溶洞,与暗河相通,这里的生态环境使其能保存更加远古的生物。

如今天坑群又多一位成员,并且是与另一条比较小的暗河相连接生成的,这让众多学者以及地质人员惊讶不已。此前周围的天坑都是与另一条大的地下河相连。

作为喀斯特生态系统中独特的生存环境,其四周内、底部的环境与外界相互独立,独自形成更多的水分和养分,以及空气和土壤的湿度,最终形成了原始气候,孕育了更多的植物、动物、微生物资源。

现代“失落的世界”?广西192米巨大天坑内藏原始森林!有多重要

这里着多种类面临灭绝的珍稀动物,有鸟类、兽类、爬行类、无脊椎动物等等,物种丰富多样,让人忍不住遐想古前生物世界。

曾经,科考人员在乐业天坑群的溶洞中发现了最完整的远古大熊猫古化石,专家们发现这是生活在由吃肉类向吃竹子类转变期的大熊猫,距今约200万年或300万年,这个发现弥补了大熊猫生物进化过程中的演化链,为古生物学的研究增添了一大步。

伴随发现的古生物化石还有很多,如剑齿象、中国犀牛等等。

现代“失落的世界”?广西192米巨大天坑内藏原始森林!有多重要

土壤微生物对于生态环境同样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对于天坑内微生物资源的分布情况,目前我们所做的研究并不多,前期主要集中阿紫大型真菌种类上的研究,对于后续的深入调查,我们也拭目以待。相信新天坑的发现,会使我们在不久的将来探索更多的生物奇迹。

目前,国内外关于天坑的相关研究仍是起步阶段,关于天坑的形成、等级划定、数量统计等规范化仍存在不同的看法。而地质学家们也在抓紧实地测量与考察,开展大型的成果讨论会议,邀请海内外专家一起解密天坑。

现代“失落的世界”?广西192米巨大天坑内藏原始森林!有多重要

结语

天坑的研究,在喀斯特水文地质学、地貌学、喀斯特形成作用与机制,以及第四纪地质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作为一种新的喀斯特形态,为人们在研究喀斯特作用的强度、速率方面提供了新的启示,也展现了新型的地质过程,为地质学家们开拓了新的思路。

这样的原始生态系统本身就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对天坑里的动植物有着长久的保护作用,并维护生物的多样性。这里是生物研究者的天然科研场所,对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以及退化喀斯特地区的科学研究和植被重建提供了遗传库和可能性(因部分天坑受人为影响严重,形成退化天坑)。

现代“失落的世界”?广西192米巨大天坑内藏原始森林!有多重要

天坑资源多形成于几千万年前,甚至更久远,虽然有着独立的生态系统,但却很脆弱。其中的动植物生长都比较分散,数量少,一旦遭到人为的破坏就会很难恢复,因此在进行旅游开发时,需要我们非常的小心。

在广西如今的天坑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形式化问题,忽略天坑因独特地域而存在的优质自然资源,并且缺少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结合,这两种资源应该进行优势互补,形成强有力的地域人文资源。只有这样才能让天坑的旅游开发呈可持续的状态。

参考资料:

[1]中国喀斯特天坑演化及植被生态系统研究进展[J]. 蒲高忠,王柯懿,莫凌,曾丹娟,陈霞霞. 广西植物. 2021(10)

[2]天坑底部的生命謎团[J]. 陈卓. 中国西部. 2001(05)

[3]广西喀斯特天坑资源及其旅游开发研究[J].谷睿,唐健民,韦霄,邹蓉,朱成豪,熊忠臣.广西科学,2021(02)

作者:风风 初审:许墨元 校稿编辑:小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广西   原始森林   喀斯特   地下河   地质学   溶洞   地下   作用   生物   发现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